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章玲 余玲芝)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善用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和创新发展成果,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处理好思政课、课程思政、“大思政课”三者关系,积极建好“大资源”、建设“大课堂”、建强“大师资”、建造“大品牌”,构建“1234”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立体化协同育人共同体,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主要做法
(一)平台搭建,在建好“大资源”中有效融入
一是建立红色教育基地。授牌雷锋纪念馆、长沙市博物馆、任弼时纪念馆等红色场馆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挖掘湖湘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常态化利用红色场所阵地,开展社会实践研修、寻访革命旧址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在考察和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二是深化红色文化研究。成立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大思政课”实践创新中心,制定《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大思政课”建设方案》,开展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思政的理论研究。将红色文化研究系列成果转化为可利用的优质教育资源,运用于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不断增强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红色文化成为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滋养。三是建设线上红色资源库。学校利用湖湘文化资源优势,建设专题教学资源库,在网站上开设红色文化、党史教育专题栏目。学校依托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局面,创新“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有效融合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育人手段,提升教学实效,培训师生1万余人次。四是建设湘外大讲堂。建立湘外青春讲堂和湘外红色讲堂,宣讲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成立师生“红色志愿服务团”“党史宣讲团”“教育家精神宣讲团”等,指导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
(二)协同育人,在建设“大课堂”中有效融入
一是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4门必修+4门选修”课程群体系,建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2门线上精品课程,形成了以各专题的教案、课件、习题、案例、视频以及拓展资源为载体的课程资源体系。二是联合校团委、学生处,开展“诵读红色经典 感悟伟人情怀”诗歌朗诵、“参观红色遗迹、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微视频展示等校内实践活动,将校园劳动教育融入思政实践,让志愿服务团深入学校周边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职业道德、红色文化和廉洁文化实践活动,将学生“学”融入探究与体验的行动中,打造沉浸式高质量“移动”思政课堂。三是在文化产品中融入红色文化,依托创新创业作品,与学校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沟通对接,在校园内成立大学生文创工作室,形成Y猫的店、湘韵非遗研学行等文化产品。
(三)主体驱动,在建强“大师资”中有效融入
一是学校以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为契机,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党建引领大思政、融合育人多维度的模式,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大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党建引领大思政课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选优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学校党委、学工、团委、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导师在内的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切实担负育人主体责任。培养2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激活团组织服务育人活力,全员“服务育人”见实效。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到雷锋纪念馆、湖南党史馆、任弼时纪念馆等基地,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与翻身垸社区、北京德和衡(长沙)律师事务所、湖南悦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共建“三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三是实行基地双师共育。通过聘任特聘教授、革命烈士后代、革命纪念场馆负责人及红色讲解员等担任学校兼职思政课教师,实现校内校外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一体化,有效充实思政课教师力量。
(四)内外兼修,在建造“大品牌”中有效融入
一是将志愿服务锻造成学校“大思政”品牌,引导广大青年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切实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校“雏鹰”志愿服务队积极组织“三下乡”实践活动,先后深入凤凰县阿拉营镇天龙峡村、岳阳市岳阳楼区德馨助残中心、望城区桥驿镇群力村等地,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定为“民族团结实践团”类别全国“三下乡”重点团队。二是红色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国际化方式多样化。曾任援苏丹恩图曼职业培训中心技术援助项目和援布基纳法职业培训中心技术援助项目组长的徐喜波教授在苏丹、布基纳法索项目中传播中华革命文化,设计文化长廊,宣传红色人物事迹,影响深远。2022年他荣获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3年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承办商务部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青年领导力研修班、布隆迪青年政党干部研修班等援外培训班,学员来华后,学校给他们上了“中国国情概要”“湖湘文化中可借鉴的领导力提升智慧”等课程,带领研修班学员参观了韶山、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岳麓书院等地,通过“让人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传播了湖湘红色文化,提升了学校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二、模式创建
学校立足“勤奋立身、诚信立业”的校训文化,以“寓道于业、寓教于策、寓学于做、共同成长”为理念,充分发挥湖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精品多、区域特色明显等特点,深入发掘湖湘红色资源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不断推进实践教学的课程化、规范化、趣味化建设,在实践的基础上统筹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三维空间,打造立足思政课堂、强化实践课堂、做优网络课堂、走进社会课堂的“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走出去,把思政课堂设在校外基地
学校将思政课堂先后搬到雷锋纪念馆、湖南党史陈列馆、任弼时纪念馆、翻身垸社区等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研修、社会调研、志愿服务,打造沉浸式高质量“移动”思政课堂。2024年6月18日下午,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组织200余名师生代表前往任弼时纪念馆开展“移动思政课”。
(二)云体验,将实践活动延展至网络空间
学校借助微信公众号、超星学习通、红色场馆网上展厅等线上平台,学生以“云体验”的方式交互式学习和实践。利用“青春湘外”“忆红色历史”专栏,开展“阅读一份红色家书、了解一个红色人物、感悟一种红色精神、撰写一篇研究报告”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探究能力。言珍老师利用红色场馆网上展厅,师生共上“我是雷锋家乡人”云端思政课,受到了湖南省思政课教指委专家的高度肯定。
(三)请进来,将红色文化搬到学校
学校不仅带学生进入基地,还邀请纪念馆讲解员来校开展“雷锋精神进校园”巡展巡讲活动,用展板和解说的形式把缩小版的“纪念馆”搬进学校、搬上舞台。学校、基地联动,教师、讲解员、学生共同参与,增强了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四)做分享,把学习成果移上讲台舞台
师生把英雄人物、历史事件、调研报告等改编成可视可听可感的文艺作品,搬上讲台、舞台展演。在“红色故事我来讲”主题汇报、“诵读红色经典 感悟伟人情怀”诗歌朗诵、“歌声献给党——用歌声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红歌演唱、“参观红色遗迹、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微视频展示竞赛等活动中,师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绎,使思政教学成果实践化、情景化、艺术化。
“四位一体”立体化思政实践教学模式,让学校、基地联动,教师、讲解员、学生共同参与,增强了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形成了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三、主要成效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勤奋立身、诚信立业”的校训精神,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为己任,全方位提升了思政工作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立德树人“红色引擎”得到激活。湖南外贸职业学院“1234”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的协同育人共同体和“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自提出以来,得到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模式先后被“学习强国”、湖南教育新闻网、新湖南等媒体报道,并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学院等学校进行了宣讲。
(二)铸魂育人“红色课堂”得到肯定。学校将课程作为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载体,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依托“青马工程”实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推出红色文化进课程活动,深受师生喜爱。凝聚线上线下教育合力,推动课堂课外同频共振,强化理论实践融会贯通,打造更多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以实际行动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三)家国情怀“红色精神”得到弘扬。学校地处湖湘红色热土,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做法。学校先后与雷锋纪念馆、湖南党史馆、任弼时纪念馆等共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百余场,激发广大师生爱国主义热情,让红色文化的种子在青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