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杂谈 > 详情

做一颗“读书种子”

2023-05-23 11:29:16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丁倩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的传承者,育人的维度不能局限于三尺讲台,要扩展到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019年暑假,我有幸远赴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席间李冲锋博士的讲座如一夜春风,为我们拨开迷茫,指明方向——教师要多读书、勤写作。读写热情瞬间被点燃,培训归来,我就成立了“燃梦”阅读群,带领一群书友立志做一颗“读书种子”,坚持每天阅读打卡,至今已有1238天,共同阅读了百本书籍。

先读几本喜欢的书

翻开沈三白的《浮生六记》,开启了我的“悦读”之旅,独钟情于《闺房记乐》那一卷。其妻陈芸眉弯目秀,神采飞扬,芸之慧,芸之贤,芸之柔,芸之情,无一不令人称赞。置身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中,夫妻间仍能相敬如宾,志同道合,实属难得,令人称羡。

《宝贝,宝贝》一书中,周国平先生不再是哲学大师,他只是一位痴情的父亲,对女儿诉说他的一往情深。和孩子在一起,天天是平凡的细节,寻常的情景,在外人看来毫不足道。可是,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完全不同。

走进《追风筝的人》,故事里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年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场风筝比赛让哈桑身上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战争爆发,阿米尔跟随父亲逃往美国定居。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得知哈桑其实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后,阿米尔所有的震惊、愤怒、痛苦、悔恨最后都交融幻化成赎罪。于是他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拯救哈桑之子索拉博。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又将作何抉择?好在,故事的结尾,我听见他对自己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偶尔读一读仙剑武侠,看一看江湖那么大,只想仗剑策马走天涯、诗酒风流笑天下;或是一头扎进青春文学,同悲喜共离欢;又或是看一看杂文漫谈,换个角度看世界悟人生。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阅读,虽不能丰富我的知识储备,却能丰富我的人生体验。

从喜欢的书读起,让阅读打卡有一个惬意的开始,这类书籍肩负着培养你阅读习惯的使命,它引领我们坐在书桌前,静下心来,开启阅读之旅。

再读几本专业的书

读的书多了,积累的多了,习惯了阅读,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该读什么样的书了。

读一读专业书籍,有助于我们成长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持续的阅读,能积累学科知识,储备教学经验,更新教学思想,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准确丰富,传授知识新颖贯通,班级管理游刃有余。那些读过的书,积累下的知识,培养成的习惯,磨炼出的品质,会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助力我们成长得更快,鞭策我们成长得更远。

记下几行悦读的心得

每当我们践行阅读时,心中时许会泛起涟漪,可能是领略大师风骨后的满心欢喜,可能是生活的感悟生命的顿悟,也可能是与文字共鸣,与作者共情。这份“涟漪”不能只荡漾在心间,而应流露于笔尖。

从阅读到书写,从理解到表达,从零碎到系统,可以让你感受文字的乐趣,思想的深邃,格局的宽广,心灵的洗涤。

写什么写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及时写、坚持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的多了,自然下笔有神;写的多了,自然妙笔生花。

种下几颗读书的种子

仓颉造字,大概是最浪漫的发明。刻在青铜上的文字,记在竹简中的历史,传承了上下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书籍则是这方瑰宝的承载体。捧一书卷在手,是宁静的休闲,是思绪的蔓延,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承。

读书,不能决定人生的上下限,但书籍会把我们浸润得更加出色,让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每日悦读”忽然有了坚持的意义。一个人读书,能让心灵丰富;一群人读书,能激荡出思想火花;一个民族去读书,必将使这个民族的文化焕发出更深沉、更持久的风采。所以,无论是教书还是育儿,都要鼓励我们自己热爱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良性生活方式,从任务阅读到养成阅读,再升华成享受阅读,成为一颗“读书种子”,种下一颗颗“读书种子”,让书香墨韵流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 丁倩 单位 武冈市大甸镇中心学校)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