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深度报道 > 详情

让“湖南故事”走向世界 ——看湖南职业教育如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05-21 23:13:13 来源:《湖南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陈文静 王轶诺

中部东风劲,崛起正当时。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从时间节点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就中部地区崛起这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持召开座谈会。时隔五年,从“江西南昌”到“湖南长沙”,主题虽不变,但内涵更加丰富,布局更加深远,彰显着党中央加快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心。

从发展速度看,“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其中,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大省,2023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5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九,撑起了中部地区发展的“脊梁”。

从人才版图看,作为“制造业大省”,湖南培育了3个万亿级产业、16个千亿级产业,拥有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浙江并列全国第三。而数据表明,湖南职业院校近三年累计为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40万人。

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的嘱托,全力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展现职教担当——

这里,服务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有作为:聚焦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联合龙头企业开展人才共育、基地共建、技术共享,各项办学指标位列全国“第一方阵”,让“湖湘工匠”竞相奔涌;

这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有力量:针对广大农村的“人才荒漠”“靠天吃饭”“精神荒原”等现实问题,重点建设180个左右涉农专业点,助力打造立得住的产业,留下带不走的队伍,让“山乡巨变”照进现实;

这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有特色:深度衔接“一带一路”建设,以基础设施“硬联通”、教学标准“软联通”、人民群众“心联通”为方向,迈开从“同船出海”、“造船出海”到“搭桥跨海”的步伐,让“湖南故事”走向世界。

让“湖南故事”走向世界

——看湖南职业教育如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10天时间,走访3个国家,现场见证湖南与当地教育部门、高等院校及跨国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十余项……2024年4月,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率湖南教育代表团访问巴西、墨西哥和古巴,一批湖南职业院校化身“出海顶流”,扩容海外“朋友圈”。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赋予湖南的重要使命任务。从“蓬勃十年”奔向“金色十年”,伴随湖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职教湘军”积极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进来,为更多精彩的“湖南故事”走向世界,蹚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出海”之路。

“同船出海”——

企业走到哪,人才送到哪

长沙国际铁路港内汽笛长鸣,一列列满载挖机、滑移装载机、高空叉装车等工程机械产品的中欧班列(长沙)正从这里驶出,向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驶去。

湖南工程机械装备产业海外业务的“井喷”,呼唤大批懂技术、会管理、通语言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撑。

“在意大利,我曾经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必须从常驻地赶往几百千米外的目的地独立完成新机组装。当任务圆满完成,意大利客户向我竖起大拇指时,我的自豪感难以言表。”00后男孩欧阳志辉告诉记者,从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订单班毕业后,他进入三一重机事业部海外营销公司从事服务配件管理工作。入职不到两年时间,欧阳志辉的足迹便已遍布亚非欧三大洲的近十个国家。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企业往往面临懂专业、会外语、高素质、稳定性高的国际化技能人才稀缺问题。”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戴晓佳介绍,经过多年探索,学院订单班已经形成“专业+外语+综合素养”的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累计向海外输送技术人才500余人。

企业走到哪,人才送到哪。为了让“湖南制造”这张闪亮名片走向世界,湖南工程机械装备头部企业纷纷将着眼点落在携手职业院校培养“出海”人才上。

2023年11月,中联重科企业代表走进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海外售后服务订单班”人才选拔工作。事实上,这不是学校第一次收到企业的“人才定制”邀请。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亮红告诉记者:“学校与中联重科、远大科技、铁建重工等7家企业联合开设了外向型订单班,年培养人数达400人。其中,不少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扎根海外的‘中坚力量’,专业素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匹配度很高。”

要想使湖湘企业在激烈的海外竞争中站稳世界“C位”,既需要懂技术的海外服务工程师,也需要懂销售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长沙非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杨涛深谙这一道理。作为中国第一家进入非洲互联网和电商行业的企业负责人,他打造的Kilimall已成为东非第一大电商平台,用户规模达千万级。中国制造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如今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海外,成为高端及优质的代名词。

