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市县联播 > 详情

新晃:侗乡孩子假期里的“非遗大餐”

2024-02-29 13:33:21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 姚治伶 徐爱君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姚治伶 徐爱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断断续续的口令声伴着腊月寒风,穿过静谧又古朴的村寨,几个身影在灯光下随着锣鼓节奏走着独特的步伐,这是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侗族傩戏“咚咚推”传承人龙景昌在教授小传承人们学习“咚咚推”。

这座村寨位于湘西边陲小镇贡溪镇,距离新晃县城50多公里,具有浓厚的侗乡文化。其中古老戏曲——侗傩“咚咚推”更是流传六百多年,极具价值,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傩‘咚咚推’是用侗语演唱。如今,很多年轻人已经丢失了这门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加上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我年岁大了,对传承问题非常忧虑。”谈及“咚咚推”,龙景昌曾经的忧愁还历历在目。

微信图片_20240228205723.jpg

2023年11月22日,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镇中学邀请新晃侗傩“咚咚推” 传承人龙炳金到校指导学生学习侗族傩戏(摄影 吴晓渊)

在政府部门、学校、民间传承艺人的多方努力下,非遗走进校园。在2023年两个学期,贡溪镇50多名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时间已经向侗傩传承人学习了部分台词,了解部分乐器,也学会了“咚咚推”跳三角的步伐,如今已至寒假,学校授课已经暂停。

停课不停学,假期实践学非遗。小小年纪的唐姚晨和天井寨附近的几个学生经得家人同意,肩负起“咚咚推”学习大任。晚上七点后,天井寨的“非遗学习班”准时开班。台步的温习,台词的识记,乐器的了解和尝试掌握……每天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教的人很认真,学的人很用心。

寨子位于坡顶,住在山下的小传承人们每天都要顺着台阶,步行二十来分钟,方能到达,学完后打着手电结伴走回家。白天搞学习,晚上学傩戏,冬天很冷,路上的几个伙伴温习着几句台词,寒气挡不住传承的热情。

微信图片_20240228205706.jpg

2024年2月12日晚上7点多,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镇天井寨村,贡溪镇中学学生唐姚雨在龙景新、姚仕彬等传承人的指导下加紧练习侗族傩戏及舞龙舞狮,为第二天村里的文艺演出做着最后的准备。(摄影 龙景新)

“系统学习后,我对这一戏剧有了更多了解。天井寨历史上曾遭受几次大难,村民几近灭绝,但‘咚咚推’却奇迹般流传下来,很不可思议。我作为天井寨后辈,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唐姚晨坚定地说道。

通过学习,小小传承人们已经具备表演能力。在腊月底和春节期间,这些小传承人已经能跟着师父们一起参与村里的正式演出,四方桌垒成的高台,“大狮子”一跃而上,上梯下梯,舞龙表演,傩技和傩戏演唱都具有出色表现。

“看着小辈们慢慢成长,我们很宽慰。孩子们正是爱玩乐的年纪,学业功课已是不易,又是假期里,年节时,他们还能坚持,我们愿意教他们,一定把老祖宗的东西传下去。让年轻人能明白文化的根脉,看得到传承的艰辛,守得住文化的正道!”几位传承人感慨地说道。

近年来,新晃教育系统深挖地方资源,大力开展国学、国医、国术“三进校园”,助力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借助这次春节假期契机,该县教育局鼓励各中小学校依托地方特色和人文优势有创意地开展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将“三进校园”延伸到校外。各校师生写春联、剪窗花、学鼟锣、唱侗歌、练武术、诵诗词、做侗家黑油茶……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加深了对家乡文化底蕴的认知和理解。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切实增强了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传承实践氛围。

编辑:王诗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