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市县联播 > 详情

衡阳市蒸湘区:用思政“软实力”厚植“硬底气”

2024-12-25 18:19:17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跃进 刘梦蓉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刘跃进 刘梦蓉

“同学们,你们唱的其实是中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近日,在衡阳市蒸湘区实验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跳皮筋、唱童谣,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就此拉开序幕。

近年来,衡阳市蒸湘区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以机制建设、多元融合、资源共享、实践育人“四个着力”铸心立魂,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形成“时时思政、处处思政、人人思政”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强机制建设 树好“风向标”

该区以构建“大思政”育人机制为依托,多方联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

图片1.png

蒸湘区区委书记曾梦龙在学校为师生上思政课

蒸湘区17所区直学校率先在衡阳市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学校党组织对思政教育的政治引领力。区委书记、区长定期到校园上思政课,教育系统各级党组书记组织开展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场校园巡讲活动,引领师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同时印发《蒸湘区新时代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方案》,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思想课建设工作体系。全区以3个教育集团和2个名师工作室为核心,组建思政专题课研发团队,积极将产出的优秀思政教科研成果向全区中小学进行推广应用。构建“1+17”思政宣讲体系,按照“专家学者讲理论、先进典型讲事迹、学生骨干讲故事”多维度开展分众化宣讲。严把选聘思政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让有理想、有信仰、师德高尚的教师上思政课,实施“全员提升计划”和“名师引领计划”,建立“大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近三年新增专职思政课教师20余人。

促多元融合 绘好“同心圆”

为树立“一盘棋”思想,学校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日常,构建学科融合、校园文化熏陶、家校协同育人的路径,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助力。

创新教学方法,发挥思政课程关键作用。聚焦热点难点问题,用好“时政教育资源包”,有机融合数字化手段,开展学生视角下的“大思政课”探究性学习、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不断提升思政课堂的针对性、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用课题研究引领思政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中,实验小学《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课题获得省重点资助项目;幸福路小学、立新小学的思政课题研究获得省一般资助项目;市级“十四五”规划中,区教学研究中心三项课题在成功立项。2024年衡钢小学在衡阳市研讨会上分享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经验,为与会思政教师提供了宝贵经验,获得与会者一致好评。

图片2.png

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学科思政融合研讨活动

探索学科融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各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课堂”。实验小学深剖语文教材,将爱国故事融入课堂,让思政教育与文学经典共鸣,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责任与梦想的种子。呆鹰岭镇中平小学借菊花之韵,带学生在基地劳作实践,在学习菊花文化过程中培育劳动观念和知行合一的品格。雨母山中心校、呆鹰岭镇新阳小学以美育为桥,融合湘剧、石头画、掐丝珐琅画等特色课程,点亮童心筑梦未来。

深化校园文化融合,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呆鹰岭镇中平小学剪纸、蓝染《红蓝遗韵》艺术展彰显非遗魅力,焕发时代光彩;西站路小学的农耕历史展厅亲农耕文化,悟劳动之美;第二实验小学清廉文化厅弘扬清风正气,引领廉洁风尚;书山路小学航模馆传播科技魅力,铺就科创之路……校园里长征路、复兴道、笔墨墙、静思园,传承红色基因,涵养时代新人。

铸牢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作用。衡钢小学的“七彩课堂”、蒸湘北路的“养正大课堂”、大立实验小学的“书记伯伯话晨读”、第二实验小学的“清廉讲坛”及仁大实验学校的“思政故事少年说”等栏目,引导师生将思政教育精髓根植于心,内化于行。

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多层面构建学校与家庭的联动机制,形成学校、家庭合力育人的新局面。建立健全家校有效沟通机制,借助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宣传周等活动及家校共育微课堂、“衡阳市网上家长学堂”等平台,指导家长科学开展家庭教育。2024年,区妇联特邀讲师走进全区24所中小学校,累计开展线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102场次,线下惠及家长3842人。

挖本土资源 拓好“教育圈”

近年来,蒸湘中学开展“走进石鼓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思政课讲座,师生们穿越时光,细品书院历史与文化底蕴,强化文化自信,探索古今教育融合之道;衡钢小学带领师生走近幸福河,感受“龙须沟”蝶变“莱茵河”的涅槃重生,在孩子心中撒下绿色发展的种子,争做护河小达人;雨母山镇东阳小学以“红色基因”为线索,通过情景模拟和实践互动,串联起党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整区生动呈现“行走的思政课”。

