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纸笔自渡 换人生自如
文/钱格冰(长沙财经学校)
初识史铁生,是七年级的那篇课文——《秋天的怀念》。虽然那时我的年纪尚小,却被他的文笔所折服。他不同于其他作家那样深邃难懂,相反,他的文字很温柔朴实,也透露出了他对命运不屈的态度。但我记住他并不只是因为文笔,而是因为他年纪轻轻就双腿残废,却没有卸下自己的梦想,反而更加努力生活,这让我记忆深刻。
再识史铁生,是他的作品——《我与地坛》。高中时期我十分热爱写随笔,因为知晓了这书是一本充满哲学又极为人性化的经典散文后,便买了回来阅读学习。而《我与地坛》教会我的,不只是文字上的表达能力,还有生活中的人情冷暖。
真正理解到书中史铁生对生死离别探索的那天,下着倾盆大雨。正在晚自习,我坐在教室里,看向窗外的雨时而强势诉说,又时而微嗫细谈,我的心情也随着雨的滴落愈加低落。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今天是我与母亲阴阳相隔的第七年。但我知道,晚自习的时间有限,我不能够发呆太久。偶然瞥见抽屉的《我与地坛》,既然无处发泄情绪,那就释放在读书的过程中吧。
一时的沉浸忘记了烦恼。慢慢的,我进入了《我与地坛》的世界里,与史铁生一同探索生命的意义。但当我读到《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我又想起了我的母亲。
我的经历与文中的史铁生有些相似。他的母亲支持他写作,而我的母亲则支持我作画。从小,我的母亲就会送我去培训班上课,每当我走进教室门,我总会回头看一眼母亲,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和期待,这也成了我作画的动力。于是我没有辜负她,拿了很多奖状。还记得最为深刻的一次。那时我正在写作业,母亲欣喜若狂地招呼我去她跟前。我疑惑不解,直到看到她手中的等级合格证书我才明白,我再一次给了她惊喜。我看着她笑起挤出的皱纹,心里却也隐隐刺痛。当时的我们都殊不知,这也是母亲生平最后一次看到我获奖。
下课铃声响起,我的思绪被拉回了现实。看着书本上打湿的泪痕,我才发现我已经变得哽咽,流了几滴泪。我曾一度无法幻想出母亲的面容,却在史铁生的书中找到了母亲的影子。我也曾经与史铁生一样,在母亲离去后,开始琢磨生死的问题。但如今看完了史铁生的书之后,我有了多重思考。或许正如史铁生所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我从未想过我母亲的离去,直到真正来到的这一天,我都没有做好准备。名人曾言: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我曾经年幼无知,不理解母亲的一片苦心;后来待母亲离去,才方知母亲对我表露的爱,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现在的我,虽因母亲去世的缘故放弃了作画,但拿起了笔,学着史铁生老师的方式,想要以纸笔自渡,换取人生自如。我哭泣过,经历过,堕落过,但最终我都熬了下来,因为每当我感到痛苦甚至窒息的时候,与母亲的帧帧回忆便在脑海中浮现,这些似乎都在告诉我:你要带着你母亲的那份结束,去追寻新的开始。
人,或许,正是因为知道了死的必然,才会推理生的份量。例如绚烂夺目的烟花,虽然明知只会耀眼片刻,但它依然毫不犹豫地飞向天空,只是因为想要短暂地停留人们眼中一瞬间,这亦是生命的意义。
(指导老师/唐菁鸿)
编辑:刘静澜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