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先声观察】新法首年,湖南家校社工作如何迎难而上?

2022-05-18 00:00:00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李薇薇

  从《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颁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再到各省市家庭教育条例的出台,“家校社共育”“家校社协同”等词频频引发社会热议,成为大众焦点。

  家校社工作一直以来就是学校工作的热点和重点,但是,如何加大推进力度、如何加强专业支撑、如何创新工作方式等仍旧是困扰“家校社工作”开展的“堵点”。今年是新法实施首年,记者经过探访,发现湖南在家校社共育的实际工作中,对一系列的难题做出了积极探索。

  如何加大推进力度?

  自上而下,政府牵头推动,整合各方资源

  攸县地处湘赣边区,是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家庭教育面临的现状,不仅有隔代教育的落后,更有父母交流的缺位。

  类似攸县的地区并不少,仅靠“学校组织,家长响应”的模式,能量是极其有限的。覆盖城乡的家校社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只有政府主导,加大整体推进力度,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广泛共识",才能持续稳定推进,才能真正落到实效。

  “党委政府主导、教育系统统筹、部门单位联动、专家团队引领、学校校长主抓、试点先行示范、家长全员参与、城乡全面覆盖。”2021年5月,攸县教育局以此为理念,率先行动,牵头成立攸县家长学校总校,负责全县家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督查考核,并选定了10所试点校,组建了一支39人的家庭教育讲师团,一场自上而下的“家校社”建设行动由此展开。

  攸县上云桥中学从2021年10月开始启动家校社工作,制定了家校社共育工作计划、督导制度、奖励制度,拨出家校社专项管理经费4万元。从试点校到示范校,半年时间,学校组建了一支18人的讲师团,定期召开家校社共育经验交流会,举办专家讲座,组织亲子活动,开展了校园开放日活动。

  上云桥中学副校长曾志田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工作开展落到实处,攸县教育局每学期会向示范学校拨款30万,对班主任的家校社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等级,给予班主任每个月从50到100不等的经费补贴。

  “以前的家校社工作仅仅局限在家长会,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什么时间做,这些认识都不到位,停于表面,流于形式”,曾志田说,“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任务清单、有政策扶持、有专业辅导、有经费支持,家校社工作如火如荼,正在从规定动作向自选动作迈进。”

  攸县教育局对家长学校的创建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例如要求示范学校全年不少于6场集中讲课,同时,结合各自实际,适当开展一些沙龙、论坛、咨询、座谈、经验交流、体验互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建立了“家校社共育”工作周报制度,并将报送结果纳入学校的年度考核范畴。

  在攸县教育局的组织下,今年5月,攸县首个“家长节”在全县展开。活动内容丰富——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来校,观察、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通过家长“写家书、书画展”等形式,展示家长风采;从阅读、运动、劳动等方面开展亲子活动;评选“优秀家长”,激励广大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我们要凝心聚力,构建起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育模式,让社区家长学校在社区扎根发芽,结出硕果。”5月15日,攸县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胡建雄,在攸县社区示范家长学校的揭牌仪式上说。

  作为全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之一,“家校社”共育已在攸县上下达成共识。打造三支队伍、建好三个阵地、实施三大行动、开展三项活动,“家校社”建设正在攸县如火如荼地展开起来。

  如何加强专业支撑?

  家庭教育讲师团成为“流动”的力量

  专业人才的匮乏一直都是家校社工作推进中的难点。毕竟,专家力量的介入总是有限的,在工作实际中,更多的担子落在了班主任肩上。在农村地区,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我自己以前会每周跟家长通过微信或者电话沟通,我会认真地听他们反应的问题,然后教他们如何去做。但是因为班主任需要“身兼数职”,实在太累了。”陈康是安化县长塘镇中学的一名班主任,为了做好家校工作,他去年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并取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即便如此,专业知识储备方面,他仍旧感觉严重“入不敷出”。“真心希望我们学校能招一个专业的家庭教育老师。”他无奈感叹。

  近几年,家庭教育讲师团正在湖南省许多地区兴起。2014年,新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成立。针对新晃隔代教育突出的现状,一场场给爷爷奶奶的家长课堂在山间村寨里开起来。

