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职教观察 > 详情

每个孩子都能“闪闪发光”——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育人故事

2023-05-04 13:51:50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陈文静

微信图片_20230504114256.png

学生成长动力不足,教育教学力量薄弱,未来发展通道有限……当前,社会上的种种声音反映了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的难题。以问题导向牵引办学方向,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聚焦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育人成绩单:从2020年到2022年,学校历届毕业生100%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100%实现升学、就业。

成绩单背后,是学校坚守育人本位、提升办学内涵的长期探索。“只有基于学情实际和成长规律,点亮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能真正办好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贺树华说。

成长有动力:每一处都是育人阵地

取消传统讲台,拉近师生在心理上的距离感;教室灯光预设四种模式,一键适配不同时间段的学习需求;打造中医药传统文化科技馆,让传统中医国粹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走进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如同在阅读一本独具特色的立体化教材。在这座一期投入建设资金3.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园里,处处都蕴含着职业教育者的智慧和情怀。

在“湘麓”人看来,一所好的中职学校,首先要具备浓厚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精神养料”。为此,学校将学生成长需求有机融入硬件建设,让整座校园成为一个广域的育人平台。在对教学区域做好规划以外,学校还精心设计了文化艺术长廊、中医传承拜师台和杏林剧院等一系列场馆设施,打造出古朴宁静、书香氤氲的校园氛围,春风化雨地引导学生远离浮躁、沉淀心灵。

“即便是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食堂,学校也积极挖掘育人价值,让食堂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课堂。”学校党支部书记易波介绍,学校鼓励学生全过程参与食堂管理,引导他们在服务中感受自我成长,目前已经建起一支80人左右的“小小志愿者”队伍。

微信图片_20230504114258.png

当然,营造良好环境只是学校育人蓝图的起笔。要真正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必须构建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湘麓”特色德育体系——

在课程规划上,严格开齐开好德育课程,明确要求每堂课都设置相应的德育目标,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形体课和音乐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拓宽视野、提升素养;

在活动组织上,坚持常态化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和“文明风采”德育实践活动,并将社团活动筹备、课间操音乐选择及编舞等权利全部交予学生,目前全校共有手工社、棋艺社、吉他社等二十多个社团,均为学生自主申请成立;

在评价管理上,开设“学分能量银行”,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作为评价指标,鼓励学生自行制订班规、自行考核打分,老师负责审核监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治意识。

有人提出过疑虑:让学生自己管自己,真的不会“乱套”吗?采访当天,记者随机走进的2214班课堂,从某个侧面印证了“湘麓”特色德育体系建设的效果。在这堂课上,负责授课的“小老师”看起来有些腼腆,讲起专业知识却是字正腔圆、神采飞扬,她是班上的纪律委员李宇。课后,李宇和记者聊天时说起,像这样的“小老师”授课是由学生独立讲完整堂课,老师不参与,甚至有时不会旁听,但课堂纪律同样维持得很好。“大家都很活跃,不少同学还会抢着当‘小老师’呢!”李宇笑着说。

全方位的育人举措,让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稳步提升。2022年,在学校组织的满意度测评中,在校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均在98%以上。

“孩子来了学校之后变化太大了!”“以前从来不做家务,现在会主动洗碗、叠被子,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贺树华所在的多个家长群里,常常能刷到各种各样的“报喜”。贺树华说,一些人可能认为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但在我们看来,这些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只要因材施教,也能成长为有用之才。”

教学有方法:每堂课都要磨成金课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金课?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给出的回答是:能让学生感到有趣、有用的课。

对学习没信心、有压力,是不少学生进入“湘麓”前的心理。传统“满堂灌”的课堂虽然看上去知识量很大,但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效率反而不高。

针对这样的实际,学校坚持打造“快乐课堂”,并提出“瞌睡率”的考核指标:学校对每堂课安排巡堂,一旦发现超过3个学生睡觉甚至是走神,都将被视为教学事故。同时,坚持当周学、当周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与一般的60分及格不同,学校设置的及格分是80分。考试刚开始相对简单,后面难度逐渐加大,目的就是让学生建立信心,不畏难,甚至主动去挑战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

“在备课时,我会注意把数学中的抽象概念,用学生能够听懂的语言解释出来。”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数学教师陈静在提高课堂趣味性上下了不少功夫。针对数学这门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头痛”的课程,陈静在把概念讲活讲透的同时,还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互动游戏。对主动完成选做作业的学生,她还会在批阅时盖上“来办公室一趟”的小印章,用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有趣了,如何让教学内容更加有用?

