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陆阳)湘潭,伟人故里,人文鼎盛,科教资源丰富。永顺,土家族发源地,地势险峻,山峦起伏,溪河纵横。
两地相距460多公里,26年前,因为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意见》(湘发﹝1994﹞17号)而结缘。此后,湘潭市以助推永顺发展为己任,把永顺当作 “第6个县(市区)”,两地在产业、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频繁,亲如一家。
时间推移到2018年。当教育扶贫进入攻坚阶段,湘潭市选派53名优秀教师去永顺支教,派名师去永顺送教送培,派1名党政干部去永顺“蹲点”。同时,永顺县也选派校长、教师到湘潭市跟岗学习。
一来一去间,两地的教育,心更近了,情更深了,教育扶贫的“足印”也更坚实了。
帮扶贵在“行动”
(湘潭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利文(中)带队到永顺对接教育帮扶工作)
2019年11月10日,记者跟随湘潭市教育局一行前往永顺。这是短短一年内,湘潭市与永顺县在“宏观层面”深度互动的第四次。
“湘潭教育部门将按照湘潭市委、市政府要求,继续加大教育帮扶力度,从管理交流、教师培训、学生研学到校际结对等方面,不断拓宽帮扶领域,丰富帮扶内容,帮助永顺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8年12月,湘潭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利文带队来到永顺对接教育帮扶工作,看望、慰问支教人员。在两地教育部门对接交流会上,陈利文明确表态。
有了 “开局”,双方的深度互动交流“接踵而至”,帮扶的各个细节进一步落实。2019年7月,湘潭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文新斌带队来到永顺,专程开展德育送培和捐资助学活动。有来便有往。7月15日,永顺县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潘清海带领班子成员及相关股室负责人一行8人赴湘潭,签订了《湘潭市教育局对口永顺县教体局帮扶协议》。
第四次深度互动,则是湘潭市教育局为了进一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对口帮扶进一步深入,由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胡湘南带队。11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校际结对帮扶集体签约仪式,湘潭市20所中小学校和永顺县20所中小学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根据帮扶工作方案,湘潭市20所学校将按照‘以强带弱、整体帮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教育理念融通、办学经验交流、学校文化互动、优质资源共享、学校管理干部和教师交流等多种方式,实现教育精准扶贫,促进两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胡湘南说。
“从‘微观层面’看,我们的德育送培、特教送培、高校三下乡等活动频频。” 2019年5月至8月,湘潭市教育局团工委干部黄卉到永顺县教育体育局挂职。在此期间,她深入基层学校调研,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选送了6名永顺教师到湘潭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她还在9月9日腾讯公益日作为发起人,由湘潭市教育局团委牵头,为永顺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护理师培训项目发起募资。最后共募集到资金60805.82元,成为该项目的全网第一。
“用爱、用德、用责育人。”
“心理学老师告诉我:人与人之间没有问题,只有关系。所以,老师和孩子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非常重要。对于孩子,如果老师付出感情,真心待孩子,孩子是知道的。而我们的真心很多时候还要放对地方,如果给的不是孩子想要的,心与心就无法靠近。而要有给的智慧,我们就必须学习,不断地学习。”
“28年,6个班,几百个孩子,几百个家庭,是我生命中最真实的牵挂。10年前,我开始参与送教助学,去往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永顺县等地。给山里的孩子送去书籍、文具,给留守儿童送去心理关怀。10多年,行程上万公里,帮助近10个孩子和家庭,把一份份特别的关爱带到了更远的地方。身边的孩子,远方的孩子,遇见的每一个孩子,我都想好好去爱。”
“有学生迟到,该批评吗?首先,要弄清楚原因,如果是因为个人习惯,即缺乏时间观念,没有认识到迟到的害处,那就要明确告知学生。如果再迟到,就必须接受处罚了。”
这是在永顺县塔卧苏区小学举行的一场讲座,150多名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参加,授课内容关乎孩子、关乎成长、关乎教育的艺术。
这是一次普通的德育讲座,但授课者不普通,都是湘潭教育系统名声在外、在德育方面颇有建树的名师“大咖”。
其中有雨湖区金庭学校的石灵芝老师。2019年3月,她参加了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她的讲座分为两个部分:《春天里的幸福》和《陪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讲述亲耳聆听总书记讲话的情景,传递来自总书记的期望,也分享作为语文老师通过阅读教学,引领学生解决问题的做法,以及班级心育的活动案例。
和平小学的宾咏荷老师,是湘潭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导师。她的讲座《幸福教育温暖配方》,讲述的是信任与沟通、沟通与关系、关系与教育之间的重要性,以及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就得好好教书、好好说话,就要端庄”。
湘钢二中刘泰老师腰不舒服,坐了一天的车到达永顺后,一刻也不歇息,改课件、作批改、统成绩。“人在苦中练,刀在石上磨。”“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她的讲座《寻找我们的诗和远方》,用案例的方式介绍了自己的带班理念,通过互动引导大家调整思路化解矛盾、面对现实。
听了三堂扎实的讲座,永顺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彭友礼大呼“过瘾”:三位老师都来自教学一线,分享给我们的,没有高大上的教育思想或理论,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个人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展示出的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务实、敬业、专注与奉献,从细微处、碎片化的图片、故事中折射出的是为师者的责任、良心与担当!
