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先声观察】营养改善计划十年:湖南山区县孩子贫血率逐年降低

2021-11-19 12:55:01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02093943ohn3.jpg

  记者 李薇薇 通讯员 覃业彦 陶金生

  9月27日12时许,在距离石门县城区110多公里的壶瓶山镇中心完小响起了悦耳的下课铃声。498名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序排队进入食堂就餐。牛肉炖扁豆、辣椒炒茄子、西红柿蛋汤……“每天中午都有四菜一汤,可开心啦!”和小伙伴们一起吃午餐,是五年级一班的小瑞(化名)每天最开心的时刻。

  2012年6月,湖南印发《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市实施方案》,将全省37个困难地区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纳入营养改善计划范围。根据这项计划,覆盖农村学校就读的学生及“特教”学校学生人数接近170万。

  截至2020年,湖南营养改善计划有国家试点37个,省级试点14个,县级试点2个。

  随着湖南省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一些务实管用的机制正在形成,一些实用好用的做法正在推广。

  饭桌子:吃得饱,更能吃得好

  石门县地处湘西北边陲,2008年才摘下“贫困县”的帽子。2011年秋季学期起,该县就列入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小瑞今天午餐吃的“四菜一汤”是早就在菜谱中搭配好的。登陆学校“智慧食堂”服务平台系统,能清晰查看到该校本周的食谱营养元素分析。

  “我们巧借‘互联网+校园食堂’服务平台,实行科学配餐。学校每周制定的周菜谱,都要提前提交该平台系统进行食谱营养元素分析,综合评价达到优秀等次的才能组织实施。”该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县教育局要求学校每周至少5个荤菜品种、25个素菜品种,中餐两荤两素一汤,每天都安排鸡蛋,荤菜品种有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鸡蛋、鱼、虾等。

  “学校中餐按照“4+4”(中央财政补贴4元,学生缴纳4元餐费)供餐模式,每人每天8元的标准,提供四菜一汤,顿顿有肉,一个星期不重样。”壶瓶山镇中心学校校长郑家武介绍,为做好营养搭配,学校专门聘请营养师制定带量带价食谱,提交服务平台分析,由镇中心学校把关,县教育局审核通报。每隔一段时间,学校还会结合孩子们的饮食习惯等,及时优化菜谱,确保学生营养均衡。

  “仅2021年下学期,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29019名学生均享受到‘免费午餐’。‘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普惠了石门农村娃。”石门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辉满怀激动地说。

  在另一个试点县——安化,孩子的餐桌也逐渐有了变化。和石门一样,安化也是典型的山区大县。“2012年上学期实行课间加餐,每天为学生配送一杯学生饮用奶和一个鸡蛋;从2012年下学期学校开始采取食堂供餐模式向学生提供完整的营养早餐或中餐;从2019年下学期开始全部提供完整中餐。”安化县教育局办公室干部陶金生说。

  从2012年开始到2021年上学期,安化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有206所,其中农村初中38所,完小或中小82所,农村边远教学点86所。十年间,安化享受了营养餐的学生近70万人次。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与教育局签订了工作责任状,落实了由学校校长负责的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小组,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吃得饱,更能吃得好。

  2012年到2016年间,安化县教育局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检测,数据显示,学生营养不良率、超重率和肥胖率五年结果无明显改善,但贫血率逐年降低(分别是7.9%、7.1%、6.4%、5.6%和4.5%),贫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总体蛋白缺乏情况也得到显著改善。后四年病假人日数远远低于2012年,并且患呼吸系统疾病人日数也呈逐年降低趋势。如今,农村孩子的午饭早已经告别了“白饭+咸菜”,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迈进。

  灶炉子:硬件得到改善,“软件”也在加强

  食堂条件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餐桌,石门在这一块也下了大力气。自2018年5月起,石门全面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作,并将此工作列入多项考评项目。有了考核的“指挥棒”,工作推进格外顺利。年底前,全县共投资150万元,200多所中小学校(园)全部建成学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并投入使用。

  安化的农村校园食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记者从安化县教育局了解到的数据,10年时间,安化新建学校食堂77 个,改造学校食堂47 个,建设农村边远教学点的小伙房94所。但食堂建设的巨大需求远远超过了财政能支撑的规模。“我们积极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和公益组织对接上,参与到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爱心厨房’项目。”陶金生说。

  据了解,“爱心厨房”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针对贫困地区学校对厨房设备缺乏而提供的,项目设备包括炉灶、蒸饭车、消毒柜、冰柜等设施设备。2013年以来,中国扶贫基金会已经前后5次对安化县中小学校进行爱心厨房项目捐赠,全县受惠学校共69所,食堂设施设备因此得到根本改变,学生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食堂的硬件得到改善,也对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这一“软件”提出更高更系统的要求。

  7月10日上午,石门县湘北职专报告大厅热闹非凡,该县教育系统100名校园学生食堂工人齐聚一堂,拉开了中式面点师技能培训班序幕。自2016年起,这样的培训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6年。“培训后通过考核,全县已有316名工人获得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中式烹饪师技能证书,95名工人获得中式面点师技能证书。”石门县教育局勤管办主任王锋雷介绍说。

  工友的工资待遇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进行。部分试点的这部分费用是由学校承担的,比如石门、安化;也有部分试点是由县级财政解决,比如茶陵县,县财政每年拿出 200 万元,解决全县 180 余名村小临聘人员工资待遇问题,使工友工资达到 800-1200 元/月。

