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故事 > 详情

【教育故事】第二个“涵涵”

2024-03-27 14:14:56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祖林

四年前曾遇见一位落入凡间的精灵“涵涵”,一路陪伴走过两年美丽的岁月,看着她点滴间开启了每一天的新生活,心甚慰。四年之后,又一个“涵涵”走进我的生活,却拥有了不一样的故事结局......不,其实故事的结局还是一样的。

(一)初见:涵涵你好

2019年9月1日,又一届新生入学的日子,我坐在教室后排,给新生发放班级读本。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班主任岗位,成为了单一的语文老师。多年的班主任习惯却依然让我一眼看到了一个孩子。她姗姗来迟,牵着妈妈的手慢吞吞地走进教室,另一只手还放在口里吮吸着。我走上前,微笑着摸摸孩子的头,牵过她的手,递给她班级读本,轻柔地问她:“送你一本书,你看看,喜不喜欢?”妈妈笑起来,赶紧接过书,对着孩子说:“涵涵,快谢谢老师!”涵涵没有回答,用她的大眼睛从我的脸上一瞟而过,然后看向旁边,不再言语。

她的眼睛大而没有聚焦,眼距较开,颧骨略高,小嘴巴一直吮吸着小手......她应该是个不一样的孩子!我心里有了猜想,于是,对妈妈说:“先去报名缴费,然后去我办公室吧!我跟你聊聊。”

接下来的交流印证了我的猜想,涵涵是个发育迟缓的孩子,三岁时进行过检测,比同龄孩子发育迟缓了两年左右。办公室里,妈妈一边诉说着涵涵的病情,一边惴惴不安地偷偷打量着我。

每一个不一样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历尽磨难的家庭。我清晰地看见了涵涵妈妈的小心翼翼、艰难与不安。“我没有带过涵涵这样的孩子,但是曾经带过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很巧的是,她也叫‘涵涵’。两年的时间里,那个孩子有了进步和变化,当然,是她的爸爸妈妈和全班小朋友还有老师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安抚着涵涵妈妈,继续告诉她:“涵涵的情况跟那个孩子不一样,我们先看看她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再考虑具体针对涵涵的教育方法,好吗?”

很有意思的是,涵涵的家跟我在同一个小区,还和前一个“涵涵”名字相同,多么有意思的巧合!这是不是上天注定的——她是我生命中偶遇的第二个叫“涵涵”的小天使。

(二)相处:涵涵打人

涵涵开启了小学生涯。我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她。最初,她的自理能力基本可行,能自己找到教室,自己上厕所。学习习惯基本不曾养成,上课从不看黑板,也不会开口读书。规则意识基本没有,上课中途,经常一个人偷偷跑出去上厕所,上完后倒是又飞快地跑回教室,不过从来不会跟老师报告。

一周后,总结她的表现,大致体现在“没有语言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常常有吮吸手指行为”“不能与其他小朋友交流”这些方面。

我开始了与妈妈的第二次秘密约谈。“从涵涵的具体表现中可以看出,她没有听课和学习的习惯,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也有问题,我想了解一下你的想法?”

涵涵妈妈眼睛里泛着泪光,哽咽着说:“我以前是对她太惯了,导致她不学习,现在每天都在家里跟她纠正。她在家里都跟我们交流得很好。我们会严格要求她的,让她的学习赶上来。”

“学习可以慢慢来,咱们先把她的习惯抓上来,主要先让她融入班集体,好吗?”我慢慢梳理涵涵的情况,调适着我们的期待目标。

第二周,涵涵依然不说话。我每次见到她,都会停下来打个招呼“涵涵,你好!叫我——我是木木老师。”她看我一眼,偶有笑容,然后飞奔而去,不再理我。

孩子们开始惊讶,为什么涵涵每次不要报告老师就上厕所去了?“涵涵是我们班的小妹妹哦,她年龄比较小,很多事情不能跟我们这些哥哥姐姐一样,所以我们要多帮助她,不能用对待我们自己的标准去对待她。课间多带她玩,多陪陪她哦!”

没多久,有孩子来投诉:“木木老师,我带涵涵玩,她不理我们。我们玩的时候她又来捣乱,把我们的游戏搞乱了,还踢我们。”我安抚了孩子们后,又带着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涵涵依然不说话,遇到感兴趣的东西直接拿着就跑,孩子们追起来,她跑得更快。

一次公开课上,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老师,涵涵的座位旁也有老师。上课中途,涵涵径直站起来,从一排听课的老师中穿过去,走出后门向厕所跑去;紧接着,回来的她大刺刺地从教室前门闯进来,慢悠悠地走向自己的座位。老师们的位置排得紧,她得使劲推开老师的凳子才能挤进自己的座位——坐下来的涵涵生气了,拿起桌上的书悉数扔到了地上......

晨会课上,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退场,涵涵旁边的小伙伴正准备牵涵涵的小手,涵涵放在口里吮吸的手被扯出来了。她生气了,扬手就挥向那个孩子。我从旁边跑过来,抓住涵涵扬起的手臂,她气急之下,将另一个手又挥起来。我赶紧匀出一只手去拦,她撕拉一下抓住我的手臂,使劲一划,三道印子!思思老师跑过来,拦住她的胳膊,她气极,对着我们俩猛地一脚踹过来,一个鲜明的脚印印在蓝色的裙子上。我和思思老师一人一边抱住她,她一边哭一边往外挣脱......

孩子们开始不敢和她交往。她一个人独来独往,一会儿钻进书架的框子里,一会儿钻进足球网里,有时候隔壁班的老师会看到她在走廊上、在小花园里上厕所......

