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教育快讯 > 详情

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

————访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

2024-05-08 14:13:25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阳锡叶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时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就是思维要新,创新课堂教学;情怀要深,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就学校思政课建设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

湖南省教育系统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栋梁之才?近日,本报记者对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进行了专访。

中国教师报:夏厅长,您好!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课程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湖南考察,都强调要办好思政课。湖南是如何做好大思政课顶层设计的?

夏智伦: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办好思政课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我们要从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高度深刻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让广大师生全面加深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为思政课善用“大”的资源指明了方向。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仅一字之差,但实质上是办好思政课理念的极大更新、视野的极大开阔和格局的极大拓展。

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旗帜鲜明地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系统谋划,积极拓展大思政课格局。省委书记、省长带头深入高校讲思政课,省委副书记兼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重点抓思政课,构建了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省委教育工委主抓、各部门合力推进、各学校具体负责的协同联动机制,共同推进思政课深化改革创新。省委还将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巡察内容。

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政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全面落实《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出台《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制订《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印发《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重点任务分工》,明确将传承红色基因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将革命传统教育全面融入课程教材。

思政课不能干巴巴的没有生命。总体上,湖南突出创新导向的理念,在内容上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注重运用湖南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创新发展成果,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扎根三湘大地打造贴近学生、走深走实的思政课;在形式上,针对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变化,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新兴媒体和文化创意的融合创新优势,把思政课与音乐、舞蹈、动画、美术、书法、微电影等有机融合,推动传统思政课堂向形象化、生动化方向转变,提升育人效能,涌现出以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移动思政课”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新型“金课”。

教师是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的关键。湖南以“省委教育工委挂号项目”督办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截至2023年底,全省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从2019年的2581人增加到目前的5217人,基本达到1∶350师生配备比。创新高校思政课改革和教师培训范式,连续9年开展“开放式课堂”培训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224场近2万人次。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以赛促建、以赛促练,2024年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竞赛特等奖6项(全国共40项),数量质量连续三届位居全国第一。完善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教学科研成果认定制度、人才支持计划等,评选省级人才“芙蓉计划”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67名,“最美思政课教师”30人,增强队伍认同感和荣誉感。

中国教师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湖南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方面亮点突出,具体是怎么做的?

夏智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核心要义是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教材、教研、教法,开齐开好各学段的思政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构建形成一体化的课程实施体系。

打通堵点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近年来,湖南以“一体协同”为亮点,积极搭建大思政课平台。一是搭建一体化推进平台。湖南获批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在全省14个市州各建立一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分区域、集团、学段开展一体化队伍、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活动、一体化评价等常态运行机制试点,形成大中小学共研、共创、共教、共学的新模式。成立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举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同上一堂课”“集体备课”等系列活动,牵头打造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成果,“赓续中华文脉,推进‘第二个结合’”成功入选教育部推荐的首批10门示范课程。二是搭建研究创新平台。成立省级“大思政课”建设创新中心,聚焦全省“大思政课”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全省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动力和支撑。三是搭建项目驱动平台。高质量建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群,以项目驱动大思政课建设。5年来,全省立项建设省级思政课“金课”85门,培育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153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专项290项,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计划,组织12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两批对口支援39个单位。

现在,三湘大地从大学到中学到小学,正在为上好同样一堂立德树人“关键课程”而努力。未来,湖南将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创新,更好地探索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中国教师报:湖南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富集,是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的宝贵资源。湖南如何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讲述好中国故事,打造大思政课品牌?

