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龙炳忠 吴玉辉 王华)“山冈上,长着一片小树林。一天清早,小松树高兴地对伙伴们说:‘啊,我看到大海了,我看了初升的太阳了……’”5月6日,凤凰县米良乡田寨小学,田儒良正在一字一句地带领着学生们朗读课文。明媚的阳光从窗外探进来,照在讲台的粉笔盒上。
时光如梭。弹指间,田儒良来到米良学区已整整十年。在这串长长短短的日子里,他以一位教师和丈夫的角色,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默默地谱写着一曲凤凰“西伯利亚”的恋歌。
从山下来 到村小去
田儒良1975年出生,家住凤凰县南部林峰乡黄罗寨村十组。1997年中专毕业先后到过浙江温州、萧山等地打工,2004年听从年迈的父母召唤,回到凤凰,通过招考竞聘成为一位人民教师,于次年5月被分配至该县米良学区任教。
而米良乡却地处凤凰县西北角,距县城67公里,海拔高,属武陵山区腊尔山台地,被称为凤凰的“西伯利亚”。传统观念中,凤凰人又把腊尔山台地称为“山上”,与之相对的,称为“山下”。
“山下”地势低平,交通条件方便,气温适宜。“山上”地势高兀,交通偏僻,气温通常比“山下”低三四摄氏度。此外,“山上”居民98%属于苗族,语言交流自成一体,至今仍有半数以上人听不懂汉话,没有苗语基础的人,想融入其中困难不小。
田儒良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到米良学区报到那天。那是5月7日,“五一”长假最后一天,他穿着一件短袖衬衫,转了3道车,花了3个多小时才终于来到米良完小。刚走下车就打了个冷颤。
在办公室里,校长拍着田儒良的肩膀说:“就去叭仁小学吧,年轻人!”
叭仁村距乡政府驻地12.5公里,是米良乡最偏远的一个村,当时该村还没通公路。田儒良二话没说,背着行李就出发,到达人生第一个工作点已是落日熔金之时。
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田儒良一下子便被山上瑰丽无比的黄昏和繁星闪烁的夜空感动了。“不能辜负了这块美丽神奇的地方。”他下定决心,要让村里的孩子们拥有和这里的山水一样美丽的未来。
“那时我是老师,也是学生。上课时我教学生们汉字,下课时,学生们教我苗语。好在她们受电视影响,基本能听懂普通话。”回忆那段时光,田儒良欣慰地说。
那时田儒良还是个小伙子,他读书时是学烟草专业的。任教叭仁小学两年间,他潜下心来,一边恶补教学方法,一边恶补民族语言。两年后,他摇身一变,成为学区的教学能手;一张口,说汉话也带着浓重的苗音了……
因教学成绩突出,2007年9月,田儒良被调到完小任教。在米良完小教了6年,他任教的学科学生成绩名列学区前茅。从教十年来,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荣获县人民政府嘉奖。
事业有成外,在爱情上田儒良也获得了甜蜜的丰收。2009年,他和本地女青年吴织珍喜结连理。婚后,妻子温柔贤慧,丈夫勤劳善良,夫妻相敬相爱,成为米良学区许多单身教师羡慕的对象。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上天谁主病痛命,无端偏降善良人?
婚后不久,妻子怀孕了,田儒良有说不出的高兴。但接下的日子,妻子无端犯困,嗜睡,头晕,整天没精打采。开始,他们以为是怀孕综合症,到县妇幼保健院检查,医生的诊断是重度贫血。随后,田儒良带领妻子到湘西州人民医院复检。“血细胞不足正常人的百分之一”,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吓了一跳,“这是障碍性贫血,必须马上输血,如果没有输血,随时有死亡的危险!”
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田儒良僵在那儿。缓过神来后,他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央求医生,“只要人没事,什么都可以!”
