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读书专栏 > 详情

春日读书兴味长

2024-05-15 12:51:03 来源:《湖南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易辉君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届博士研究生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部分在互联网上意外走红。从8岁读小学一年级到30岁博士毕业,22载求学路,黄国平靠读书走出了大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年那个煤油灯下读书的孩子,已成长为实验室中忙碌的科研工作者,他真挚地希望那些因一时困厄感到沮丧的学子都能像他一样“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和众多网友一样,我也被他“用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深深打动。回望我这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仿佛也如梦一场。

我出生在雪峰山下的一个小山村里,作为一名“寒门学子”,我很早便清楚农村娃要想走出小山坳,最佳的选择莫过于读书求知。

还记得小时候,我跟着外出务工的父母来到城市,对阅读产生了兴趣。那时的我因为买不起书,经常和同学一道去中心汽车站旁边的书店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天。图书管理员一边撵我和几个同伴一边说:“去去去,你们几个天天在这看,光看不买……”但图书管理员的驱赶丝毫没有消减我读书的热情,只要一有空,我便钻进城中的各个书店,如饥似渴地翻阅着一切感兴趣的书籍。

渐渐地,我的手上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开始选购一些书籍。记得偶然一次在地摊上,我淘到了一本二手《红楼梦》,那时的我将这本书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翻阅了多次。犹记得初读时,自己只顾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前世因果感慨。待历尽千帆、青春不再,再读此书时,我已识得书中世事变迁、人间离合的辛酸滋味。正如三毛所说:“《红楼梦》是一生一世都要看下去的书。”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读《红楼梦》总能读出不同的感悟。

长大后的我才发现,曾经读过的课本里也尽是人生。每每读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我总禁不住泪目。朱自清笔下那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艰难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父亲形象总能让我想起我的父亲。

在我的记忆中,无论严寒酷暑,父亲总是在天还没亮时便起床,到家中开的小店里开门营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供养着我和弟弟都大学毕业了,他仍没有停止这种操劳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母亲病了,他才不得不放下他的“生意”,抽身照顾母亲。那些年,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对自己的吃穿用度极其俭省。哪怕现如今我们一家人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他却还是连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多吃。回想求学时,家里虽然不富裕,但父亲在买书这件事上却从来不“亏待”我和弟弟,他只告诉我们:“要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息。”

一直盼着“走出山村”的我,在书桌前勤学苦读,耳畔总会响起父亲嘱咐我们的话。长大后的我,再度回想父亲的这句话,我想他真正想告诉我们的其实是:“别嫌读书太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犹记得那时的我偶因考试失利倍感沮丧时,父亲为一家人日夜操劳的身影便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父亲多年来的辛勤托举不正是为了我能够有朝一日走出大山,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有什么理由沉溺在低落的情绪中停滞不前呢?于是,我更加刻苦地求学,终于如父亲期盼的那般考上大学,走出了那片小山坳。

在大学里,面对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源,我更加勤奋地阅读求知。这些年,我一路成长,由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继而为人父母。在身份的变化中,我改变了很多习惯,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仍保持着爱读书的习惯。

为人父母后,我更加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也将“要读书”这一观念传递给了我的儿子。自他2岁开始,我便坚持每天和他亲子共读,他也从一开始的抗拒阅读到能够坚持阅读完一本书。我领着孩子从《好饿的毛毛虫》《聪明的变色龙》《汉堡男孩》等经典儿童绘本开始读起,让他对读书求知产生了兴趣,他也开始期盼阅读更多的书籍。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我和孩子一起坚持,在孩子无法坚持下去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必须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引导、劝说。但这种经历是幸福的,每一次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我都能发现孩子对书本里的内容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也在阅读中增进了和孩子的感情,我想这就是亲子共读的魅力。

工作繁忙的我们虽没有办法牵孩子的手去看每一处风景,但我们一定可以腾出一些时间,陪着孩子翻一本书,聊童年、聊成长、聊未来。

为人师的我将读书求知的习惯带给了更多孩子。课堂内外,我乐此不疲地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舞水河边,我不止一次地领着学生们在阳光、树荫和清风的陪伴下,捧着书本轻声诵读。有学生向我抱怨命运的不公,我便引用黄国平在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时于科学网上发布的文章《我为什么读研》劝慰他,文中的那句“我上学的投资是值得的。对于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而言,再加上‘孤儿’的字眼,我没有怨与悔。我坦然地做着该做的事情,知道自己身上的负担,更清楚自己的境遇”尤其打动人心。我告诉我的学生,困难只是暂时的,要克服困难、战胜命运,然后找到自己钟爱的某项事业,并为之坚持一生。

我深知,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读书则是青年实现梦想的重要基础。我在青年学子的耳畔呼唤:“作为新时代青年,奋斗正当时,要用阅读成就梦想,用书香润泽人生,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在接续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唱响青春赞歌。愿你们手里有书、脚下有路,成就更好的自己,奔赴美好的诗和远方!”

(作者系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编辑:王轶诺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