夏智伦:全面盘点、整体梳理湖南地方历史文化我们发现,湖南可以探索构建“三色融合”的育人资源供给体系,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精准供给转化。一是擦亮古色品牌。“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开发利用好以岳麓书院为代表、以湖湘文化为标识的湖南传统文化资源宝库,让其中的优秀元素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文化滋养。二是传承红色基因。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摇篮,拥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半条被子”的故事等丰富的红色资源。着力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宝库,将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强劲的精神源泉。三是焕发金色光芒。开发利用好以新时代精准扶贫首倡地为典型、以服务“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主线的湖南创业文化资源宝库,为培养时代新人注入新鲜的现代元素。

湖南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形态多样、内涵丰富,通过大思政课建设,凝练出更多符合时代需要、充满教育自信的精神基因,让广大师生不仅传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等湖湘文化精神特质,而且弘扬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新时代湖南精神,特别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湖南元素、湖南气度、湖南意蕴。

近年来,我们以湖湘历史文化为底色,注重对现实的观照、对时代的回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特质与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有效对接、有机结合,全面加深广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打造了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大思政课品牌。

打造了“我是接班人”网络大思政课堂。通过强资源引流、融媒体视创、大平台共享,吸引中小学生常态化开展网络“大思政课”学习,创造了单节课学习人次突破3000万、单个平台学习人次突破1亿、累计学习人次超过18亿的纪录。

打造了“我的韶山行”研学大思政课堂。截至今年4月底,已组织省内152批次17.2万名中小学生到韶山开展思政研学,通过实情实景、真研真学,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取得了学生受教、家长满意、社会好评的良好成效,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的肯定性批示,被教育部作为“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新模式”进行推广。

打造了“岳麓书院”融合大思政课堂。坚持“两个结合”,用好用活岳麓书院这个生动课堂,挖掘湖湘文化蕴含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等精神内涵,着力构建每日一批学生研学、每月一次专家会讲、每年一次领导授课等三个层次的立体课堂,截至今年4月26日,已组织安排92所高校14016名大学生实地学习。

打造了“奋斗青春号”自主大思政课堂。紧扣“青春为什么要奋斗”“青春怎样奋斗”鲜明主题,坚持“依托高校、服务高校”原则,以直播课的形式开展“大屏”和“小屏”全端覆盖的网络课堂。2023湖南省大学生开学第一课《远航》在人民日报视界客户端直播端口单次播发,在线观看人数41.7万,点赞数285.3万,取得了现象级传播效果。

这些大思政课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语言风格和话语体系,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贯穿其中的家国情怀、创新意识、自强精神等,精准阐明了对青年学生在价值引领、思想培育、情怀涵养等方面的时代价值。

中国教师报:能否再详细阐述一下湖南如何开展好红色教育?

夏智伦: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圣地。三湘大地遍布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推动红色血脉代代传承,是湖南教育系统优势所在,更是责任所在。

近年来,湖南紧扣“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主题主线,全面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持续开展“党员讲党史、团员讲团史、少先队员讲队史”活动,发动时代楷模、先进模范、“五老”进校园宣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将个人成长之“小我”融入到国家发展之“大我”。用好全省2万余处革命旧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本土红色资源富矿,发动师生重走红色路线,组织师生开展红色研学,在现场教学中融入现实场景和生活案例,将一处处红色地标变成一场场“行走的红色课堂”,除了“我的韶山行”,湖南还建成了郴州汝城沙洲村、十八洞村、岳麓书院等精品研学路线10余条。

湖南各地还通过红色观影、传唱红歌、红色讲述、思政辩论等方式上“活”思政课,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无痕”嫁接。比如永州全市中小学实施的“向日葵工程”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衡阳连续三年举办“思享论衡”中小学思政辩论赛,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踊跃参与,社会热烈讨论;2万多名“红领巾讲解员”在湖南党史陈列馆、雷锋纪念馆、怀化会同粟裕同志纪念馆、娄底双峰蔡和森纪念馆等地陆续上岗,成长为宣讲党史、弘扬革命文化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下一步,湖南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启动实施一校一品牌的红色教育“芳草计划”,构建湖湘特色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为培养时代新人谱写新华章。一是将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让革命史料成为思政“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思政“教师”,使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液。二是将致力于搭建红色实践“大平台”,一体构建校园文化阵地和社会实践基地,持续建设红色文化研学精品线路,组织学生开展讲述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等活动,在活动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三是积极探索红色传播新路径,针对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变化,湖南将运用信息技术、新兴媒体和文化创意的融合创新优势,把红色文化与音乐、舞蹈、动画、美术、书法、广播、微电影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不负青春、不负时代,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教师报:您说到积极探索传播新路径,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湖南积极探索网络思政,推动思政课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请您也介绍一下湖南经验。

