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平江县教师李海从岳阳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的乡村学校教书,至今已32年。
在一次六年级家长会上,学生家长向李海反映:孩子们在家喜欢玩手机,希望李海想点办法让孩子们课余生活充实一些。
于是,酷爱音乐的李海萌生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组建一个小乐队,让孩子们用玩音乐代替玩手机呢?
事在人为,说干就干。
2020年,原本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的李海自告奋勇担任学校音乐社团的辅导老师,开始一句一句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们唱曲谱,随后又自费买来50支竖笛。为了让孩子们坚持下来,李海想了很多办法。只要他们有一丁点进步,李海都会大大表扬,并将拍摄的练习视频传到网上,再把别人鼓励的点评给孩子们看;练习前,李海会提前准备孩子们爱吃的零食,每次都给他们不同的惊喜;李海还把本地民乐团邀请到学校表演,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音乐的魅力……
短短2个月,学校氛围大变样——上课时书声琅琅,下课后笛声悠扬,讨论打游戏的孩子真的少了。
孩子们的变化,也被家长和老师们看在眼里。
在李海的提议下,学校筹集资金,购买了架子鼓、电子琴和电贝斯。新乐器正月初八到校,第二天李海就迫不及待约孩子们来学校练习。孩他们第一次见到这些乐器,兴奋得不得了。
乐器有了,队员有了,简易的“薪火乐队”就这样诞生了。
从那之后,每天下午放学,李海都带着乐队的孩子们加练,周末也加练一天或半天。加练时,李海就是接送学生的专职司机。萨克斯手小妮(化名),当时是队伍里最小的姑娘,很爱音乐也很有天分。父母离异后,母亲回了省外的老家,父亲长年在广东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带三个小孩,还要养几十头牛,根本没工夫接送。刚开始的时候,她经常急得眼泪汪汪。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每次加练前,李海都先到她家接上她,再去排练地点。
寒暑假,李海带着乐队的孩子们每隔两天集中练习一天,过年过节都不例外。夏天,孩子们不喊热;冬天,孩子们不叫冷。山谷里、小溪边、田野上、队员家的屋场……到处是李海们练习的场地。天上的小鸟都聚过来看热闹,乐队的音乐氛围越来越好。
随着乐队的成长,参加的孩子不断在增加,乐器也越来越丰富。为了扬长避短,李海会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音准不太好的,就教他电子琴;音准好的,教他二胡;气息好的,教他竹笛、萨克斯或唢呐;节奏感好的,教他打鼓;嗓音条件好的,教他唱歌;喜欢古典乐器,就教她柳琴或中阮……
为了让孩子们勤于练习,李海还会布置“家庭作业”。孩子们把练习视频发给李海,李海一边吃饭一边“批改”,有时一边干家务一边逐个回复。家里人调侃,说现在“机不离手”的变成了李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李海知道,孩子们在那头急切地等着李海的回复。
三年多来,李海批改过的视频作业,累计已超过三万份。
等到乐队熟练掌握了三十几首曲目,李海就带他们到县城的广场、公园和平江的一些景区练胆。寒假,李海们进行防火宣传;暑假,李海们宣传防溺水……日复一日,孩子们的进步越来越明显。
鼓手小星(化名),父亲出走多年未归,母亲常年外出打工,她打小就跟着外婆生活。外婆非常要强,对小姑娘非常严厉。小星总是愁眉苦脸,战战兢兢。加入乐队一年后,小星变得开朗自信起来,会跟老师分享秘密;遇到不合理的,会勇敢跟外婆表达自己的看法……外婆感受到孙女的变化,开心不已,对老师的态度也变了。五年级的小东(化名)负责主唱,在乐队里,一天比在家一星期讲的话都要多;活泼好动坐不住站不稳的小扬(化名),练起曲子来,一坐就是大半天;腼腆不爱笑的小南(化名)也会勇敢地微笑着上台了……
2023年7月,李海在平江县另一个乡镇——梅仙镇钟家小学创办留守儿童周末音乐公益班,组建“薪火二队”。每周来回几十公里跑去上课,寒暑假也从未间断。
孩子们进步喜人,与他们一起玩音乐,成了李海周末最愉快的休闲活动。
2023年12月,李海对接争取的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组织“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终于在平江的乡村学校落地。迄今为止,平江已有10所乡村中心小学获得乐器捐赠,直接受惠学生近万人。
乐器有了,李海更忙了……天天奔走在这些学校之间,指导负责项目的音乐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加油鼓劲……
一直以来,李海从没收过孩子们一分钱费用,也没有向单位要过任何加班补助。看见孩子们开心快乐、自信满满,每一次外出表演都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且能演奏上百首曲目,得到各方肯定,舞台越来越大,还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的关注,李海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7月初,平江遭遇特大洪灾,乐队进行了三场募捐义演,募得的爱心款4977元,由孩子们亲手送到了受灾最严重的群众手中……
在山谷间弹奏,在田野上放歌。乡村孩子的演奏和歌声也许粗犷、也许稚嫩,但充满着健康成长的力量!作为乐队的指导老师,李海只是种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却见证了他们的拔节生长。在孩子们纯真的歌声里,一双双梦想的羽翼悄然丰满,引领着他们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
编辑:王诗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