  “老人家一般年纪都比较大,文化层次也不高,讲一些大道理是没用的。要针对具体症状,开出药方。”新晃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杨长炳说。多年来,讲师们多次走进学校、社区、村寨、家庭,面对面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发展至今,成员从最初的5人到现在的90余人。

  流动的专家队伍,对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来说,很好地解决了“家校社共育的人才从哪来”的问题。

  沅江玉潭学校家校工作的负责人周丽丽,这几天正在为益阳市家庭教育公益讲师赛课活动做准备。2020年,沅江市组织了16名家庭教育讲师,开展了“百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进校园”的活动。“这两年也一直在进行。”周丽丽告诉记者,从2020年到现在,作为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组成员,她已经开展过20多次家庭教育讲座。

  “我们去的都是乡镇居多,家长最开始很多都是老年人,后来慢慢第二年父母参与的就多了”,周丽丽回忆道,“以前是我们直接送教,现在我们会首先准备课题清单,乡镇学校根据我们报送的课题,吃‘点菜’,他们选择自己需要的,针对性更强。”

  在沅江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送课课程目录上,有多达25门课程,隔代教育、网络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几乎涵盖了青少年成长中的所有问题。按照要求,高中类学校可申请1~2堂课,中心学校类学校可申请2~3堂课,城区(含城郊)学校(公办幼儿园)每校(园)可申请1~2堂课。学校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填写并上报,再由教育局统一安排协调,送课上门。

  如何创新工作方式?

  激发家长的能动作用,家庭与学校需双向奔赴

  “当前,我们碰到不少家长与学校的沟通缺乏主动性,即使有了沟通,家校双方沟通方式也单一化。”在2021年湖南省首届“家校社共育”研讨会上,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校长周方苗说。

  如何激发家长的能动作用,让家长更愿意积极主动“奔向”家校社工作?

  在2019年5月20日常德市育英小学的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一期家长访谈节目。一位专家、几位家长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交流家庭教育心得和看法。

  “这是当时我们自己组织制作的家校社共育节目《这样爱你刚刚好》,一共推出了7期。讨论的话题是提前从全体家长中征集而来的,根据这些问题,学校组织专家团队对议题再次进行深入讨论,提炼出7个核心话题,再邀请专家和家长一起讨论。”常德市育英小学教师姚智慧告诉记者。

  问题由家长提出,讨论由家长进行,学校提供平台,专家提供指导,从策划、布景、拍摄、剪辑制作到节目推出,这个访谈节目成为全校家校社共育的成果之一。

  浏阳市金沙路小学的家长评教工作有了新面貌——家长不再直接将意见表反馈给老师,而是填好调查问卷交给家长志愿者。在问卷调查上,家长可以就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后服务、日常管理等多方面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评价,更多真实的声音传递给学校。“同样是家长,对问题的感触更深,也更敢于说真话,我们就更容易了解到真实情况。”金沙路小学校长黎超说。

  许多学校不再用“以会代训”式指导模式,而是向家长提供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各类实践活动,让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参与者、知情者、参谋者、建设者,加速奔向家长,提高他们的获得感。

  长沙高新区麓谷二小的职业生涯启蒙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重点打造的特色。学校将这一项特色教育和家校社工作结合起来,将家长请进来,把学生送出去,将授课和实践结合,打造了家校社深度融合的模式。

  长沙高新区麓谷二小的“Q爸Q妈大课堂”,两年来已经有十几位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学校,为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讲座,教师、银行职员、设计师、军人、警察、法官.......家长积极的参与为孩子们打开了职业认知的大门。

  同时,学校引导学生利用周末去了解父母的职业,并用职业树、手抄报等形式呈现出来。借助家长的力量,学生走进了各行各业的工作地,成为了“职业体验员”。“原来医生不仅仅要坐在办公室里给病人看病,还要到病房里询问病情,到手术室里做手术。医生不仅要有深厚的医学知识,还需要有经验和沟通技巧。”一名学生在跟着爸爸到医院上了一天班之后,感叹道。这一模式让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更多的体谅理解,成为参与家庭。

  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则在激励家长参与上下功夫,以分数的形式量化家长在家校社协同教育中综合表现,再通过积分累积的方式无偿送课给孩子,夯实家长在康复训练中的主导地位。“因为特殊性,我们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教师彭美芬告诉记者。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