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全能战士”王怀军

2018-08-27 16:44:02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本刊记者 陈文静 吴秀娟 刘秋泉)“我是校长,也是老师;是伙夫,也是保育员……”自打成为乡村教师的那天起,王怀军便成了一个身兼数职的人。在三亩池小学任教21年,她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包揽了三个年级所有科目的教学工作,课余还给学生烧开水、热饭菜;为改善办学环境,她开源节流,甚至自告奋勇当起了“猪贩子”。

  在许多人眼中,王怀军不仅仅是一名乡村教师,更是一位“全能战士”。

 

  

 

“校园伙夫”的日常

  中午时分,下课铃响,王怀军放下手中的课本,还来不及拍去身上的粉笔灰,便拿起袖套走进宿舍。宿舍里简单陈设着老旧的家具,灶台上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因为是简单的一居室,起居室与厨房之间没有隔离开来,房间里随之响起锅与铲相互碰撞的声音。

  这是王怀军一天之中最忙碌的时刻。学生拿着手中的饭盒鱼贯而入,等着她帮他们热好饭菜。学校地处山区,上学路途崎岖,交通不便,一些走读的孩子便将中午的饭菜带在身边。需要热饭菜的学生最多时达53个,最少时也有30来个。

  等到所有孩子都吃到了热乎乎的饭菜,王怀军这才开始准备家人的午饭。年幼的女儿跟在她的身边,总是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们大快朵颐之后,才能吃到一顿午饭。她用稚嫩的笔触在儿时的作文中抱怨道——“妈妈不爱我,她每天中午总是先给学生热饭,我永远都是最后一个吃饭的人。”

  “我是校长,也是老师;是伙夫,也是保育员……”回忆起在三亩池小学任教的那段时光,王怀军的脸上依然溢满幸福。

  其实,这并不是一所严格意义上的学校,而是一个地处偏远的乡村教学点。王怀军是这里唯一的教师。从1984年高中毕业后走上讲台,她一待就是21年。包揽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在内的所有课程,她还身兼数职照料着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一个人撑起了一所学校。

  白天,她的课表上排满了课程,常常是这堂课刚上完,又要为另一堂课做准备;晚上,她还要教寄宿的孩子洗澡,为他们洗衣服,有时还要陪着一二年级的孩子睡觉,半夜起床为他们盖被子。学生有个头疼脑热的,她二话不说就为他们请医买药。孩子们都亲昵地叫她“妈妈老师”。

  在水晶小学任教时,由于山区集中办学,孩子们必须住校,最小的学生才6岁。从学习到生活,都离不开老师的照料。虽然身为校长,也不再是孤身一人执教一所学校,可王怀军还是不忘为老师们做表率,每天晚上总要等到孩子们都睡下,查完了所有寝室,自己才入睡。

  

当起了“猪贩子”

  2008年暑假,王怀军调任苏市完小校长。开学第一天,她站在校门口,却看到孩子们舍近求远去了别的学校。

  “原本有260多名在籍学生,前来报到的却只有160多人,整整流失了100名学生。”王怀军记忆深刻。

  这所学校的生源来自21个自然村,7个行政大村。王怀军在走访了7个村的村支两委和所有的学生家长后,找到了学生舍近求远的原因:学校硬件条件差、教师队伍弱。

  硬件条件有多差?校舍千疮百孔,食堂是D级危房,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还有一个年级连课桌椅都没有。

  教师队伍有多弱?全校12名教师中,平均年龄近50岁,有的教师职业倦怠明显,连学生作业都没有及时批改。

  调研结束,王怀军感到说不出的沉重,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面貌。

  王怀军做的第一件事是带领教师家访,村村走,家家到,户户落。很快,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家长会上,王怀军向家长郑重表态:一个学期的时间,一定让大家看到一所不一样的学校。

  一个学期结束,学校在全乡中心校综合评估中获得了2项第一、4项第二的好成绩。

  教师敬业了,质量提升了,家长放心了,学生稳定下来了。但学校落后的设施依然是王怀军的一块心病。2008年年底,机遇来了。石门县新一轮合格学校创建工作全面启动,王怀军所在的苏市完小成功立项。

  “尽管有了45万元的建设资金,但我们仍要开源节流,艰苦创业,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王怀军把算盘打得啪啪响,“先开辟菜园,保证学校食堂的蔬菜供给;新建养猪场,每年养几十头生猪,既能提高学生伙食质量,还能创收……”

  几个月过去了,生猪出栏了。为了卖个好价钱,王怀军利用周末,自己押车到百多公里外的石门县城、近两百公里外的澧县和津市卖肉猪。“如果直接给猪贩子,虽然省时省力,但每头猪少收入400元,40头猪就少了1.6万元……”王怀军算了一笔账,“牺牲两天休息时间,就能多这么多收入,值!”连续几年,王怀军都自己押运生猪,被大家笑称为“猪贩子”。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