特殊儿童送教上门“为何送”“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永顺县民族特殊教育学校的唐淼淋,说起2019年7月8日湘潭市特殊教育学校派出的专家团队对自己的指导,还记忆犹新——
湘潭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傅朝晖对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意义、目标及教学策略进行了讲解,让老师们明白了特殊儿童送教的方向。副校长谷柳则讲解了怎样对特殊儿童进行生态化评估与训练,让老师们了解到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估,以便确定他要达到的目标及训练方案。陈亮老师对特殊儿童康复实操技术的讲解,让老师们知道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让特殊儿童有尊严地活着。郭玉莹老师关于自闭症儿童训练与实操的讲座,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并理解他们的一些异常行为。
“我是陈亮老师康复技术讲解的‘模特’”,唐淼淋笑着说,“除了侧卧位外,卧位是脑瘫患儿经常采用的一种体位,此姿势有利于抬头及保持身体各部分对称。这样的专业指导,让我对脑瘫康复实操手法有了进一步了解。”
“通过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能提高重度残疾孩子的生活质量,能改变他们的一生。由最初的卧床不起,到能够独立翻身、坐起、爬行,再到能够独立站立、行走。在特殊教育理念里,只有先解决重度残疾孩子的生理困难,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接受新生事物,提高生活品质。通过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的送教,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陈亮说。
成效见于“真心”
(毛文洪老师与村小的孩子们在一起)
在永顺县石堤完全小学联校梓桐村小学采访时,有位老师的笑脸就像一束阳光,吸引了记者,也照亮了村小的孩子。
她是毛文洪,来自湘潭市岳塘区正江学校,临近退休。毛文洪是一名“老”支教老师,从2017年起先后3年申请到“三区”支教,前两年在江永,这次到永顺。
2019年9月1日,石堤完全小学联校田校长将毛文洪等3名支教老师接到了学校,热情地帮他们在镇上租了房子。田校长还特意安排毛文洪和其他一位女老师到条件好点的中心学校支教,没想到她们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梓桐村小学。
梓桐村小学离出租房5公里,每天上下班都要坐10多分钟的汽车。“家”离得远还在其次,主要是学校一到六年级六个班,学生70人,而老师只有8人,毛文洪被安排教低年级,还要包班。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最大的挑战还不是这些。
刚开始的第一周,毛文洪在教室的后面,用课桌椅搭个简易床,带着学生一起每天午睡半小时。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状况,她又提出一个人住到梓桐村小学,以方便到学生家去家访。
这里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家长多是隔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走进这群孩子,乃至家长的心里,才是毛文洪真正想解决的“首要问题”。
和孩子们、家长们打交道多了,毛文洪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办法。
毛文洪将“家”安在了梓桐村小学,但在这偏远的农村,买菜成了难题,她却由此想出了和孩子家长沟通的“锦囊妙计”。
“小龙,你们家最近种了什么新鲜蔬菜,帮毛老师带一点。”“小天,带几个你们家的土鸡蛋给我。”……每当孩子或家长提着新鲜的蔬菜瓜果到学校,毛老师总会塞上10元、20元。她还会抓着孩子的手,摸摸小脑袋,和家长扯扯家常,细心嘱咐他们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
这位和孩子们沟通时总是面带微笑的毛老师,这位当学生有疑问总是俯下身子耐心解答的毛老师,这位当学生受委屈时总是弯下腰轻轻拥抱着他、摸摸他头的毛老师,就这样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
“这是我作为教师的一种本能,一种职业素养,一种使命和担当。”说这话的,不仅有毛文洪,还有屈原泽、陈幼平以及汤敏、顾蓉这几对支教夫妻。
2014年秋,在上级有关部门发出去“三区”支教的号召后,湘乡市第四中学屈原泽、湘乡市泉塘中心校陈幼平夫妇俩踊跃报名,怀着“忐忑的心”踏上了支教之路,成为了湘乡市“吃螃蟹的第一人”。