该区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深挖活用本土资源,编制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图谱,持续打造青少年学生“浸润式”实践教学基地品牌。扎实推进专题思政课。各校有效结合区域人文特色,利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等社会资源,让思政课“接地气”。

图片4.png

衡钢小学师生走进华菱衡钢,实地感受“钢铁精神”

同时秉持着“实践出真知,行走育英才”的理念,让思政课“行”在路上“走”入内心。各教育集团着力盘活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及企业文化等思政教育资源,让思政课“冒热气”。衡钢小学组织师生走进华菱衡钢厂史馆及生产车间,聆听企业发展史,亲身感受到火热壮美的新质生产场景,深切体会到吃苦耐劳、开拓创新“钢铁精神”;第二实验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刘明宸引领同学们漫步于市廉政文化雕塑园,或徜徉清风园,或沉思廉正园,或警醒于警钟楼,或会聚齐廉亭,以先贤为镜,与志士结友,共赴清风之旅;实验小学组织学生走进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在王淦昌教授雕像前,深入了解王淦昌、邓稼先及张爱萍等老一辈为中国核事业奋斗的故事,深刻体会“两弹一星”精神,感悟祖国核技术突破的艰辛与荣耀;蒸湘区立新小学学生代表前往建湘工业园,深入地了解到中国老工业基地和家乡的工业文化,感受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实力和发展潜力,涵养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坚韧品质。

该区精心打造“同上一节思政课”。精准把握时下热点,创新推出贴近时代与生活的精品思政课,让思政课“出灵气”。蒸湘区杨静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以第三届湖南省旅发大会为契机,探寻南岳第一峰、建湘文化工业街区、雨母山风景区等,绘就“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衡阳画卷,设计“火出圈的雁城等你来”精品课程,展现蒸湘大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了广大学子的“家国情怀”。积极推进思政课数字化应用,“钢铁脊梁柱精神”“缅怀历史·共筑和平”等精品思政课也在全区中小学轮播,20000余名师生一起“云相聚”,让新时代的思政课更“圈粉”。

用实践教育 建好“蓄能池”

为发挥实践育人的时代特征和功能价值,让学生在实践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磨炼意志、汲取能量,该区充分发挥仪式教育的育人功能。全区各中小学坚持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组织“国旗下的思政公开课”,结合时事、纪念日和社会热点,通过演讲、朗诵、演唱等形式,让学生接受思想洗礼;新生入学“启智礼”,开蒙启智、礼润童心;小学生“入队礼”,激励学生争为胸前的红领巾增光添彩;清明节组织师生瞻仰祭奠缅怀英烈,致敬峥嵘岁月;国庆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向国旗敬礼”教育实践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同时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作用,努力用“小活动”丰富“大思政”,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覆盖面广的思政育人生动局面。举办“校园思享会”蒸湘区中小学思政辩论赛、“嘉言善行 和美童心”中华诗词大会、师生朗读者风采展示等活动,以优秀经典浸润童心;通过青少年创意编程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常规赛事,开展科普宣传展演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志向;创建“小农人田间课堂”户外劳动教育品牌,依托基地、课程及家校社共同体,实现“大脑”与“双手”的贯通,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还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选树出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充分发挥学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朋辈教育作用。常态化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两红两优”、学雷锋活动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活动,近3年共获得“两红两优”国家级荣誉3项,省级荣誉1项,推荐湖南省“新时代好少年”2名,不断用先进典型提振信心、凝聚力量。

图片5.png

蒸湘区各小学开展“筑梦新时代·争做好队员”建队日主题系列活动

2024年,蒸湘区以“每年2次思政专题会”“每期1节思政精品课”“每月定期开展校级思政特色活动”“每周坚持上好常规思政课”为抓手,全区各学校举行各类党史、思政、德育相关主题活动200余场,近3万名师生参与。积极引导未成年人立志向、有梦想、爱祖国,厚植红色基因,培育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积蓄勇毅前行力量。

种树须培根,育人先铸魂。蒸湘区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队伍锻造为关键,以数字赋能为支撑,推进“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未来,蒸湘区将继续以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着力提升思政课育人品质,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