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教育痴人”王怀军

2018-08-27 16:38:26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35年,行走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教过的1600多名学生,很多都走出大山,走向了世界……湖南省师德标兵、湖南省首届最可爱的乡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王怀军就这样将乡村教师做到了极致。近日,她被推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王怀军说:“我的故事,就是一个普通人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故事,就是一个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坚守中收获劳动果实与幸福的故事。”

  让我们一同走近王怀军,倾听她的教育故事,走进她对教育的这份痴爱。

 

  

      (本刊记者 陈文静 吴秀娟 刘秋泉) 王怀军,一名普通乡村教师。她一辈子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用35年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坚守35年的乡村教师何以成为一个“教育痴人”?面对追问,王怀军说,其实,她只是做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因为对乡村教育爱得深、爱得真切,坚守从来不是一件辛苦的差事,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我完成。

 

 

“我要留在农村教书!”

  “王校长,你愿意调到城里来教书吗?”每隔几年,王怀军总会接到这样的电话。

  “我还是继续留在农村学校吧!”王怀军的回答从来没有改变。

  35年!三亩池小学、水晶小学、苏市完小——从1984年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王怀军在省级贫困县石门最偏远的几所乡村学校转来转去,始终没有离开雁池乡这方土地。

  “过去不曾离开,现在不想离开,未来也不会离开!”这已经不是王怀军第一次拒绝这种走出深山、进城工作的机会了——

  1987年,在县城饮食服务公司工作的父亲因病提前退休,政策允许子女顶职,父亲决定由她顶班到县城工作。

  “孩子,你到县城来吧,不但待遇好,还是铁饭碗,比你当个民办教师好多了!”

  “让我想想吧。”

  “孩子,你要想清楚,机会稍纵即逝啊!”父亲苦口婆心地说。

  当天夜里,王怀军辗转反侧,脑海里想的就是一个问题:“三亩池小学就我一个老师,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

  天刚亮,王怀军就给父亲打电话:“爸,我教了几年书,已经爱上了这份职业,也舍不得丢下这些孩子。我看进城这事就算了吧。”

  父亲一声叹息,挂断了电话。

  此事没过多久,王怀军回家看望父母。几个亲戚得知王怀军不愿进城的消息后,纷纷摇头:“你这孩子是不是傻啊,铁饭碗都不要,居然要留在乡下当个乡村教师!”

  听到这些话,王怀军笑而不答。那一年,她23岁。

 

“放心,我一定会回来的!”

  1994年,这是王怀军在三亩池小学教书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她通过民办教师内招考试,被津市师范学校录取。上学那天,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送行。临行前,一位老奶奶塞给她10个煮熟的鸡蛋,握着她的手说:“王老师,你毕业后一定要回来啊,孩子们都等着你呢!”

  “放心,我一定会回来的!”带着老乡煮熟的鸡蛋,王怀军踏进了津市师范学校的大门。

  两年后,王怀军毕业分配时,有县城学校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留在县城学校!”

  “不,我答应过孩子们,一定要回去的!”这一次,王怀军没有一丝犹豫,又回到了三亩池小学。

  其实,坚守在三亩池小学的她,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父亲去世后不久,母亲患上了精神疾病,丈夫又常年在外地工作。她不但要抚养女儿,还要照顾母亲。

  “我把家搬到了学校!”王怀军把母亲和女儿带在身边,三人挤在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房间,办公、做饭、睡觉……一家人就在这间斗室生活了 21年。

  “最难熬的日子是母亲发病的日子,每个月都要送她到百余公里之外的县人民医院住院,而我却没法贴身陪伴,内心备受煎熬。”王怀军说,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课,即便是母亲住院,都是丈夫请假在照顾和陪伴。有时候为了看母亲一眼,自己不得不深夜出发,凌晨到达医院,看一眼说上几句话又匆匆赶回来给孩子们上课。

  “孩子们离不开我啊……”

  2008年,王怀军在三亩池、水晶两个教学点工作25年后,被调入雁池乡苏市完小。一次同学聚会,有位同学得知王怀军的生活状况后专门与她长谈了一次: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女儿正在县城读高三,再过半年就要参加高考,确实需要照顾……

  “你已经在山区工作了25年,符合进城条件,你到城里来上班,既能照顾女儿又不耽误工作。如果你打算进城,我帮你想办法!”临走前,同学特地嘱咐。

  一个星期过去,见王怀军始终没有回应,这位同学又特意打来电话:“你考虑得怎么样啦?”

  这时的王怀军正在给孩子们烤鞋子:因为一连下了几天大雪,孩子们很兴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晚上查寝时,王怀军发现许多孩子的鞋袜都湿透了。

  “不能让孩子明天穿着湿漉漉的鞋子啊!”想到这里,王怀军把所有寝室的鞋子都检查了一遍,最后拎回来大大小小30多双湿鞋,生了两堆炭火,一边备课一边烤鞋子。

  “感谢老同学的关心,可……”王怀军一边烤着冒着热气和臭气的鞋子,一边拒绝了老同学的提议,“孩子们离不开我啊……”

  是的,孩子们确实离不开王怀军。无论在哪所学校,王怀军总是白天当老师,晚上当妈妈。在水晶小学教书期间,她还曾在寝室里睡了整整三年,直到学校请了保育员才搬出寝室……这些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都是王怀军坚守乡村教育35年的理由与信念。

  35年过去了,王怀军头上的青丝已经变成了白发。可她教过的1600多名孩子,很多都走出大山,走向了世界。她所在的苏市完小也改头换面: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装了电子白板和教学电脑,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一应俱全,就连学生食堂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粒粒堂”。

  这哪里是一所农村学校,分明与一所现代化城市学校毫无差异!

  头上的根根白发,脸上的深深皱纹——54岁的王怀军看上去似乎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一些。可王怀军说,留在农村教书,这是来自她内心深处的声音,也是她最想做的事情。也许在某些人看来,这样的选择有些傻、有些“一根筋”,但只要想想孩子,想想身后这所现代化的乡村学校,35年的坚守,值!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