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吴瑞
“24年时间,我在这里找寻人生坐标,实现自身价值,用爱和责任照亮农村孩子的求学之路。”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街道中心学校的王琢玥,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她热爱乡村教育这片热土,在人生屡遭重创的时候,也是乡村学校的孩子给予了她希望和力量,让生命的种子在这片沃土继续生根发芽。
2000年,王琢玥被分配到东阳渡镇新塘小学,这里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生活物资匮乏。刚到学校时,深夜的荒凉常常让王琢玥感到害怕。
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有的孩子上课很久还没有拿出课本,有的坐在座位上发呆,还有的在自顾自地聊天……王琢玥新接手的班级,基础薄弱,问题重重。
“我觉得这是磨练意志、提升能力的机会。”看着这一切,王琢玥没有退缩。
给孩子们讲读书励志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16px">钻研教材,反复斟酌教法,提升他们上课的专注力;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轻松……王琢玥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积极实践,帮助孩子们学习。
农村孩子胆小、羞涩,有问题不敢发问。王琢玥私下找到两个同学,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一个后进生,让他们来打破这一僵局。两位学生在课堂问难题,王琢玥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于是,课堂课后主动提问的学生越来越多,还带着一股“不解题目誓不休”的劲。
农村留守孩子多,他们相对孤独脆弱。学生刘杰明的孩子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上课总是一声不吭,课后一个人独来独往。见此情形,每到下午放学的时候,王琢玥就留他在教室写作业,一直陪着他写完了,然后及时给他批改、讲解。如果时间比较晚了,王琢玥就借着送他回家的路上,给他讲自己小时候调皮捣蛋的故事,逗得他开怀大笑。王琢玥还在班上成立了一个“爱心小组”,负责主动和刘杰明同学聊天,玩耍,让他融入这个大家庭里。
慢慢地,这个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成绩显著提高。“在我的心目中,王老师就如我的妈妈一般温暖着我,关爱着我,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黑暗的心灵里……”刘杰明在作文《我的老师》中写到。
因人事调动,王琢玥来到了更加偏远的曙光小学。这里的条件更加艰苦,师资力量更加匮乏。学校边上是连绵的小山坡,周边没有几户人家,就连买点生活用品,都需要走十多里泥巴路去镇上买。在曙光小学,王琢玥连续四年包班教学,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我希望自己一直是孩子心灵中的那一道光。”虽然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看到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一天天进步,王琢玥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一路鲜花,一路荆棘。2018年,王琢玥的人生遭受重大打击:她唯一的孩子突发恶疾——恶性脑瘤晚期。王琢玥到处寻医问药,可孩子最终还是离她而去。在王琢玥绝望之际,她的心中出现了一道光——“班上还有38个孩子,他们也是我的孩子。我不能因为个人的痛苦而放弃我的责任与使命。”
王琢玥将痛苦埋藏在心里,回到了讲台。白天,王琢玥强忍泪水上好每一堂课。夜里,批改作业时,儿子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她眼前,王琢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任凭泪水从眼中滴落。泪水模糊了孩子的字迹,王琢玥又重新描摹,尽量不让孩子们察觉作业本上的泪痕。
正当班上38个孩子陪伴着王琢玥一步一步走出阴霾的时候,命运又给了王琢玥沉重一击。王琢玥被诊断出患有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医生告知她,可能仅有一年的生命了。“一年时间?是认命,还是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不凡?”王琢玥选择了后者。
“我要用全部的爱与希望去呵护他们、培育他们。”肿瘤切除手术后,随着身体逐渐恢复,王琢玥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心爱的孩子们的身边。
为了提升农村孩子的综合素养,王琢玥将乡村艺体教育与课后服务“1+X”模式有机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体课程。王琢玥先利用学校现有老师的专业特长开展了美术、跆拳道、书法、篮球、电脑编程、无人机课程,但仍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王琢玥不顾身体的虚弱与疲倦,去走访愿意接受低工资且有农村教育情怀的名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外聘的舞蹈教师周靓、足球教练何其伟、小号教师黄翔都驻扎在学校,深得学生喜爱。在多姿多彩的艺体课程里,孩子们一个个热情洋溢、脱胎换骨,就像一束光照进了王琢玥心中,让她虚弱的身体顿时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撑她,激励她,鼓舞她。
2022年3月,王琢玥主持学校参加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展获得衡阳市三等奖。这是衡阳市珠晖区唯一一所乡村学校获得此荣誉。2023年12月,学校荣获第五批“衡阳市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荣誉称号。同时荣获衡阳市“科普助推双减典型案例校”。学校乡村“流动少年宫”的东阳鼓号队社团和科技实践社团都在衡阳市获得了荣誉。
与此同时,王琢玥的病症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奇迹般地治愈了。王琢玥的主刀医生罗教授说:“你的这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是她行医几十年来唯一治愈的一个病例,太神奇了。”王琢玥笑着说:“孩子们就是我最好的良药,我还没有完成人间的使命,所以老天爷还不肯收我”。
王琢玥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学生,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坚强面对,勇往直前。自从王琢玥回到班级,班里的风气越来越好,孩子们学会了珍惜与感恩,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王琢玥也兑现了自己“成长道路上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承诺。
“即使有一天我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我的爱与希望会像接力棒一样,通过这些孩子们传递下去,这道光会一直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王琢玥以校为家,挚爱教育事业,扎根乡村沃土,无怨无悔把自己“钉”在三尺讲台上,为乡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编辑:吴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