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以强有力监管刺破违规学科培训的“马甲”

2023-07-20 15:21:10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曲征

藏身办公楼宇、小区住宅,提供“一对一暑期全托管”“成长运动中心”私设英语补习班……教育部日前要求严防暑期学科类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正值“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二个暑假,记者发现,仍有部分机构违反相关规定,“悄悄”进行着暑期学科类培训。(7月19日《成都商报》)

暑假来临,一些培训机构又开始蠢蠢欲动,在渲染“暑假最可怕”的同时,又将眼光盯紧学生家长的腰包。“一小时收费400元”,这样的教育商业化大蛋糕,一些人岂能白白错过!于是,各种针对中小学生的违规培训再次出笼,不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将假期变成第三学期,还剥夺了学生享受假期的权利,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营造“剧场效应”,制造教育内卷,增添教育焦虑,破坏教育公平。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双减”政策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换言之,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是违规行为,组织学科培训的机构是违规机构。在此语境之下,一些学科类培训机构穿上了“隐形变异违规开班”的“马甲”。一是藏身“隐秘角落”秘密开班,二是打着文化艺术体育类培训的幌子,实则偷偷办起学科类培训,在“健身长拳、跳绳、平衡木、朗诵”等课程的名目之下,办的却是语数外学科培训。

穿马甲办学科培训,确实增添了监管难度,但是越是有难度越要知难而进,加强监管。一方面要创新监管思路,可通过暗访、巡查、设置举报平台、征召“吹哨人”志愿者等方式,以学生或家长身份打入违规培训内部,获取真实信息。另一方面,要发现一起严厉打击一起,以巨大的违规成本令涉事机构付出沉重代价。此外,一些培训机构会招聘熟悉中高考命题规则及中高考命题趋势变化的“暑期培训教师”,一些培训机构宣称“每月至少3万元保底”,在此高薪诱惑之下,个别在职教师极有可能会参与培训教学,对这样的教师决不能手软,要依法依规予以严惩。

作为家长来说,也要擦亮眼睛,既不为有人故意营造的教育焦虑所迷惑,也要看清一些所谓培训机构不过是骗取钱财。近几年,对于违规参与培训教学的在职教师的惩治力度不断加大,使真正参与培训教学的教师数量极少,一些培训机构吹嘘的所谓“名师”不过是在校大学生,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花费巨资去培训,不如将这个钱用在旅游、参观科技馆、买书等等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真正学习拔尖的“学霸”,极少有人参加过假期培训班。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