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 · 治校 > 详情

【书记校长谈治校】 黄光荣:凭着“三劲”走出薄弱学校的泥潭

————以龙泉小学“改薄”实践为例

2024-04-30 18:21:30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黄光荣

【编者按】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书记、校长。书记、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处于主导、决策地位,是学校的“神经中枢”,是全校师生幸福生活的“奠基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这位“关键人”,如何既当好“杂家”,又当好“专家”?又怎样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新时代,如何适应新的发展,作为一名书记、校长,主要抓什么?如何建设好学校队伍?如何引领教学改革向深而行?2024 年,湖南教育新闻网拟推出全新栏目“书记、校长谈治校”,针对大家关心的教育话题和教育难题,邀请全省书记、校长分享经验和做法,讲述故事和实践,交流思考和心得。本期邀请株洲市芦淞区龙泉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黄光荣,和我们分享如何走出薄弱学校的泥潭。

微信截图_20240430145031.png

株洲市芦淞区龙泉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黄光荣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师生,毕业时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一直扎根于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三十五年来,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努力工作,从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成长为部门主任、校长。2013年,我调入株洲市芦淞区龙泉小学,这所学校刚由“株洲市郊区建宁乡龙泉中心小学”更名而来,经过十一年的持续耕耘,这所村小逐渐发展为拥有“全国足球学校”等系列荣誉的体育强校。

至今,我当校长已有近三十年,前后担任过百井小学、湘江小学、龙泉小学校长,这些学校最开始都是“小”“薄”学校,我用心、用情、用力让每所学校摘掉“薄”“弱”的帽子。回顾走过的岁月,我觉得在办学过程中有一些做法和想法是我一直坚持的,今天我想以龙泉小学的改薄工作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带领大家走出薄弱学校的泥潭。

1997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原株洲市郊区建宁乡龙泉中心小学更名芦淞区龙泉小学后,办学规模急速扩张,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质量欠佳,成为了一所薄弱学校。周边村民领地意识较强,始终视学校为村上集体财产,对校园改造等心存抵触。地域环境复杂,导致人心涣散,办学困难重重。如何凝心聚力,脱困前行,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我认为关键在校长,校长要是“杂家”, 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能理顺各种矛盾,解决各种困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更要是“专家”,要懂教育、会教育,能引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在潜心演绎“杂家”与“专家”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觉到,校长要有愚公移山的干劲,铁杵成针的钻劲、滴水穿石的韧劲,引领团队,突破重围,带领学校走出薄弱学校的泥潭。

凭愚公移山的干劲,构建一个安全美丽的校园

“雨天半脚泥”,这是龙泉小学师生上班上学的代价。龙泉小学地处龙泉路中段,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周边及龙泉路沿线道路狭窄、坑洼且高低不平,进出道路是一条断头路,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农户房屋和临时搭建的小商店。在学生上学和放学高峰期校门口路段及沿线经常发生严重交通堵塞,有极大安全隐患,为消除隐患,我们开始在软件上下大力气:教师义务执勤,家长志愿服务,学生加强安全教育……,但是道路的狭窄不平与巨大的人流车流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促使我下定决心要修建一条安全的上学路。2017年我开始为修路奔波呼吁,期间遭遇过不少困难,但我从没有想过放弃,一次次受挫,一次次再呼吁,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道路改造被列为株洲市民生项目动工开建。期间,我一直参与到道路规划设计,参与到和村民的协调谈判等工作,有效助推工作的进展。最终,历经三个月,这条长约243米的入校道路圆满建成。一条原本破烂不堪、坑坑洼洼的泥泞道路,摇身一变成了崭新的柏油马路,路不堵了,坐车不颠簸了,师生上班上学心情也舒畅了,校园周边改造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校内有上下两栋教学楼依山势而建,落差约有10米,连接两处的人字楼梯和校园小路均坡度陡峭,安全隐患较大。为消除校园安全隐患,我再一次想办法争取各方面支持,整合社会办学资源,新建一栋综合楼和一个风雨长廊,为提升空间利用率,我们依山势在上下两栋教学楼之间修建综合楼,为师生搭建起上下两层安全通道,将两栋教学楼无缝对接,雨雪天气,师生们甚至可以不用打伞行进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极大提高了师生通行效率和安全系数。改造后的校园小路延伸至校外,提高了使用效率,学校人员分流更快,有效解决校内安全隐患问题。

校园内原来有个占地约700平方米的“花园”,但园内植被杂乱,有碍瞻观,如遇下雨,园内泥水横流,影响校园环境。我努力将“花园”升级改造成憩园,内设行人步道,添置石桌石椅,校园空间得以充分利用:课间,师生有一个身心放松的好去处,课余,学生有一个玩耍的乐园。

与学校鲜明体育特色相匹配的是孩子们日渐高涨的运动热情,为满足孩子们强烈的运动需求,我寻遍校园,终于在校园一隅,利用校园围墙与食堂墙壁之间的空隙,见缝插针将的改造出一个室内乒乓球室,换来孩子一片欢呼。

