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权威发布 > 详情

湖南师大附小校长李晓玲:提升校长领导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答题

2024-06-26 15:41:48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李晓玲

6月22日,第三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岳麓峰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及160余名中小学校长共话教育强国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

教育数字化引领着教育变革的新风向,校长领导力则引领着学校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个时代课题下,湖南师大附小校长李晓玲探索提升校长领导力的六个维度,进而在这条新赛道中塑造学校全面、全员、全方位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湖南教育新闻网对报告内容进行编发,以飨读者。

本届峰会由湖南大学主办,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湖南省教育学会初中校长工作研究分会、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新课程评论》杂志社协办。

???.jpg

湖南师大附小校长李晓玲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校长领导力提升策略与路径

新时代的中小学校长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难点和痛点问题,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提出,给校长们明确了一条系统解决问题的新赛道,我们该如何充分融合运用、创新运用这个赛道,塑造教育发展的新优势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校长的领导力。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不断反思,认为要从以下六点来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一、把握国家政策、分析校情、整合资源,提升顶层设计能力

“上观天文,下观地理,中观人事”——《黄帝内经》

关于上观天文,就是要把握国家政策。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早在教育信息2.0计划的提出或者更早,国家就已经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而且从教育发展史来看,技术驱动教育的深度变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唯有掌握技术,运用技术,或者说运用我们的信息素养和思维去倒逼信息技术额迭代更新,才能真正做到教育、科技和人才的三位一体的发展。

关于下观地理,就是要深入分析校情。附小这样一所70多年历史的老校,如何做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先手旗,需要全面审视,综合推进。

中观人事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一是看附小在岳麓区、湘江新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处于一个什么地位,二是看看周边的这些环境是否可以借力,借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借力高校资源,利用各种机会创建平台,整合资源,搭上未来学校创建校的高速列车,做好顶层设计。

我在附小的这几年做了两件关于顶层设计的事情。第一件事情,进一步梳理办学思想,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把教师的思想和行动以章程的形式固化,并一以贯之,不断渗透。

第二件事情,就是做好信息化建设的三年规划,同时提出明确的施工图,未来的附小要建成一个数字教育平台底座、做好三大基础应用,完成X个特色应用。

二、提升中层管理干部的学术研究力,教研组和年级组乃至全员的行政管理力

在学校,行政事务的处理大多以业务精湛的老师兼任,这条成长路径使得学校管理思维有局限,而教学特长又因为被事务性工作缠绕无法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年级组,一般也很容易陷入被动执行的境地,中层不布置工作,教研组和年级组就很难积极主动去开展工作。基于中层管理干部这样的成长路线,我提出,要提升中层管理的学术研究力,同步提升教研组的行政执行力,进一步和谐干群关系,让更多的一线老师多做公益性事务,多参与行政事务,把老师都培养成高段位的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将职能处室学术化,将学生处赋予学生创新素养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职能,将教务处赋予创新课程开发中心的学术研究职能,将教师发展处赋予教师创新素养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职能。

另一方面,赋予教研组和年级组更多的行政职能,将学科学术活动直接由教研组承担,学校以项目负责人的形式激活学科组、年级组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此举可以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扁平化管理,激活教师的内驱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主持一次活动,所有中层管理和校领导都听从教研组长和年级组的安排,当然活动举办前要经过充分论证。

我个人认为,最强的行政管理力具备两点,一是沟通和协调能力、二是始终能站在全局的视角来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教师本身的职业也决定了其要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力,当人人都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始终站在全局的视角来处理问题,很多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近几年来,体育组牵头的“学练赛评”全场景智慧田径体育创新实践获评2023年度湖南省教育数字化优秀典型应用场景。在信息组带头的不断摸索下,项目化学习辐射到全学科,附小“智慧赋能项目化学习”为题入围长沙市基础改革实验校和省基础改革实验校。此类情况不胜枚举,还有美术组、语文组、英语组、数学组等。

三、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因校制宜,完善课程结构,提升课程领导力

课程的设计不能一劳永逸,而是与时俱进的,更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在开设课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紧扣新课标,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一方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要借力使力,一方面开始适宜课程,一方面要依托课程的推进培训在校教师。

学校在原有“全方位融通,立体化赋能”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建构和实施中,进一步建构了“2+1+2”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依托大学的科研力量,开发了非遗系列课程,依托白名单机构开发了人工智能系列课程,依托五老力量开设了系列特色课程。

我们提倡的宗旨是教师人人都有绝活,个个都有赛道,推崇“尊重、包容、究真、达美”的教风。

四、聚焦热点话题,以课题群的方式推动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提升课题领导力

到了中小学之后我发现,中小学教师并不是都会做课题,尤其查文献的基本功还没有过关,我认为这对于教师研究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于是我又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一)清理并指导完成所有延后课题

(二)进行课题研究规范指导

(三)以课题群的方式进行研究

五、钻研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系列管理制度,提升依法治校的能力

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从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防护、生产安全、教学探究、数字化技术的学习、运用等应该是无所不能的,经常感觉需要三头六臂才能应付得了各项工作。与其疲于应付,不如主动对接,找到所有的源头去精准管理。于是“依法治校”这四个字浮现在我脑海。

我又做了两件事,一是购买《新编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下发给所有中层、教研组和年级组,成为我们共同的案头书,二是在这本词典的基础上找出经常要用的上位文件,并将最近的文件不断集中,形成自己的《依法治校相关资料》,变成自己个性化的案头书,同时审时度势,及时更新附小的内管管理办法,加强内部防控机制的完善。

六、提升校长的个人人格魅力

以上所讲的各种领导力的提升,其实最终会形成校长的个人人格魅力。另外,最重要的还要加强自身建设,打铁仍需自身硬。

一是大格局大视野,二是有使命有担当,三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前两点主要是提升政治站位,弘扬教育家精神,第三点更重要的是强调对校长角色的认识。校长其实就是一个生产队队长,不存在高人一等。但因为角色使然,必然比一般教师掌握更多的资源,所以校长用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托举名师,成就名师,而不是一味地成就自己。只有这样去做,校长才能做到一线老师的心坎上去,做到家长心坎上去,才会带领学校走向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

编辑:曹鑫宇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