在对医药行业岗位项目流程进行调研后,学校发现,同一岗位往往涉及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单一学科课程的教学难以满足应用需要,教出来的学生自然适应性不强。因此,学校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框架,建设了包括素养体验修炼课程、健康顾问专业知识课程等在内的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由于项目课程基本没有国家统编教材,学校专门开发了32套专业校本教材,并对教材保持每三年大修一次、每年调整一次的编订频率,确保既能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又能及时适应岗位变化趋势。

一支懂教学、精实践的教师队伍,则是上好一堂金课的关键所在。学校实施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交叉流动任职制度,明确所有教师要在企业一线工作一年以上,并参加为期半年到一年的教师能力培训,通过考核才能入职。所有在职教师每两年即去企业参加顶岗实践,在行业一线提高知识技能水平,避免教育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

90后医药专业教师陈欣便是2015年从企业一线来到学校任教的。据陈欣回忆,岗前教师能力培训期间,所有教师都要接受一段“魔鬼式”的考验。“一个星期内,我们要完成10个课时的专业课程教案编写和试讲,人人都得‘过关’。”陈欣说,在那段时间里,大家每天都是从早上8点准备到晚上12点。正是这样严格的训练,给了“新手”教师们站稳讲台的底气。

多年实践下来,学校建立起一支专职教师213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86%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中药专业群更是入选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专业(群)。全校教师坚持每周组织集体备课、堂堂试讲、共同反思,实现听课评课常态化、层级化、标准化。“在具有‘湘麓’特色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是知识,训练的是技能,体验的是素养。”学校教务处副处长高美容告诉记者,“可以说,学校的每一堂课,都是按照金课的标准来打磨的。”

未来有出路:每个人都能“人生出彩”

汇聚二十余家省内外龙头医药企业,同时提供数百个优质岗位——在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种“高规格”的校园招聘会并不鲜见。

“像我们这样的上市医药企业,原则上都是招收专科以上的毕业生,但‘湘麓’的学生是个例外。”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表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有效填补了医药行业专业化人才的缺口。

其实,全国共有上百家知名医药企业向学校伸出过“橄榄枝”,希望来校预定毕业生。学校给这些前来寻求合作的企业开出“八大条件”,比如必须由企业“一把手”亲自来谈合作,学生实习待遇不能低于省会长沙同类企业员工待遇,实习期间的管理必须与学校制度配套,等等。另外,学校教师还会化身普通顾客,对企业一线员工幸福感进行“暗访”,一旦发现有多名员工存在负面情绪,便考虑终止合作。在这样的“大浪淘沙”下,学校挑选出一批优质的合作企业,每年可以按照3∶1的供需比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这里的毕业生为何这么“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依托企业办学的先天优势,实施“校中企、企中校”高度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举办企业——湖南麓辰教育集团从旗下400多家诺舟大药房门店中,专门拿出100家门店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采取“学中做,做中学”的师承模式,在门店指派带教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实践,学生实践情况直接纳入带教老师绩效考核。学生在学校学完半个月理论知识后,立即开展半个月的实践教学,考核通过后再回学校学习下一阶段的理论知识。

微信图片_20230504114252.png

“这种工学交替、教学和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理论和实践割裂的问题,实现了‘毕业即上岗’的教学目标。”学校校长助理皮莉说,校企之间的“血脉相连”,也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的制定更具针对性,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更好地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据统计,学校办学三十余年以来,已累计为全国医药行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超1万人。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毕业生100%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口就业率多次超过99%。数百名学子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毕业三年后成长为医药行业储备店长、健康管理专家和药剂师等,职业上升空间持续拓展。

就业有质量,升学同样有通道。随着全省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学校坚持就业与升学并重,加快满足学生提升自我的刚需。如今,学校学生通过对口高考、高职单招实现升学的人数逐年走高。近两年,升学班学生圆梦大学的比例更是高达100%。

“来了,你就是人才。”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长沙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了多条通往“出彩人生”的道路,让每个孩子都能“闪闪发光”。(本文刊发于《湖南教育·职业教育》2023年4月刊,本刊记者陈文静、黄佳莉、谭理,通讯员蒋薇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