现在的龙泉校园规划合理,功能齐全,安全舒适,校园的提质改造,为师生学习出行创造了一个舒心的环境,一心想调走的老师安心了,要转学的孩子不走了,我校优秀的年轻教师尹智静甚至对我说“校长不走,我就不走”,有这句话,我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要知道这位教师可是一个“香饽饽”,英语学科带头人,株洲市“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是任何一所学校绿色通道可以引进的人才。

环境是无声的教师,作为校长,我知道要留住师生,更重要的是让老师们感受到校园是一个“家”,我不断优化调整校园布局,将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营造一个“家”环境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的台阶上、梁柱上有诗词歌赋,楼道里随处可见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校园的每一级台阶都能表达,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每一个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校园成为师生们的精神家园,为师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凭铁杵成针的钻劲,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

我调入这所学校的那一年,学校有一半的新教师、代课教师,近80%的教师从教时间极短或全无从教经历,家长满意度不高,办学口碑亟待提升。如何以师生为本、扬长避短,形成学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是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的关键,校长的专业就体现在这里。我带着班子成员反复调研,摸清家底,确定了“特色立校,多元发展”的办学思路,明确了“打造龙头学科,以点带面提质”的办学路径,研发了“3+2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凭着铁杵成针的钻劲,形成鲜明的体育办学特色,实现学校教育提质的目标。

特色立校就要特色学科。反复权衡之后,我决定选择体育学科作为学科建设突破口,我自己是体育学科出身,三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使得我对于体育特色学科的培育得心应手:我带头学习理论知识,着力推进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提升课堂素养;我亲自组建校运动队,以赛代培,督促各种赛事如期进行以提升师生体育素养。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体育学科名声鹊起:龙泉小学成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湖南省首批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湖南省摔跤柔道项目试点学校等,学校多次独立组队代表芦淞区参加市运动会柔道和摔跤比赛并多次获“株洲市贡献单位”殊荣,校男、女足球队、武术队多次获得区冠军,成为了株洲市一流球队。累累战绩,不但促使龙泉小学体育组跻身一流学科组,也为龙泉小学的教师注入强大的专业自信,为学校其他学科组建设开了个好头。

高质量的学科建设离不开优秀教师团队,为此,我特别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回顾自身的成长经验,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现状,我们研发了“3+2教师成长模式”:采取学习、实践、反思“3”种途径,通过师德教育、成果考核 “2”项保障,确保教师3年成型,5年拔优,有效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骨干教师10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教师队伍的迭代升级带动学科的长足发展,体育龙头学科优势辐射到各个学科,办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先后获评:芦淞区质量建设先进单位、党建品牌示范单位,芦淞区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获评芦淞区优秀教研组等,系列荣誉获得良好的社会美誉度,而今的龙泉小学正以昂扬的姿态与城区大校并步前行。

回想自己的管理历程,我认为,薄弱学校突围改薄的关键是要立足校情,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培育打造优势学科团队,使之起到先行和示范的作用,为其他学科崛起赋能蓄力。

凭滴水穿石的韧劲,托起孩子的幸福明天

“发苹果啦!”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对于龙泉小学的同学们来说,每年学校发的红苹果最能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快乐氛围。近十年来,无论怎么困难,我都会早早准备,每年都争取爱心企业的捐助,在儿童节这天为每一个同学发放两个苹果,这已成为学校的六一节日传统。苹果虽小,却寄托了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每一年的六一儿童节,我都会说一句相同的话:“希望你们平安健康地成长,也希望你们能采撷到梦想甜蜜的果实!”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希望反复重复的这句话,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添福,也希望孩子们能留下美好记忆,鼓舞着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不惧风雨,逐梦前行。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些困难的孩子更令人心疼。除了苹果,我与老师们每年还会给家庭困难的学生送书包、口罩;给运动健儿们奖励签名足球、球鞋等,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我会时时叮嘱老师们关注困难学生的情况,亲自带队将关爱和慰问送到了学生的家中,彰显出老师们的爱生之情;我特别重视控辍保学、教育资助工作,保证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我一直记得刚到这个学校时的一次升旗仪式,仅十几分钟的仪式上,就有三十几个学生前后中暑,我认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给孩子一个强健的体魄。我要求老师们将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与兴趣,我以身作则,亲自带着学生跑操、做武术操;足球联赛时,我率先开球,在场外积极地指导战术,呐喊加油!因为我知道,教师是园丁,只有俯身躬行,才能将兴趣的种子种进学生的心田。

如今的龙泉小学,环境优美,拾阶而上,总给人心随境阔、豁然开朗的感觉。蓝天白云下,橙色的校舍掩映在茂盛的绿荫中,鸟语花香伴着朗朗书声,浓浓书香溢满校园。

作为校长,面对一所薄弱学校,该怎么办?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我的回答是,充满干劲,不怕困难;秉承钻劲,直面困难;发挥韧劲,解决困难。正是凭着这“三劲”,龙泉小学一举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本文作者系株洲市芦淞区龙泉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

编辑:李薇薇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