为满足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杨涛还携手母校开办Kilimall订单班,培养符合跨境电商岗位要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目前,首批毕业生已投入移动端网店运营、移动商务视觉设计、电子商务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工作。

“一带一路”上,湘企开疆拓土,湘品扬帆“出海”,职业教育正是其背后坚实的后盾。近年来,湖南职业院校共协助有关企业搭建海外电商平台52个,为湘企“走出去”输送优质毕业生近1万人。

通过一场盛会,我们或许可以一窥成效。

2023年6月底,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来自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的164名学生志愿者,用流利的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5种语言服务参会展商,得到点赞无数;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作为唯一独立设展的高校,携手6家校友企业带来深受非洲人民喜爱的电子乐器、农机设备;在为博览会打造中非经贸数字平台的基础上,杨涛带领企业推出了出海非洲全托管标准化服务产品,助力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这群满怀激情的湖南职教人有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同湖湘企业一道“乘风破浪”,让湖南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陆繁荣港”。


1.jpg


曾经,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外国客商在中国沿海留下“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印记。随着时代的航程不断拓展,丝路之声正在内陆湖湘响起。

“造船出海”——

学校建在哪,标准带到哪

几内亚科纳克里大学铁路学院内,非洲女孩范芳(Bangoura Fanta)正在控制台前,认真演示铁路机车驾驶的各项要领。她是西非第一名女火车司机,也是从这所学院走出的优秀毕业生。

“能够进入梦寐以求的铁路行业工作,要特别感谢我的‘中国师父’。”范芳用熟练的中文说。

时间回到2021年,几内亚首条现代化铁路——达圣铁路建成的同时,由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筹建的科纳克里大学铁路学院开始招生,为几内亚培养本土铁路运营人才。范芳就在此时进入学院学习的。范芳记得,铁路学院的课程丰富,日程更是安排得满满当当。让她尤其感动的是,老师们一边努力克服着水土不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困难,一边为他们的学习耐心“护航”。

这群“中国师父”也被非洲学生身上的好学劲头所感动。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援外教师陈懂告诉记者:“对每一份拿到手的中文材料,他们都会认真钻研、主动请教,不仅熟练掌握了铁路运营维护、火车驾驶等技能,汉语表达也越来越流畅。”

和范芳一样“圆梦”的当地青年不在少数。几年来,500余名几内亚本土铁路运营人才带着湖南铁路技术标准,服务于当地现代化铁路建设。这一人才培养项目入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首批“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特色项目”。

这只是湖南职业教育服务标准“出海”的一个缩影。早在2016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便在东非肯尼亚蒙内铁路上开拓“中国铁路职业培训海外第一单”,培训铁路技术技能人才400余人。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据院长张莹介绍,近年来,学校将“高铁工坊”品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2023年与马来西亚共建“高铁工坊”,今年4月又将“高铁工坊”办到了墨西哥。

走出去的不只有“铁路标准”。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需求,湖南职业院校建设了“多品牌、多模式”的国际学生招生基地,让“湖南标准”走向世界。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在赞比亚建起中赞职院矿业工程学院暨湖南有色金属职院赞比亚分院;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印度尼西亚日惹STIPER农业大学共建“湘禹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巴基斯坦Infinity工程学院共建“楚怡工坊”……当前,湖南职业院校累计建设境外办学点16个、海外培训基地24个,累计援外培训超12.5万人次,给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布基纳法索,贫穷曾是人们挥之不去的梦魇。当地小伙格文德却凭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的奖金创办起了一家电力施工维修公司,生意蒸蒸日上。

2018年,一群中国专家的到来让格文德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这支来自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的援外教师队伍目睹当地课程有限、配套教学设施不足的窘境,不仅帮助当地职业培训中心建设了培训标准、规范教材,还指导当地筹办了两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让这个国家告别了没有全国性职业技能比赛的历史。