这对支教伉俪,已经在支教路上行走了5年。陈幼平曾在一册教学本的扉页上写着:“去‘三区’支教,意味着告别熟悉的家乡和亲人,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需要有敢于吃苦的决心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做好支教工作,是需要付出爱心的。”
来到永顺县润雅学校,他们看到学生写作水平差,课外读物少,便联系湘乡市起凤学校的彭军辉老师,发动学生捐献80余册优秀作文等读物。看到山区有多名贫困而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又积极与长沙的一位爱心人士联系,商量资助学生的事情。
2018年,屈原泽、陈幼平遭遇车祸,夫妇双双肋骨骨折、肺部挫裂伤,因临近期末,他们俩未遵医嘱全休三月,便带着伤痛,冒着严寒,提前一个月返校上课。“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次遭此大难,痛苦自不待言,但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屈原泽说,当看到学生成绩大幅提升的时候;当读着学生写满思念与感激的信件的时候;当带伤返校走进课堂,听到学生们热烈的欢迎掌声的时候;当看到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的时候;当捧着湘潭市“三区”优秀支教个人荣誉证书的时候……夫妻俩感到非常欣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汤敏、顾蓉这对支教夫妻,曾是学校的行政和教学骨干,一个“官”至校长,一个是副校长。按说,都年过半百了,折腾什么呢?当年,汤敏做校长时,送出4位“得力干将”去支教,那年冬天,他去慰问他们,见到他们的生活条件艰苦,流着泪说:“你们的苦,等我不做校长时,我会来尝一遍的。”顾蓉说,因这一句承诺,有了现在的支教生活。
初到永顺县青坪学校,校长彭元友提出让顾蓉做初二的班主任。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接手的班级由两个班合并而成,情况复杂。但一个月内,她就和学生订立班级公约,熟悉科任教师工作状况,建立家长微信群,构建学生诚信体系……工作效率之高,让永顺的老师们直言“不可能”。
用“牛皮糖”精神来诠释她的班主任工作是最恰当不过了。顾蓉笑着说:“有什么事我会粘着学生不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心疼他、关心他、爱护他、引导他。”
顾蓉和汤敏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家访。有次去一个学生家报喜,他父母先是诧异,后是惊喜,说这是孩子上学8年来得到的第一次表扬。正是这种“牛皮糖”精神,让学生的自信心大增,一个个都变了样。
“老马,好你个支教专业户。”人们口中的“老马”,是湘潭市十一中的马忠明。
支教4个地方、5个年头,老马言说,支教是人生一段宝贵的经历,是一种爱的奉献,“当地老师的深厚情谊、孩子们充满渴望和好奇的眼神,就是我挥之不去的支教情怀的最大动力。”
每一次支教,老马都要尽量节省自己的开支,买一些学习用品奖励优秀学生,或是捐助班费帮助困难学生。他说,希望学生们能站得高看得远,有美好的未来。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知识一天天增长,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感到自豪。”不止一位支教老师这样对记者说。
(湘潭市特殊教育学校送教到永顺,台下的老师们与台上的老师互动)
跟岗播下“火种”
走进湘潭的各结对校,你会突然发现,校园里多了一些匆忙的身影。他们是从永顺来跟岗学习的老师。
翻阅眼前这份《湘潭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湘潭市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潭教通[2019]98号),帮扶内容包括学校管理帮扶、教师发展帮扶、教育教学帮扶、办学条件帮扶、文化建设帮扶、网络互动帮扶,涉及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湘钢一中为例,该校对口结对帮扶的永顺县二中是一所完全中学,学校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教师老龄化,一直没走出办学的困境。
“我们确定了两种帮扶方式、三项帮扶目标、六个帮扶方向的工作思路。”湘钢一中校长王敏说,两种帮扶方式即管理平台的网络线上交流和实地学校间的线下帮扶形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开展帮扶活动。三项帮扶目标为两校教学质量共同提升、两校教学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两校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从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育教学、办学条件、文化建设、网络互动等六个帮扶方向解决发展问题。
2019年11月18日,湘钢一中党政办主任江莉到永顺县二中挂职。11月26日,永顺县二中党委委员彭桂莲到达湘钢一中。
