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湖南教育》 > 详情

党建带来新变化

————宜章县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探索

2022-09-28 11:17:19 来源:湖南教育

2019年,宜章县开始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坚持党建为教育发展定向导航,为立德树人铸魂补钙。

三年过去,该县教育发生了三大转变:立德树人从“育分为重”向“育人为先”转变;全面从严治党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党建与业务从“两张皮”向“双提升”转变,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宜章县委书记张润槐说:“我们用好‘三大招’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让全县教育实现了‘凤凰涅槃’。”

改变学校治理“一言堂”状况

玉溪镇学校是一所拥有3000多名学生的乡镇中心校。下辖的村小和教学点比较分散,日常事务也比较多。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胡本孝向记者描绘了改革之前学校开会的场景——一线老师光听不发言,遇到需要集体讨论做决策的事,老师们总是笑一笑说:“校长(书记)决定吧。”

“老师和领导之间有距离。”胡本孝说,老师并不是惧怕领导,而是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认为学校的制度都是为校领导服务。

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学校形成了领导“向前冲”、老师“往后退”的管理模式。遇到急、难、险的问题,老师推教务主任、教务主任推副校长、副校长推校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往的校长负责制往往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决策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学校缺乏民主管理,容易导致重大决策失误,也容易导致各类矛盾集中。而这,正是宜章县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直接原因。

2019年4月,宜章县在全县学校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三年里,县教育局共下发了19个文件,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并确定了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依法治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基本原则。

“这次改革,不是简单地把党组织书记变成‘一把手’、校长变成‘二把手’,不是从‘校长个人负责制’演变成‘书记个人负责制’,而是要实现从‘个人领导’到‘集体领导’。”宜章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高孝书说,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能够顺利推进,重点在于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目的是构建起集党组织集体领导和校长行政负责两个优势为一体、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充分发挥校长专业优势、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分工明确、边界清晰的新型领导体制,努力推进基层教育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为此,宜章县厘清党组织和行政班子的关系,明确“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带队伍、促改革、保落实,行政班子做好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共同促进学校发展”的管理权限,防止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和党政一把抓;厘清党组织书记与校长的关系,明确“党组织不等于党组织书记,是党组织领导集体,校长不只指校长个人,而指行政班子领导集体”的职责界限,防止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或者相互推诿、逃避责任;厘清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明确“党组织书记是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人,校长是行政、业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防止从“校长个人负责制”演变成“书记个人负责制”。

在运行机制上,该县明确党组织是学校领导核心,实行党支部成员与校级领导交叉任职,“三重一大”事项由支部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由行政班子执行,教职工代表监督,打破“一把手说了算”的局面,形成职责明晰、分工合作、相互监督的权力运行机制。目前,该县一半以上学校实现党政分设,书记、校长“一肩挑”的主要为乡镇学校。

不过,从“一肩挑”到交叉任职,书记、校长如何顺畅沟通,不闹矛盾?这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在宜章得到了各校书记、校长的积极回应。“我们的法宝,就是墙上的16个字: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策。”宜章县第二完全小学党支部书记宋友令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宜章县突出民主议事,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和校长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即谈心谈话制度、碰头会制度等。对重大议题和事项的决策,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在会前充分沟通酝酿、形成共识,防止重复议事、议而不决。

为顺利在全县推进改革,县教育局把学校贯彻执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纳入学校、校长、教师绩效考核,实行考核结果“三挂钩”,即与干部的管理使用挂钩、与单位的工作绩效评价挂钩、与责任追究挂钩。

改革之初,遭遇了不少阻力,“一是很多校长不理解改革意图;二是不再由一个人说了算,动了不少人的‘奶酪’”。但随着改革的推进,这种阻力逐渐变小。

“刚开始时,我内心还有点抵触情绪,觉得权力被分了。但是现在,我越来越感受到改革的好处。”宋友令坦言,改革后,于公,集中了集体智慧,学校办学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活力;于私,改革规避了重大风险、重大失误,对个人也是一种保护。

书记、校长普遍反映,过去“一句话、一支笔”说了算,领导层与一线教师疏远了,几乎没有渠道交流。一线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对学校的制度不了解,甚至有抵触心理。现在变成了集体研究、集体议事、集体决策,有效地疏解了矛盾,有力地提升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堡垒作用

宜章县第九中学曾是乡镇中学,办学较为艰苦。前些年,教师队伍老化,平均年龄近50岁,干事创业热情下降,一些教师思想上有误区,对学校管理存在诸多不满,一位校长还因此辞职。

因为领导作用弱化,致使党组织在该校缺乏吸引力,2007年至2018年,该校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党组织领导,关键是党组织要坚强有力。”这是学校党支部书记杨华祥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宜章推行改革三年来的一个重要经验。

那么,如何让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

“我们突出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堡垒作用这个关键一招。”宜章县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胡忠说,就是通过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提升领导力;通过选优配强书记、校长,增强号召力;通过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强化凝聚力;通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战斗力。

