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读书专栏 > 详情

从“追风筝”到“放风筝”——读《追风筝的人》一书有感

2024-08-21 12:49:34 来源:《湖南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胡江波


image.png

推荐书目:《追风筝的人》(荐读版本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为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富家少年阿米尔与家中仆人哈桑围绕人性的背叛与救赎这一主题展开的故事。在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脆弱、自私和懦弱,但同时也看到了爱、勇气和救赎的力量。《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更是一本成长的教科书。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过错,如何勇敢地承担责任,如何在生活的低谷中寻找希望和救赎。

最近,我翻遍了家中的整个书柜,想找一本适合我与孩子共读的书。《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恰好出现在眼前。

这本书是我大学时期的恩师送给我的,那时的我被作者的思想和故事的情节深深吸引,日夜啃读,爱不释手。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一个关于忏悔和救赎的故事,描写了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故事。两人经历了种种变故后,从软弱走向了勇敢,从痛苦走向了救赎。初读此书,我并未从这本书中悟出什么高深的道理来,只觉得感动。我为哈桑卑微又忠诚的付出感动,也为阿米尔完成自我救赎,最后走上“成为好人的路”感到欣慰,但对“追风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并不完全理解。

而今我再次品读此书,已豁然开朗。年少时,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如今过了而立之年,为人父母,要学会放好手中的风筝。

学生时代,我们渴望自由,想成为天上的鸟儿,努力挣脱老师和父母手中的线;成为老师后,我们成为那手握风筝线的人。

学校有一位年轻老师小江,令我印象深刻。他在阅读完《追风筝的人》之后,找到了我,同我聊了很久。他谈到,以前班上有位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人还算老实。有一天,他发现这个学生没来上课,于是去查寝,看到他的宿舍里有几箱洗发水。询问后得知,这位学生在贷款做微商,每天忙着“数钱”,根本没心思读书。听到这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找到这名学生并批评了他一顿。自那以后,那名学生就没来读书了。后来小江到学生家里家访,才得知这名学生从小父母双亡,爷爷早几年也去世了,家里现在只剩下一位八十多岁的奶奶,一老一小长期靠着低保过活。了解情况后,小江为自己的冒失感到深深自责。他多方寻找渠道,为这名学生募集捐款,还帮助他向学校申请贫困生资助,让他重回了校园。小江掉下眼泪:“人世间有很多的故事和经历,旁人真的很难做到悲喜与共、感同身受。也许对他来说,活下去的信念就是他心中的风筝。”

是啊!在不少农村中职学校,许多学生来自留守家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引导。于他们而言,活下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心中的风筝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放飞。

“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在这本书中,阿米尔的父亲对阿米尔的印象是懦弱、胆怯、自私。阿米尔的父亲是一个正义、勇敢、善良的人,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和他一样孔武有力、勇敢坚强。但阿米尔却总是令他失望,使他心生厌恶。

所以,像阿米尔这样一个成长在充满着质疑、比较和过度期望的家庭中的孩子,很难变得自信与勇敢起来。在面对欺凌时,这样的孩子是否会勇敢说“不”?现实生活中,他们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何况站出来保护别人。小江说:“《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实际上是一本反映家庭教育的好书。阿米尔的命运其实是他的父亲一手造成的。我发现在很多家庭中,最应该接受教育的其实是家长。”于是,他利用家长夜校这个平台,精心筹备了以“教会孩子保卫风筝”为主题的家长会。组织家长们观看了《追风筝的人》的同名电影,并让家长们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对电影进行评析。大家各抒己见,十分精彩。小江最后总结分析了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家长们传递了更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并组织学生和家长面对面沟通,推动了班上学生和家长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要在孩子身上复制自己的影子。学校教育要因材施教,家庭教育更应做到因人而异,对胆小的孩子多鼓励,对勇敢的孩子多点拨,才能教会孩子保护“风筝”。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追风筝的人》中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心声。人这辈子会遇到很多人,而站在你身后始终默默相助、真诚相待的朋友却不多。欢快时的开怀大笑,骄傲时的善意提醒,伤心时的轻声安慰,失意时的默默陪伴,这些真挚的感情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总能陪伴人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

一段时间后,小江找到我请教关于班级管理的经验,我告诉他:“爱是教育之魂,想要管理好班级,首先就要爱学生,这样学生同样也会爱你。一个有爱的班集体,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班级。”从那以后,小江便开始尝试用感恩教育来指导班级管理工作,用心记录着班上每一位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三年时间里,他的班上没有出现过学生流失的情况,学生们在学习上更是努力上进,为班级争得了许多荣誉。

让我动容的是,高考前一个月,小江为了让学生吃上他们喜欢的饭菜,每天为学生做饭,保证菜品不重样,整整坚持了一个月。我注意到,他比之前消瘦了一些,但精神似乎更好了,他告诉我:“我这么做,是出于对学生们的关爱,希望他们都能考上好大学!我相信您说的,我爱学生,学生们也会爱我,我努力,他们会更努力!”放榜的那天,当得知自己班上的学生全员超过了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小江激动得哭了。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从“追风筝”到“放风筝”,我们是否已追回那只承载着我们初心的风筝?愿我们都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系怀化市麻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

编辑:王轶诺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