江莉在永顺县二中,既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又参加永顺县二中对口扶贫村的下乡扶贫工作,还安排了永顺县二中高三8位学生到湘钢一中跟班就读事宜。彭桂莲来到湘钢一中后,及时进入角色,实地考察学习,取得“真经”。她参加主题教育及党建工作、跟进8位学生跟班就读情况、了解高三的教学方式及复习进度,听课评课、教研教改、培训管理,每天连轴转。
“湘钢一中成体系的主题教育活动、成熟的教育教学活动、创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时时可以学习,处处都是亮点!”彭桂莲不禁发出感慨。
来湘钢一中跟班就读的8名永顺学生也非常激动,在学校的帮助下,他们很快融入了学校和班集体,他们信心满满地表示:“一定不负众望,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社会。”
王敏对记者说,3年内,将争取湘潭市政府支持,湘钢一中开办“湘钢一中永顺班”,高一新生1个班,人数以湘潭地区标准为准,学生学费、寄宿费、教辅资料费报请湘潭市教育局,由湘潭市财政局负责解决。力争2020年,授牌“湘钢一中教育集团永顺分校”,并为该校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结对帮扶一直在路上。2019年11月11日,湘潭江声实验学校副校长胡云磊到永顺县民族中学进行实地考察、交流,并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书》。他表示会派出管理干部到永顺挂职、选派名优教师送培送教、接受永顺县民族中学的老师来潭跟岗学习等。2020年1月,永顺县民族中学校长来湘潭江声实验学校商定了具体帮扶措施。“以后的交流,我们会更频繁。”胡云磊说。
学校要发展,最大的“资源”是教师。
“在谢老师抵达我校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处、后勤管理处都提前进行了商讨,对谢老师的跟岗学习进行了统筹安排,为她安排了食宿,邀请她加入了我校教师微信群、英语组教研群。”韶山镇泰小学校长向燕说道。
2019年11月11日,她刚刚在湘潭市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赴永顺塔卧镇,与苏区中心完全小学协定两校的结对帮扶协议,并到学校实地考察。第二天,她就带着苏区中心完全小学谢小芳老师抵达学校,开始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学习,明确业务副校长毛蔚霞为谢老师跟岗学习的责任校长,英语学科教研组长彭曼妮为跟岗学习的指导老师。
随堂听课、课后探讨评课、外出听课学习和研讨、参与集体学习、观摩实验中学省级课题开题论证、受邀参加韶山市第二届校长沙龙……谢小芳老师在韶山学习的脚步格外匆忙。为丰富跟岗老师的学习内容,发挥韶山的红色教育优势,镇泰小学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谢老师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遗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观看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全球大型室外场景演出。“特别充实、特别温暖、收获特别大。”谢小芳感言。
“跟岗期间,李冬琴老师给我校师生留下了谦虚有礼、勤奋好学的印象,她和我校寄宿学生共同在学校就餐、住宿,关心学校学生,很快地融入了这个大集体。一个月的跟岗学习下来,李老师也对课堂的掌控有了新的感悟。”雨湖区风车坪建元学校校长王智萍说。
李冬琴是永顺县砂坝镇中心完全小学大队辅导员,2019年11月8日来校跟岗学习。一个月的时间虽然转瞬即逝,但这期间,她参与听课29节,评课8次,上课5节:观摩了学校举办的两次“阅读推广会”,深入了解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参与了风车坪建元学校生态圈“为未来而学”深度课改教学展示活动;观摩了雨湖区教师全员工作坊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展示活动……
12月5日,李冬琴利用学校未来教室里先进的设备,给大家展示了一堂精彩的交流研讨课,风车坪建元学校派专人将她的这堂课录了下来,让她带回去给永顺的老师们观摩研讨。
李冬琴老师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而风车坪建元学校也同样给了她美好的日子。“跟岗的日子是充实的,也是快乐的。”她说。
像谢小芳、李冬琴老师这样的“火种”,遍布湘潭。我们相信,当她们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生动的教学技巧带回永顺,那么,“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本文图片由湘潭市教育局、永顺县教育体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