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高等教育 > 详情

【2023三下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小小油纸伞,为乡村振兴添新彩

2023-07-17 16:57:12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林雪羱 岳芹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林雪羱 岳芹)“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像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在诗人眼里,油纸伞是一份带着丁香味的诗意,而在塔峰镇东侧村彭国亮的眼里,这是一份传承,更是一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香饽饽”。7月10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赴永州市蓝山县教育关爱服务团前往蓝山县塔峰镇东侧村的泓源工艺品有限公司,调研返乡青年创业现状并采访了蓝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国亮师傅。

图片1.png

55岁的彭国亮是蓝山县塔峰镇东侧村的竹制品手艺人,也是蓝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的“守艺人”。由于祖辈几代都是乡村竹篾匠,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熟练掌握了竹编技艺。20多年前,彭国亮曾在珠海市某油纸伞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岗位,练就了一手过硬的制伞手艺。工作中他发现油纸伞市场很有前景,恰好自己的家乡有丰富的楠竹资源,于是,返乡创业的念头在彭国亮脑海里埋下了种子。彭国亮想着,回家开厂不仅有丰富的原材料、运输成本也很低,村里有传统篾匠,农闲时剩余劳动力也较充足,回家乡办企业不仅成本低还能帮助乡亲们就业,带动百姓致富。

回乡创业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家人的质疑、村民的不信任,彭国亮并没有放弃,而是毅然决然坚持下来了,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如今,彭国亮的生产车间各种规格类油纸伞年生产量在三到五万柄,年产值达一百多万元,其中百分之六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大放异彩。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彭国亮请了不少周边的村民来帮忙,久而久之,彭国亮的油纸伞制作车间就成了蓝山县的帮扶车间。

“在这里工作不仅能照顾到家里,还学会了快失传的制伞技术。”永州蓝山塔峰镇东侧村村民朱小兰说道。如今,彭国亮还搭上了“网络经济时代”的快车,将油纸伞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展示中国文化,让产品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图片2.png

彭国亮介绍,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繁琐,一把小小的油纸伞,看似简单,其实非常讲究。首先就是选材,需选用三年以上的成年楠竹,且楠竹需又直又圆,竹节长度均匀,质地坚硬,富有韧性。砍伐下来的竹子经过刨皮去青后,还要经过制伞骨、穿伞头、网伞边、糊伞面、上油、穿线等近百道工序,一柄伞需要耗时一周左右。缺乏年轻传承人和制作技艺复杂等问题是彭国亮现在面临的困难。

“我们打算加强宣传和教育,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大家对非遗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我们将建立培训机制,组织老一辈传承人开展培训课程,将非遗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学习者。此外我们结合市场需求改良制作技艺,确保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彭国亮向队员们说道。

小小的油纸伞,实现了村民居家就业增收致富,还促进了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让非遗资源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也让优质乡村文化实现“活”态传承,为乡村振兴“赋能”。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