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先声热评】用录取通知书打开“入学第一课”

2023-07-14 21:17:54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李薇薇

评论员 李薇薇

随着高考录取的进行,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已陆续发出。各大高校的“神仙创意”,让网友感叹“打开全都是惊喜”。

有现代科技——复旦大学用上了经研究“复活”的新开化纸,纸张保存寿命可达千年;北京科技大学将超薄“5G钢”制成通知书,最薄处仅0.07毫米;哈尔滨工业大学书签上的涂层,已经登上火星;有传统文化——东南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彝绣”为特色,为每位2023级本科生准备了一份一卡通卡套,一针一线都由绣娘手工绣制;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本科新生录取通知书礼匣采用函匣立体式设计,通知书则采用活版印刷工艺印制而成。尽管每所学校在做法上有所不同,然而在目的上却实现了殊途同归——通知书已经不止“通知入学”那么简单,它还是学校形象、风貌、文化、思想等的窗口,也表达了学校对学生的期许和愿景。

高校录取通知书成为关注焦点,一方面说明社会对高考的关注度相当高,并由此“爱屋及乌”,连带着“高考”周边的话题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这一张小小的通知书是与学校与学生的首次“见面”,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各校在设计上不断创新,都拿出了最高诚意,各种花样足够博人眼球。

大学录取通知书所营造出的“仪式感”,是一种良好的“打开方式”,以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式,不管是营造情怀、表达希冀,还是凸显成果、传递理念,本身是大学形象的一种自我营销和构建,其初衷值得肯定。

当人们惊叹于录取通知书独具匠心的同时,也未尝不是在希望,“纸上”用心所表达和传递的文化底蕴、创新活力、特色成就等,也能够学校的日常管理、育人氛围、办学特色上有更多的体现。

21世纪以来20余年,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已然成为国家重要的政策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就近期的热点来看,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如何强化科教融汇,将科技前沿成果融入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等人才培养环节?教育教学和学科设置、结构如何不断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让通知书不仅有亮眼的“颜值”,更有厚重的价值。

对于每一个即将进入高等院校并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子来说,一张录取通知书只是意味着一段学习时光的开始,始于此,却不止于此。如何不断涵养学校底蕴、提升办学能力、培养优秀人才才是大学的职责与使命,如何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办出特色,形成错位竞争、协调发展的局面才高校办学的发展方向,如同录取通知书一样,百花齐放才是春。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