有孕在身,一人两命。为安全起见,州人民医院在进行简单的输血之后,建议转院到长沙的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是,田儒良带领妻子来到湘雅医院。在湘雅医院呆了一个多月,妻子脸上逐渐恢复了血色,身体也慢慢转好。
而此时的田儒良为了医治妻子的病,已是把能借到钱的地方都借遍了,家里债台高筑。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决定出院回家静养。
就这样来回折腾半年多,时间一天天过去,预产期也一天天临近。在悲喜交加的日子里,2010年8月16日,孩子终于来到人间。看着一个健健康康的小男孩顺利出生,田儒良长舒了一口气。
由于分娩消耗,孩子出生后不久,妻子的身体又行了。那天田儒良正为五年级学生上课,得到消息后他一口气跑回家(由于学校教师宿舍搞修建,他寄住岳父家),抱起妻子上了部“面的”,直奔长沙湘雅医院。怀抱里,妻子面色惨白,浑身软绵绵的。“我恐怕,快,不行了……”妻子断断续续地交代后事。
“那时我心都碎了。”田儒良说。他边安慰妻子边叫司机加快油门,改向州人民医院……
至今,田儒良妻子的病仍然没能得到根治。现在,她呆在家里,每天用草药调养,家里的一切事务丈夫都不让她沾。
“这是一种绝症,医生说。几个舅子都劝我不要治了,那怎么行呢,她是我老婆,孩子的妈妈啊!我绝不会放弃的,只要能她好起来,要我做什么都愿意!”田儒良坚定地说。
你若学好 我便高兴
田儒良家庭负担沉重。工作中,尽管他时常以积极乐观的精神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但有时难免忧上心头。有一次课间,他坐在篮球架下发呆,被懂事的班长吴雨足察觉了,于是小女孩悄悄地走近他身旁,轻声地问道:“老师,你为什么不高兴了?”田儒良一怔,回过神来对小女孩说:“你们学习成绩好了,我就高兴了!”
——在田寨小学,笔者看到:一间约20平方的教室里,“学习园地”、学生值日表、出勤记录本、好人好事记录本等一应俱全。教室角落里,扫把整齐摆放。教室中间,四排桌椅竖“一”字整齐摆放,15个学生端正就坐,聚精会神……
2013年,原本任教田寨小学的老师调走了,田儒良主动申请来到这里教书。就这样,他又回到了村小。
“田寨小学有只两个年级,由于学生少,采取隔年招生,复式教学。上一届有一、三年级,这一届有学前班、二年级,四年级统一到完小就读。这边6个是学前班,那边9个是二年级。”田儒良介绍。
由于学生少,学区只配一位教师。田儒良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作业,马上又给另一个年级学生上课。往往一节课教两个年级,一天6节课,上午4节下午2节,轮换进行。
“复式教学效果如何?”笔者问。
“去年学区语、数学科知识竞赛,田老师的学生包揽二年级前三名。”米良学区副校长吴玮说。
不光在教学方面,在学生管理方面田儒良更是做到“尽职尽责”。每天放学后,一队“小书包”后面跟着一个高高瘦瘦身影是田寨村间近两年来不变的风景。“把他们送到家了,我也就放心了。”田儒良说。“把孩子送到田老师手里,比在家还放心!”田寨村民吴玉汉高兴地说道。
左肩学生 右肩爱人
虽然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田儒良快喘不过气,但是对困难学生的帮助一直没间断过。
吴正星,父亲早逝,母亲悲极而疯,多次面临辍学的境地,是田儒良的帮助,才使他继续坐在教室里安心学习。吴传,有一天在教室突然晕倒,不巧那天正逢着大雨,想着孩子家中只有年迈的老人,田儒良二话没说,深一脚浅一脚的背起孩子赶紧就医,直到脱离危险才送回家。最终,孩子好了,田儒良自己却病倒了。现就读于米良完小四年级(2)班的吴金桩,母亲常年有胃病,家里生活困难,田儒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月总要托班主任悄悄给他塞生活费。此外,给学生剪头发,掏钱给学生买铅笔作业本等小事不胜枚举……田儒良把满满的爱撒向山里的孩子。
“你都要别人帮助,还一心去帮助别人?”对这些举动,许多亲戚朋友不解,田儒良说,正是因为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更应该帮助身边困难的人,做人要懂得感恩。
工作中,田儒良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生活中,他对妻子体贴入怀,呵护有加。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田儒良经常利用假期跑到乾州打零工,再热的天他也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省下的钱都给妻子买药品、补品。
作为老师,俯首甘为孺子牛,热心倾力助学生。作为丈夫,“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田儒良的性格素描。
“如果现在有一份工作,其收入是你目前的两倍,你会放弃现在这份工作吗?”笔者问。
“不会。”田儒良想了一会,回答。
“为什么?”
“我不能离开这儿,离开我的学生。”田儒良坚决地说。
“如果现在有个机会,让你下山去,回到你的家乡继续教书,你会走吗?”
“不会!”
“为什么?”
“我不能离开这儿,离开我的学生。”田儒良深情的说,“我已习惯这里的生活,再说,这里有我的爱人,有我的孩子,我已在这里生根发芽。我想,我已经爱上这里了!”
采访结束后,笔者回到米良完小,正值中午,阳光灿烂,微风轻拂着大地。朵朵白云点缀在深蓝的天空,五星红旗在校园迎风招展。此时,学生们纷纷从教室里跑出来,米良学区校长龙建召指着其中一个小男孩说:“看,那个就是田老师的孩子,快5岁了,上幼儿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