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教育快讯 > 详情

书香耕读,筑梦成长丨专家谈经典阅读、劳动教育、思政教育,融合成为共识

2024-11-23 17:00:13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秋香

图片1.png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秋香)书香耕读,筑梦成长。11月22日,第二期湖南省义务教育教师阅读指导能力与劳动教育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长沙开班。

当天下午,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特级教师刘可钦;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杨雨开展专题讲座,他们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经典阅读、劳动教育等议题,进行现状分析、实例探究,并从理念与做法两方面提出看法和观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郭晓芳作教育家精神主旨报告。

在专家们的讲座与报告中,融合的话题不断被提及。

劳动教育要与日常生活进行互动融合。刘可钦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切入,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针对当前劳动教育面临的专职教师缺乏、意义被弱化等问题与挑战,她建议学校要在每周一节劳动课的基础上,进行身边的、生活的、常态的、专题的劳动教育。

图片4.png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特级教师刘可钦作分享。

刘可钦以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开辟“学成农场”为例,生动讲述了基于一块地创设的劳动大课堂。学生在这里了解农业生产、了解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以及“应实、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智慧。她提出,劳动教育要“打开‘一片天’,共创校园美好生活”。她建议学校可以设置校长助理岗、教务岗、志愿服务岗等岗位,让学生在劳动中树立为他人做贡献的劳动观念,建立积极的学习关系,延展拓宽成长的定义。她提出,劳动教育要“拥抱AI时代,聚焦创新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她认为学校可以配置“智造车间”,让孩子经历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

图片3.png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杨雨作主题分享。

杨雨的讲座以“基于经典的拓展阅读”为主题,她认为阅读应该从经典出发,围绕经典进行日常拓展、跨文化拓展、跨学科拓展,开展多维度的融合阅读。在讲座中,杨雨结合自己理解白居易诗歌《暮江吟》的经历,谈及日常生活之于古典诗词理解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知道农历九月初的月相是上弦月,所以白居易才能连续看到红日西沉、新月东升的景象;要知道露珠形成的条件,才能感知到‘露似珍珠’中暗示的长江边的气温与湿度变化……了解这些,我们才能准确理解诗人自求外放的轻松闲适心情。”杨雨说。

在随后的举例中,杨雨提到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小说中,狐狸告诉小王子,当它被小王子驯养又分开后,每当再看到金色麦田就会想到小王子金色的头发,“狐狸看到金色麦浪就想到小王子,就让我想到唐末五代词人牛希济的《生查子》中那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睹物思人,法国作家与唐末五代词人的表达是一样的。这种跨文化的融合对理解经典很有必要。”杨雨强调。

随后,杨雨还提到医学界对于林黛玉死因的探讨给《红楼梦》阅读带来的启发,指出跨学科拓展对经典阅读的作用。

图片2.png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郭晓芳作教育家精神主旨报告。

郭晓芳在讲座中提出要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思政特色品牌,点亮千万学生理想之光。围绕“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郭晓芳从课程针对性、吸引力、影响力三个维度解析了思政课品牌建设的要义。她介绍,“我是接班人”系列丛书作为“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的线下出版物,线上线下的融合,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引领他们向上、向善,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编辑:李薇薇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