过去,宜章县乡镇学校党组织既由乡镇属地管理,又由教育系统党委管理,最终“你管我管都不管”。

建强基层党组织的第一步,便是完善整个基层党组织体系。

该县把22个乡镇学校党组织由乡镇管理划转为县教育系统党委管理,破解“管党”与“管人”不统一的问题。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就近挂靠等方式,打破基层学校党组织零散乱、民办教育机构党建真空的制度壁垒,现已织密一张覆盖57个基层党组织、1559名党员、13万余名师生的党建工作网络。

在此基础上,该县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事迹突出的干部,选优配强书记、校长,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县共开展廉政谈心谈话1623人次,问责处理26人次,约谈62人次,对7个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4人次;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系统党员亮身份全覆盖,在教育教学、班主任、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岗位设立100个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宜章县第九中学党建办主任陈剑峰用“向心力”三个字概括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给学校带来的整体变化。

“2014年,我来到九中。那个时候,感觉大家的工作都是各干各的,没有向心力。”2019年,学校开始改革,陈剑峰进入了学校党建办,同时担任班主任。

“教师考核的量化方案能详细解释一下吗?”“职称晋升量化方案是根据哪几个方面制订的?”2020年,在宜章县第九中学的教代会上,多名一线教师代表畅所欲言,对学校的各方面事务提出建议或疑惑。

“在那一次教代会上,我突然意识到我其实也是九中的主人,老师同样是学校的管理者。”陈剑峰还发现,和他有一样想法的同事越来越多。

“现在人人都以我是九中人为自豪,人人都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杨华祥自豪地说。

该校团委书记彭丽燕也是改革的受益人。她今年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觉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加入党组织,无比光荣。”

改革后,宜章县第九中学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用制度治党、行政、管权、用人,特别是通过教代会等途径广开言路,请全体教师为学校发展提建议,一线教师的参与权空前释放,激发了全体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杨华祥说:“以前,工作群里有奇奇怪怪的言论,教师们牢骚满腹。现在交流内容都变成了很有创意的建议,人人为办好学校出力,人心齐了。”

除了人心齐,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日渐凸显,每一名党员都成了一面旗帜。

2020年末,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党支部书记范向梅在学校述职,在个人报告结束后的在线提问环节,一名基层教师提出请她具体解释一下当年学校德育方面的工作。

每年的述职报告会对范向梅来说都是一场考试,检验着她一年来的成果。而这场考试的现场考官有百余人,学校所有教师,包括部分退休教师,还有教育系统的党委领导等均在现场听她的述职报告,会后还需填表评分。

“对我来说,虽然很有压力,但这也是提高大家对学校党组织认可度和信任度的最好机会。”范向梅说道。

在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的党员积分管理表上,按时交纳党费、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参与志愿服务……这一个个事项可以加多少分,都详细记录在每一名党员的表格上。每名党员每个月要进行一次工作情况申报,一个季度要进行一次量化,一年要进行一次评比,积分前30%的才定为优秀。且这份党员积分管理表最终将进行公示,所有教师都能看到优秀的党员教师是什么样的。

在范向梅的眼中,党员的身份通过具体的考核量化,能让党员自己意识到“我是党员教师”,同时引领其他教师向优秀党员教师靠拢。

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的所有校领导均为党员,另一方面,这几位校领导均为各自所教学科的名师工作室成员。语文名师工作室、数学名师工作室、英语名师工作室、科学名师工作室、体育名师工作室……都有党员干部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位党员都应成为业务能手,而每位业务能手都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因此,该校以范向梅为代表的校领导以身作则,将“业务能手党员教师”这一旗帜在学校立了起来。

“改革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彻底亮出来了,党组织也成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坚强战斗堡垒。”范向梅说。


图片


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你选我当班干部,我请你吃肯德基。”

“不行!这对其他同学不公平。”

在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五年级的主题班会课上,孩子们以情景剧的方式,诠释着对“清廉”一词的理解。

今年3月,宜章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清廉学校建设工作。按照往常惯例,完成这项工作只需要“做做记录、搞搞学习、喊喊口号”,上级检查“过得去”就行。而如今的宜章,清廉学校建设工作的落实落地,靠的不再是一本本台账,而是将其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狠抓校风、教风、学风。

“以前叫做‘廉政文化进校园’,基本上是学校副书记安排工作。”范向梅说,改革之前她是书记、校长“一肩挑”,工作繁忙时,这些与教育教学不太相关的工作,她很少过问。身份转变后,学校里大小事务都需要她与校长或班子成员一起讨论。

比如这次开展清廉学校建设工作,学校在分配工作时,列出了包括办公室、教务处、大队部、后勤处等部门的任务清单,开设了网络直播课堂,举办演讲、书画展、家长评议活动、手抄报征集、观影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一改以往党建办“孤军作战”的现象。