  相比学生人数众多的大校、中心校,教学点的存在就颇显尴尬。“还有一些教学点比较小,学生也少,没有办法配工友。”石门县教育局秘书室干部覃业彦说。目前,石门的这部分教学点只能采取教师或教师家属兼任的方式来保障,由于没有资金支持,这部分劳动只能算作“义务劳动”。

  安化也面临这样的难题。安化县教育局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夏义荣介绍:“我县有90多个教学点,从2017年开始,县财政为教学点每年解决了5000元转款用于解决食堂人员工资。但是经费有限,教学点太多,没法全面覆盖只能优先解决比较大的教学点。”

  乐安镇青园教学点正是没有被覆盖的教学点之一。这个教学点的学生并不多,今年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一共只有17个学生,3个老师。教学点所属的思游完小将食堂员工的专款分配给了另外一个有百余学生的教学点。没有食堂员工,青园教学点的老师们自己“操刀”上阵——早上先把菜买好,趁着课间时间洗菜、切菜,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再下锅,孩子们便能吃上热腾腾的午饭了。等午饭结束,老师们再收拾好碗筷。每学期,都会有专家来到教学点,给老师们传授专业知识和注意事项。

  胡丽华是青园教学点的老师之一,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3年,备菜做饭已经成为她工作的一部分。说起营养计划实施前后的变化,她感触颇深:“之前孩子们都是带菜来,中午只给他们煮个饭。”因为不便于保存,那个时候青菜和肉在孩子们碗里鲜能见到,他们吃得最多的就是咸菜,而鸡蛋则是非常不错的营养物了。“现在我们教学点的孩子的餐桌上,鱼肉蛋奶已经是最普通的搭配了。”看着孩子们吃得更好更营养,胡丽华也不去计较这些“额外工作”,更没有提过报酬。

  除了青园教学点这样的“教师大厨”,还有教学点是由学生家长兼任。“今年我们已经在研究这个问题,经费划拨上也会考虑到教学点的实际困难,相信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陶金生说。

  菜园子:又放心,又开心

  在一节劳动课上,学生扛着锄头、薅锄、耙子等农具,兴奋地来到学校的东南角,锄草、挖地、起垄、播种……这里是石门县雁池乡杨柳学校的8亩“开心农场”,也是学校的劳动社会实践基地。学校把“开心农场”划块分到班级,根据时节种植黄瓜、南瓜、白菜等常见的蔬菜。据介绍,杨柳学校今年劳动基地采摘各类瓜菜2000多公斤,利用食堂的剩饭菜和基地种植的蔬菜叶等喂养生猪,出栏了20多头。

  学校食堂储藏室,大大的橙黄色南瓜、上了白灰的冬瓜堆成一座小山。一个工人正在把南瓜切成小块,再刨成薄片放到晒竹席上晾干。“晒干的南瓜皮好储存,炖在肉里学生都特别爱吃。师生们吃着亲手栽种的菜,又放心又开心啰。”校长覃佐忠笑着说。

  从种到收,这些蔬菜最终会流向学生的餐桌。这样的模式在石门并不少见。石门现有中小学学生劳动实践基地57个,其中种植基地有21个,养殖基地有36个。“这是石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的特色。石门县是山区县,农村学校合理利用学农基地进行种植和养殖,有的种植蔬菜,有的养殖土鸡生猪,让学生吃上了绿色环保蔬菜和放心肉。”覃业彦说。

  对于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学校,石门采取租种或校农合作的模式,保证了农村学校校校有基地,一校一特色,就连“人丁稀少”的教学点,老师或其家属都利用校园的空隙地种瓜栽菜,让“人少难开”的中餐丰富可口。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育人功能,还一定程度上为学校解决了大部分自聘工友待遇的资金缺口。

  迈步子:从“食安”到“食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实际上,近年来,湖南中小学“光盘行动”早已蔚然成风,小餐桌体现大文明。

  “木耳烧鸡、凉茹丝炒鸭、红烧鱼块、香干炒肉、醋熘土豆丝。学校的菜分量较大,我们6个女生打5份菜,用公筷分着吃,花钱少、种类多,还避免了浪费。”在永州市祁阳县一中食堂的一角,几个女生正在围着吃午餐。这是祁阳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个缩影。

  在祁阳县,制止校园餐饮浪费深入人心。该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开学第一课教育内容,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并结合世界粮食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爱粮节粮教育。学校还设立“学生文明就餐监督员”,将学生日常饮食行为纳入学生综合评价。

  在蓝山县,许多学校食堂推出“半份餐”,各班每天9点前统计自愿吃“半份餐”的学生人数报告食堂,对食量不大或当天学生身体不适等原因吃“半份餐”学生每天登记在册,按一半的伙食费收取,期末统计退款。

  2020年8月31日,长沙市未成年人“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岳麓区第一小学举行。随着以“光盘”为荣,向浪费说“不”活动的正式启动,岳麓区92所中小学、幼儿园将持续开展节粮主题征文、手抄报、绘画、海报设计、节约小达人、文明食堂等评比表彰活动,通过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家庭乃至社会,形成节俭惜福的风尚,为建设文明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现在倒入泔水桶里的剩饭剩菜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效显著。”株洲南方中学膳食科负责人宁平元表示,学校将制止校园餐饮浪费行为纳入监督的重要内容,师生的节约意识明显增强,“光盘行动”渐成常态。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