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杂谈 > 详情

不一样的旅行,遇见“心灵导师”

2024-07-25 10:44:27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黄慧娟

“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来到衡阳市教育系统通讯员写作训练营……”随着优美的声音响起,我们为期六天的培训正式开始了。此次培训聚集地是在长沙的湖南宾馆,分为讲座培训和现场教学,在这次学习中有几个人让我感触颇深。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做精美的ppt,我今天就给你们用文档进行讲座。”阳锡叶老师诚恳看向我们。阳锡叶老师是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记者站副站长、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新媒体部(湖南教育新闻网编辑部)部长(主编),他的主讲题目是《新闻教育的N种写法》。“哎呀,90多页,这能讲完吗?”我身边的老师惊讶地说道,看着90多页的文档,可以想象里面的内容是有多么的丰富。

这个讲题一看就知道是满满的“干货”,阳锡叶老师从“培养新闻思维”“新闻写作案例剖析”来讲解新闻的不同写法。在讲课中,他用好新闻和不好新闻的文本分析,让我们能很直观的学习到新闻的各种写法。

“新闻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产物,关键是思维的问题”,听到这里我感触颇深,好的新闻不就在我的身边吗?我身边不是有许多人物和事物可以写!为什么一定要局限于学校的常规活动来写新闻,我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我心里顿时有了思绪。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位美术老师,她可以抗拒一切困难,把很难操作的国画课程带进我们的常规美术课上,不管课前需要她准备多少的工具,她都能不厌其烦的去准备,从不抱怨,有的只有挂在脸上的笑容。“这不就是我能写的一个好题材吗!”我心里想着,心中有了一个写作的“小目标”。

“这是一位既优雅又美丽的文字工作者……”主持人介绍着这位主讲人,我心里顿时多了一份期待。“感谢主持人的介绍,我感觉我这满脸皱纹和布满雀斑的脸被加上了滤镜。”听着陈敏华老师幽默的上台词,我顿时感觉到了亲切。陈敏华老师是《湖南教育》杂志副主编,她的授课主题是《搭建成长的云梯——聊聊我们的教育写作》。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听这句话我就知道这是一个“有温度”的讲座,她从“实践”“思考”“行文”“余音”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在讲“实践”中她带入了一句话“教育理论的原石,在几干年前基本形成,对于现代普通教育者来说,几无可能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但是,我们可以去创造打上自己烙印的教育实践。”此时,我联想到美术课堂中的非遗文化:剪纸、竹刻、泥塑、灯彩、面人、草编、糖塑、苏绣、石雕、玉雕等。中国的非遗文化是在遗失的,我们的文化需要传承,我可不可以通过新闻的推广来促进这些文化的发展呢?“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的这个目标太过远大,我心里不禁有些自嘲。是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可以从我们学校开始挖掘,我可以挖掘我自己的美术课堂,把这些非遗文化的课程做好,再写成好的新闻去发表,这是不是在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小愿望呢。

听着陈敏华老师的讲座,我的心里浮想联翩,是她带动了我的思想,触动了我的心灵!她讲到“思考”中的“选题”,“切入口小,突出重点、亮点……”我满脑子想的是我的心得体会的标题该怎么写,笔记本上写出了很多个,怎么来选呢?我想写授课老师、我还想写“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故居”的小导游,我该怎么定标题,想了好久……,不知道这个标题是否有亮点。

我的思绪马上回到课程中,“我们选择了初心,两个责任,一个热爱,一个执着,我们共同在塑造未来,国家的未来,孩子的未来。”陈敏华老师娓娓道来,我的思想又开始飘向远方,想到了在“刘少奇故居”里那个导游小女孩,一个9岁的小女孩,她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满眼崇拜地介绍着刘少奇爷爷的每一个光辉时刻,旅游的大人们孩子们都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塑造未来”吗。

“初心未改,此意须同”正如这句话,我们要热爱这份事业。这次学习,让我深刻理解了宣传工作的意义,有了自己对新闻写作的小目标,心灵也得到了很好的升华,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需要不断挖掘和创新,我将继续努力,成为名合格的通讯员,为学校的文化宣传做出贡献。

编辑:王诗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