悄悄改变的,还有教师的观念。“其实‘清廉’离我们并不远。”校长李节云曾自嘲“格局太小”,认为倡导清廉就是反腐。但通过清廉学校建设工作,他意识到,为人师表、办学立校,也需要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最终解决的是教育理念偏差的问题。”高孝书说,长久以来,教育教学和党建工作“两张皮”,党组织和行政班子两套人马,党的思想和教学理念两线并行,导致党的教育方针无法贯彻落实,出现一系列不规范的办学行为。

宜章县迎春镇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廖明国对自己过去十几年的评价是“工作认真”,但对教育的目标仍有些迷茫。“其实教师都知道要认真上课、培养学生,但怎样算上好课、培养好的学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改革实行后,廖明国才真正明确了自己身上的使命,“我们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与廖明国一样,对自己的职业使命和价值感到迷茫的教师不在少数。为此,2021年县教育局以“学党史强师德,办人民满意教育”和“全面强化思政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两堂课,对全县48所学校进行优秀思政教育示范课宣讲,听课师生人数达到8万余人次。

“这两堂课打磨了近三个月,所有宣讲教师必须逐字逐句地熟练文稿。”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谭兰霞既是备课负责人,也是宣讲人之一。她说,虽然以前县教师进修学校也上师德师风课,但很少涉及党建内容。这一次以宣讲党史作为培训内容,算是头一回。起初她有些忐忑,担心师生觉得内容空泛,不感兴趣。但意外的是,两场宣讲,大家不仅认真听讲,现场还有些教师被党史故事所震撼,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课程结束后,他们还主动发来感想。

谭兰霞表示,这两场撬动全县教师的宣讲课,并非为了党建而讲党史,而是希望教师们从党史故事中汲取生命力量:“其实学党史和强师德是一脉相承的。当教师认定了职业的价值感和使命感,就会有担当、有智慧,成为坚定的、有理想信念的人。”

这种理想信念放在教育教学中,就是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党建+师德师风”,只是宜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其中一步。除此之外,“党建+德育”“党建+教学实践”“党建+团建队建”等创新模式,也为宜章大力推进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工作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行之道。

黄新芳是宜章县第九中学2005班的班主任、从事教育工作半辈子,她凡事亲力亲为,管理班级事无巨细。2020年,黄新芳被评为宜章县科教文卫专业技术人员先进工作者。

不过最近黄新芳有点“闲”,虽然她既没有离开教学一线,也没有卸下班主任的重任。这是因为她的身边出现了不少得力助手。

“除了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我还新增了心理咨询员、宣传委员、纪律安全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等多个班干部职位。”黄新芳说,今年春季开学后,他们班将班级事务分类,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不同的班干部认领相应的“责任属地”,经全体同学讨论制订班纪班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只充当“顾问”。

比如,有一次班上两名男生发生了冲突。事务班长陈仁粲决定当天晚自习召开班会,让两名男生讲述起因和过程,又组织全班同学分析双方对错,提出解决方案。于是,在没有班主任介入的情况下,班干部通过组织协调,成功化解了同学之间的矛盾。

而且,新制度实施后,2005班焕发出一派生机:

每周五放学前,班长组织小组长集中开会,记录本周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类型,分别交给学习班长或事务班长进行处理。周日返校时,所有班干部再向班主任汇报情况,并由班主任布置下周工作。

其实一开始,黄新芳并不赞成此举。多年的传统管理思维告诉她,假如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就省去了协调环节,管理更直接一点。而且她认为初中生心智还不成熟,不会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但现在,黄新芳看到了变化:“学生们有了担当,有了责任感。”

学习班长吴琪担心管理班级事务会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但担任学习班长后,吴琪学习的时间反而更多了。他会利用大课间辅导后进生,短短15分钟的时间,他既教知识点又布置任务,督促对方掌握、过关。除了亲自“出马”,这个“小严师”还反复叮嘱学习委员要耐心解答同学的疑惑。久而久之,同学们自发地形成了多个“学习园地”。下课时间,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学习的机会多了起来,班上的学习氛围空前浓厚。

从“老师管”变为“学生管”,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模式的转变突出的是管理育人,借鉴的是党建工作中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事实上,党建融合业务,落在学生层面,还有关键一环,就是抓实德育工作。

宜章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各项管理中。宜章县第二完全小学对备课情况实行一月一查,要求所有学科思政元素融入概率必须是100%,必须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

同时,宜章充分利用本县红色历史、红色故事和红色遗址等资源,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活动。

迎春镇碕石村的承启红军小学,是优秀共产党员彭儒的母校。学校利用这一特有红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育人活动。这个村级小学,不仅建立了红色广播站,还创办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学校开学第一课,必然是组织学生到纪念馆听讲解。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评选全校最优秀的班级,开办“雷锋班”。这一红色品牌,吸引了不少学生回村就读。

学生的荣誉感越来越强,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臭烘烘的厕所,孩子们愿意主动去打扫了;教室课桌也比以前摆放得整齐;学生们争相做好事、帮助他人……在校长彭国良看来,他最欣喜的,是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