技能培训、赛事筹办、调研走访……这群中国教师个个忙成了陀螺,首批赴布援教的专家组组长赵德波累瘦了整整15公斤。他却说:“目睹众多非洲青年通过技能改变人生,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赵德波的身影,正汇入湖南职教人扬帆“出海”的征途。近年来,湖南高职院校累计开发并被国外采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327个、职业教育资源5246个、职业教育装备418个;设立援外培训机构28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人员培训124.43万人日,实现了从“参与者”到“领航者”的转变。

“搭桥跨海”——

课堂开在哪,故事讲到哪

“这所学校出了个‘洋中医’。”今年,来自尼日尔的留学生石文即将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毕业,他的求学经历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从小就热爱中国文化,梦想着有一天能到中国留学,现在我的梦想成真了。”谈及来湖南求学的初心,石文讲起了一个故事:2021年寒假,为了帮助留校的石文尽快适应全中文教学,药学专业教师魏来每天带着6岁的女儿,驱车30分钟到学校指导他预习课程。


2.jpg


“在中国,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石文告诉记者,“未来,我想要将自己所学的中医药技术带回家乡,把我在中国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像石文这样“漂洋过海读大专”的留学生不在少数。马来西亚女孩陈咏悦进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先进殡葬技术技能;来自孟加拉国的习飞特因为喜欢汽车和中国文化,来到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求学……在湖南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吸引下,越来越多世界青年为了获得一技之长,选择留学湖南。

“留学热”引发了湖南职教人的“冷思考”:如何将这股热潮推至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关键就在于“搭桥跨海”。

其中一座桥是“语言桥”。

2023年,一场名为“共赴中文之约,云旅魅力长沙”的线上冬令营在“云端”开幕,134名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营员参与了这场由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中文沉浸式情景教学活动。“世界这么大,我想去湖南看看。”学习结束,这句话成为不少营员的心声。

借力数字技术创新汉语教学模式的还有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由学校自主研发的国际化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平台——“丝路同声”国际课堂上,异国师生能够在使用AI技术完成课堂语言翻译的同时,通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学习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最新技术,享受一场“耳听”“眼见”深度融合的“教育+科技”盛宴。

“我们的课堂能够智能识别中文课堂语言并实时翻译成86种外语,目前已被马来西亚、老挝、泰国等8个国家的17所高校和10余家轨道交通企业应用于国际职业培训、留学生教育和援外技术服务。”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彬介绍。

另一座桥则是“联盟桥”。

“职教出海”不应该是单打独斗、单兵突进,而是汇聚合力、共建共享——这是湖南职业院校在多年探索中达成的共识。

2023年9月6日,老挝万象。在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老挝教育与体育部部长普·西玛拉翁的共同见证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老挝教育与体育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牵头发起的“中国—老挝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纳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框架,助推老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其实,这并不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的首次“牵手”。早在2018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老挝教育与体育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签订“中老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创新探索“研、建、育、培”立体化合作模式,聚焦老挝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和中老重要产能合作领域,已累计为老挝培训教师200余名,覆盖老挝全国24所职业院校。同时,双方合作研发的机电一体化、社区服务和电子商务3个5级老挝职业教育国家标准,获得老挝教育与体育部认证并在全国推广实施,填补了老挝职业教育多领域标准的空白。

“联盟目前共吸纳50家中方、40家老方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为成员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斌表示,联盟将进一步深化标准融通、人才共育、师资能力建设、产教融合和交流研讨等合作,打造中老职业教育合作新高地,为两国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促进产业转型提供新的重要支撑。


3.jpg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则在2020年牵头成立“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整合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和企业资源。仅通过委派专家组实施境外技术援助培训这一项,学校就面向各类人员开展培训8000余人次,并吸引了120多个国家1万余名学员来华培训。“这些年来,光是来自海外的单位及个人感谢信便收到上千封。”院长陈波告诉记者。

一座座“连心桥”跨越山海,为世界青年铺就了解中国、感知中国的“连心路”,也帮助他们成为“中国故事”的聆听者、传播者、讲述者。面向未来,湖南职业教育正奋力书写更多拥抱世界、衔接全球的精彩篇章。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4年4月C版)


编辑:张叶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