夏智伦: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及其应用场景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都产生着重大影响,成为显著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课题。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推进中小学思政课程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彰显其时代必然性。从教育对象来说,新一代青少年天然地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的成长与数字技术、数字资源密不可分,具有显著区别于前人的成长环境,这给思政课带来了更多挑战,也带来了更多机遇。从教育方式来说,传统的思政课往往是采用单向输出模式,难以满足当代青少年的需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推进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已经越来越有其必要性。

近年来,湖南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等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思政课程数字化转型,创办的“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有力助推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初步探索出一条思政课程数字化转型的成功路径。

以数字技术搭建共享大平台,推进思政课堂组织形态数字化转型。湖南省通过数字化打破时空界限、突破学校边界,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打通的大型在线思政教育平台,建立起青少年学生愿触及、爱停留、可影响的思政教育数字化阵地,使全省共上一堂思政大课成为现实。通过教育信息化设施,实现全省2.8万余所学校“我是接班人”高水平思政课全覆盖,有效解决思政课师资不均衡、思政课“开不齐”“开不好”的问题。在全省22个农村网络联校实验县、28个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实验区、100所芙蓉学校网络联校、540个区域网络联校群、7000余个数字资源教学点整体推进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使课堂形态从传统教学转向数字化教学,课堂环节从单向关系转向通过留言弹幕和课后作业实现的双向交互,课堂场域从单场景转向适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小屏大屏、线上线下的多场景,触发思政课“课堂革命”。

以互联网思维传递核心价值观,推进“思想红”与“流行红”相统一。湖南突出数字化传播规律,突出“虚与实”的内在一致性,突破网络传播“碎片化”的考验,运用数字化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强化课程话语权、权威性,推进思政课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价值引导方式的深刻转变,使价值目标更清晰。近年来,“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强化“名人名师”引流作用,汇聚正能量导向的思政教育“网红”主体,实现“思想红”与“流行红”相统一。先后邀请14位院士、50余位专家、180余位名师参与网络大课堂的主讲授课,形成传统课堂难以企及的强大师资,真正做到思政课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社会影响力大的“名人名师”来讲,给全省中小学生带来极大惊喜和强劲吸引,让学生“零”距离感受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的道德风范与思想魅力,给中小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以数字化理念构建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手段模式革命性重塑。“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将思政课教学大纲作为“盐分”,将学生喜爱的时、事、人、物作为“食材”,按照解构、搭配、重塑的“三步法”创新生成思政教育数字化“大餐”。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和媒体技术,借鉴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流行作品,对课程进行媒体化、场景化、形象化创新,转化为可视、可感、可触、可互动的新资源,实现沉浸化、全景化、共情化学习,探索全新的教育模式,真正增强网络大课的吸引力。目前,已推出71堂多层次、多场景、多维度的主题式大课,有效引导学生改变“追综艺”的爱好、养成“追大课”的习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印发后,湖南省及时推出42集《我是接班人学习新思想》专题思政教育数字资源。

以数字化改革赋能机制创新,推进社会协同育人形成新格局。思政课程数字化转型是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和全域性的数字化过程,为各方真正参与育人全环节提供了可能。湖南省以“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为平台,通过网络化支撑和数字化赋能,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新生态。湖南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到网络大课堂为全省中小学生讲课,湖南省委、省政府将“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写入“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宣传、网信、广电、科技、文化、卫健、安全、交通、消防、团委、妇联等部门主动申请加入网络大课堂,搭建零成本、高质量、广覆盖进校园渠道,破解部门进校园难题,形成上下一心、合力育人新格局。网络大课堂首推时间安排在每周五、周六晚8点,鼓励家长承担“思政课”家庭老师职责,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追大课”成为常态。现在,“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成为网络高频词,全面协同的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态势初步形成。

编辑:熊姗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