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阳琼 周跃鹏)“ 爸爸告诉我,我们六都寨镇正月历来有舞龙灯庆祝节日的习惯,活动一般会持续到元宵节。”3月12日上午,隆回县六都寨镇工农小学国学汇报课堂上,二年级学生刘一辰得意的说道,“我还知道有草龙、纸龙、高龙、滚龙、黄龙蛮多类别呢!”
近年来,国学热在全国兴起,隆回县六都寨镇工农小学顺应时代要求,尝试在全校进行开展国学教育。去年寒假,学校给全体学生布置了一道“特别作业。”——和爸妈一起学国学。
工农小学是一所地处六都寨镇的乡村小学,全校一到六年级6个班,11名教师,350名学生。11名教师中没有任何老师接受过专业的国学教育,学校同样没有国学教育基础,那如何在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是一道摆在老师们面前的难题。学校通过调研,问卷调查发现,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但农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相比城市,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工农小学附近农村传统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红白喜事,节日庆典、写对联、就餐礼仪、祭祀活动、拍龙灯、春节礼仪.........
春节期间,家长朋友们少不了带孩子走亲访友,此时正是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的大好时机!如何让孩子学好春节礼仪,了解家乡有哪些传统活动,家乡有哪些古迹,名人典故......工农小学给每个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特殊的寒假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在寒假里,和父母学习国学知识,开学后在班队会上进行汇报交流。
“爸爸,还是买这幅吧,我觉得这副对联很有意境,对仗也很工整。”2月14日,腊月二十九,笔者在街上采购年货,看到这样有趣的一幕:马宏指着摆在桌案上的对联“柳浪闻莺千里秀,春台卧犬万家安”征求爸爸的意见。马宏是工农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天他随着爸爸来到市场购买春联,运用从学校学到的国学知识,说出理由,力争说服爸爸购买。
今天的汇报活动上,一位家长讲述了他带着儿子学国学的故事:正月初四,白田村举行祠堂祭祀活动。五年级学生家长周青松特地带着儿子周宏伟前往看祠祭表演,古老仪式读祭文、讲古辞、奏古乐、诵家风,村民在长者引领下重温祖训,让良好家风代代相传。小宏伟感到格外惊奇,不停询问他爸爸各种问题,周青松耐心的向儿子讲解,小宏伟似懂非懂,但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他小小的心里种下了。“传统文化代表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让儿子亲眼看看,知道我们文化的根,让他对悠久的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周青松说,“对孩子们进行国学教育也是我们家长应有的责任。”
乡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的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的富足,精神文化文化的追求日益强烈。近年来乡戏在六都寨镇逐渐流行起来,六都寨镇工农小学通过微信群给每位家长布置“作业”——带孩子看乡戏,让孩子了解乡戏的文化内涵。“腊月二十二,六都寨镇新建村演出乡戏,我听说后,和另外几个家长一起带孩子去了。”四年级家长赵恬恬妈妈谈起了看戏的情景,“孩子以前看的都是动画片,那天第一次看乡戏很不一样,非常认着,还不停询问我各种问题,恬恬现在对传统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了,只要有传统活动,一定要去观看。”
据了解,工农小学在本次分班进行的国学汇报课后,将把全校学生在寒假接受的国学教育情况,学到的国学知识进行详细汇总,综合分析,掌握学生国学知识储备状况,以备后阶段采取相应措施,科学系统制定国学教育计划,确保国学进校园活动的顺利有效的开展。
“中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包含在我们的国学中,国学教育的核心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健康向上的道德教育元素、做人原则、处世态度、民族精神、价值取向和传统技艺,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校长阳吉南说,“国学教育进校园,就是让孩子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构筑孩子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