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校园 幸福师生
——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唐孝任谈他的民族教育梦
本刊记者 刘茜 刘秋泉 通讯员 邹高峰
见到唐孝任局长时,已是中午,他刚刚带领教育督导室和基建股的同志从逸夫完全小学调研回来。此时,他的右手腕因骨折还打着夹板,“都怪自己不小心!” 这个黝黑、热情、率真的瑶族汉子自嘲起来。加上连日来奔波于全县各合格学校建设工地,身板结实的他看上去略显几分疲惫。
教了8年高中政治课,从江华二中副校长调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在大圩镇干了6年党委书记,2012年12月调任县教育局局长。虽然担任教育局长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说起教育工作规划来头头是道,他总结为:“转观念,夯基础,促和谐,强教研,创特色,树品牌。”可他最想做的是一个蔚蓝色的梦——“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的江华民族教育梦。
我们的采访也就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
记 者:诚如您诚挚的表达,在工作实践中有许多对教育的诠释与解读,有着属于您自己话语体系和思想理念的真实表达。“美丽校园、幸福师生”江华民族教育梦,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这既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肺腑之言,也是您作为基层教育局长的由衷期盼?
唐孝任: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对于我们江华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还应该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梦的实现,要靠大家一起肩负和托起。
这些希冀,我想都一一融化在我的工作中。
担任县教育局局长仅仅3周,我就召集全县完小以上学校校长和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全县教育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这个活动扎扎实实搞了两天,同志们畅所欲言,针对我县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这个活动结束时,我就在此之前通过调研等形式掌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将我思考的教育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最后整理出来,发表在《永州日报》。我的想法很明确,那就是以安全和质量为中心,全面实施“六大战略”(转观念、夯基础、促和谐、强教研、创特色、树品牌),并将之作为探索江华民族教育新发展的基本思路;大力打造“十大工程”(优秀团队工程、安全和谐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德育教育工程、教研教改工程、校园文化工程、为民办实事工程、名师培养工程、教师幸福工程、廉洁廉政工程),并将之作为实现江华民族教育梦的十大抓手。通过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的努力,共同实现“美丽校园、幸福师生”江华民族教育梦。
记者:在采访您之前,我们曾去了几所学校,发现不仅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有了大变样,县城城区各学校也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改扩建,这就是您教育梦中的建设“美丽校园”吗?
唐孝任: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的启动,我县的教育供求矛盾也随之凸显。
沱江镇一小作为优质学校,有的班有80多个学生,那么多的学生挤在光线昏暗的教室上课,第一排的课桌已与讲台“亲密接触”。有的小学,下课铃声也分年级,生怕走廊人满为患,放学时分,学生们如潮般涌出校门,人流摩肩接踵……
这种“挤油渣”般情况在好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
好在县委、县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今年9月,县委常委会议相继通过了《江华瑶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县城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实施方案》两个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城区学位建设,2013年9月正式启动县城城区学校扩容工程,通过“四扩两建”(即扩建四所学校,兴建两所学校),到2015年9月县城学校新增学位9100个,其中中小学新增学位7000个,初中新增学位2100个。预计共投入资金3.5亿余元,由县财政筹集解决。
这个县城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工程9月底就已经正式启动了。所以您这次来,看到了县城城区各学校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改扩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县、国家级贫困县,我县的经济基础还相对比较薄弱,县委、县政府为县城城区学校扩容提质一下子拿出3.5亿元,那是需要下很大决心的。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县委书记罗建华和县长龙飞凤每个月都要亲自听取工程进度汇报,并且随时到各项目学校检查,我们是一刻都不敢耽误。
县城城区学校的扩容提质工作还只是解决了城区“上好学”的问题。
至于您刚才所说的我县农村学校大变样,那是我们近年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校安工程等的结果。今年,我们投入2020万元,对8所项目学校进行合格学校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县已经完成了44所合格学校建设,我们计划在2015年完成所申报的55所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任务。
我们不遗余力地加大投入,就是为了尽可能地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同时加强礼仪、文化、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沉浸在一种美的环境里。
记者:据我们了解,您对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怀着深厚的关切之情,只要到学校调研,您都要与教师尤其是特岗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在您的教育理念中,您已经把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当作了教育梦沉甸甸的底色?
唐孝任:谈到这个问题,我还要从2005年说起。
当年,教育局机关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曾到各中小学进行摸底。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教师的学历达不到相关要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抱着“端着一个铁饭碗”的思想,工作积极性提高不上来,缺乏系统的激励措施,职业境界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这些难题成为民族教育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问题迫在眉睫。
由此,我们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为老师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为他们搭建更加广阔的专业成长平台;加强了作风建设,每个月都要对局机关和学校进行作风督查并下发督查通报;加大了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力度,今年共评选出了240名“教学能手”进行了奖励,并对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4所学校校长进行了降职或免职处理,对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83名教师下发了《教学质量告诫书》;加强了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培养名教师和名校长,正在组建全县名师工作室;加强了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切实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就在今年9月8日,我县还出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尊师重教十条规定》,明确提出了“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名优教师、支教助教先进团体和个人”“增加教育投入,确保全县教师工资待遇达到全市中上水平”等一系列要求。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要花钱的,并且花的钱还不少。如我县每年拿出600万元专门对高三教师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奖励;专门拿出400万元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在继续推进教师周转房工程的同时,已经启动了首期公租房建设工程。
记者:在您的教育梦构架中,“幸福师生”中的学生幸福这一点该如何理解?
唐孝任:这个问题问的好。
我认为,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教育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各地都在探索。我们则是通过“向课堂要效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快乐地学习、生活和成长。
在教育局机关,干部职工案头统一摆放着一个小本本,那就是听课本。我们每个干部职工每年必须要下到学校去随堂听课,且每年不能少于20节,中层以上干部则要求更高。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逐渐找到了江华县教育质量长期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课堂效率不尽人意。所以,我们从年初开始积极探索教研教改问题,希望通过根据全县教育实际,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教研教改工作,将老师和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我们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各中小学校按照校园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五化”标准,向建设园林型、书香型、创新型、特色型等“四型”的美丽校园目标推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环境。我们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文明美德学校”、“文明美德班”、“文明美德之星”评比活动,进一步打造学生寝室文化,开展学校寝室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创建学校寝室文化特色,为“留守学生”营造舒适的“家”;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校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让学生在学习、玩耍、创造和竞争中幸福生活,快乐学习和成长。
现在,走进我们的校园,我最喜欢看到的是洋溢在师生脸上的幸福笑容。我毫不掩饰地说,当师生们告诉我,他们在学校工作和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记者:唐局长,您对江华教育未来的展望是怎样的?
唐孝任:今后几年,江华教育将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强势推进“十大工程”,到2017年基本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形成与江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基本实现“美丽校园 幸福师生”江华民族教育梦,为我县实现在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国民族经济强县目标提供智力保障和人力支撑。
我相信,这个梦的实现之路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