(三)相知:家访路上

一天晚上,我去了涵涵家。涵涵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满了拼音——妈妈在家里使劲教涵涵学习。奶奶、妈妈、爸爸陪着涵涵。

奶奶眼里有隐忍的泪光闪烁,妈妈的情绪有些激动“我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这么好的学校,这么好的老师,涵涵总归能学到点什么的,我会努力教的......”

多么相似的场景!四年前另一个“涵涵”妈妈的眼泪仿佛还在眼前,那隐忍崩溃的泪珠每一滴都敲落在我的心头。我递给涵涵妈妈一张纸巾,等她的眼泪带着情绪一起流逝。情绪宣泄过后,我递给了她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前一个“涵涵”的部分成长资料。

“我们需要专业的诊断与指导,涵涵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她是否真的适合在比她心理年龄大几岁的孩子群体中学习和生活?会不会加重她的心理负担,给她带来不好的影响?这都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目前对于涵涵来说,可以排在这些之后,而且,我们隔得很近,学习的事情,我随时可以提供帮助。”

听了我的话语,看到我几年前整理的“涵涵”成长录,涵涵妈妈抬起头来,茫然的眼睛里开始了一丝清明:“我以前带她去长沙检查过,三岁的时候。医生说了些治疗机构,我也陆续去治疗了半年多。”

“现在涵涵已经快七岁了,现在的情况肯定跟三年前不同了。如果医生诊断需要继续治疗,就好好坚持治疗,这才是最为关键的。”我继续着劝说。

......

涵涵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发育迟缓+语言障碍+行为障碍。妈妈在结果中纠结,犹豫,彷徨。我又一次开启了家访之行,这次同去的还有班主任、班级家委会的家长。一进门,涵涵妈妈满脸痛心地告诉我:“木木老师,涵涵今天问我: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我心里好难受。涵涵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她怎么会这样说啊!”

是啊!孩子怎么会这样说呢?我开始思考近段时间的涵涵,她因为不跟孩子们沟通,在外面随地上厕所,孩子们亲眼目睹她打了老师,还动手打过同学们,所以没有人敢跟她玩,她也不理任何人。涵涵肯定是意识到了这种疏离,然后感受到了区别与差异、孤独与冷落。她的内心其实很敏感。

思虑再三,我说出了我的观点:“涵涵妈妈,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涵涵继续跟着班级走下去,对她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然后我们集体来商量一个更利于涵涵成长的方法。”

涵涵爸爸接过了话茬:“其实涵涵一直都是有进步的,其实这些年,她一直都在进步。”

我开始追问涵涵这些年的表现——从三岁还不会说话到开始说单音节词,开始发叠音;从四岁左右开始学习走路到能跑步;从不与人说话到开始主动跟爸爸妈妈交流自己的需要......涵涵一直在成长,只是,她确确实实比同龄的孩子晚了几年,还有一定的障碍需要治疗与训练。

爸爸在细数孩子的成长之后,恍然大悟地说了句:“其实,再等两年,涵涵就更加好了!那个时候,也许就能跟上班了!”

“这正是我们今天想说的话,涵涵比同龄孩子晚发育了两年,跟着这批孩子一起,肯定是会有明显较大的差异,但是,按智力发育算的话,她跟小两三岁的孩子一起学习和生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医生建议的专业康复训练也是应该要坚持的。”商量之后,涵涵爸爸妈妈决定先给涵涵停学一段时间,选择发育水平相近的幼儿园大班就读,同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国庆节过后,涵涵去了一所幼儿园,上午学习,下午去专业机构训练。

(四)相伴:爱,从未离开

一个月了,涵涵的情况怎样了?我又去了涵涵家里。涵涵每天都在班级群里认真打卡,我们都在细致地批改。一进门,涵涵的小黑板上依然写满了学习内容,拼音学完后,开始了跟我们同步的汉字,妈妈一笔一划的板书很醒目。涵涵看着我,没有打招呼,但小脸上有微笑。

妈妈说,涵涵在幼儿园适应得还不错,现在正在纠正上厕所和吮吸手指的坏习惯,每天下午都在进行专业训练。

真好!专业训练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而幼儿园的选择也是正确的,看来涵涵更适合低年龄的学习环境。爸爸将经过思考后写下的《暂缓入学申请书》交给我,他说:“木木老师,我们觉得这个决定是正确的。现在涵涵很好,她的情绪都很稳定,习惯也有所进步,再也没有说过‘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之类的话了。”

不久,班级家委会组织了一次参观博物馆的活动,我们邀请了涵涵一家参加。那一天,涵涵玩得很开心。

十二月份,我第四次家访,去了涵涵妈妈的建材店里。我给涵涵带去了几本书:《拼音儿歌》和《大卫》系列绘本。妈妈很开心地告诉我,涵涵非常好!每天都在班级融合中前进。

“你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尽管说。涵涵永远是我们班的孩子,永远都是我的学生。她离开这个班,只是没有来上学罢了,班级家委会组织的活动,涵涵都可以参加,班级小打卡,各种阅读活动有时间都可以继续,我们都会认真批改的。”临行前,我看到了涵涵妈妈柜台上摆着的一瓶叶酸片。

“这是打算为涵涵要个弟弟妹妹了吗?真为你高兴!”祝福声里,涵涵妈妈的眼角泛着泪光,她说:“看到涵涵的一点一点进步,我也看到了希望,不再害怕了,所以我们决定再要一个宝宝。”

平安夜,我接到了涵涵爸爸的电话。下楼后,涵涵爸爸跑过来,塞给我一袋苹果,又跑回去......手机“叮”的一声响起,是涵涵妈妈发来的信息:“木木老师,谢谢您!涵涵虽然没有能成为您的学生,但您的爱一直都在。祝您平安健康!”

不,涵涵妈妈,涵涵一直都会是我的学生,爱,也会一直都在。

(作者单位:长沙市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

编辑:李薇薇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