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吴瑞)湘江之畔,弦歌不辍;麓山脚下,民族团结之花绚烂绽放。11月5日,“恰同学少年 筑复兴之梦”——2025年湖南省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展示体验暨文艺展演在中南大学圆满举行。这场由省民宗委、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主办,中南大学精心承办的盛会,以民族文化为纽带,以青春活力为底色,通过现场展示、文艺展演、短视频大赛等多种形式,为全省高校师生搭建起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作为湖南省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体验交流系列活动的核心环节,本次活动既是对前期教育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的创新实践。今年4月系列活动启动以来,教育大讲座、主题演讲比赛等多项活动陆续开展,吸引74所高校参与,各族师生直接参与人数超3万,数十万师生关注互动,线上线下形成了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精神的浓厚氛围。
在中南大学潇湘校区体育场副场,19所高校的24个展位按“56”字样精心排布,寓意56个民族手足相亲、心手相连。透过每个展位,记者看到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丰硕成果和璀璨的民族文化。展位前,土家族打溜子的欢快节奏、苗绣的精美纹样、蒙古族美食的独特风味、藏族舞蹈的互动乐趣……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的魅力。互动体验区里,民族知识问答、非遗技艺体验、服饰打卡拍照等环节,让各族学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进了解、加深情谊,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

夜幕下,文艺展演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350名参演师生在“锦绣山河・美美与共”“石榴花开・团结礼赞”“同心向党・万疆同辉”三个篇章中,用14个精彩节目为现场及线上直播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群舞《锦绣华彩》中,56名舞者以中华大地为幕布,将各民族传统舞蹈元素与草原、江河、竹林等自然意象相融,用灵动的舞姿勾勒出祖国辽阔土地上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动人画卷。朗诵《何以中国,同心筑梦》,用文物讲活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彰显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精神内涵。民乐合奏《九州同》,大漠驼铃、中原礼乐、江南烟雨、西北长风,在同一片星空下共鸣,既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汇聚的磅礴交响,更是九州儿女共赴未来的铿锵誓言。歌伴舞《万疆》中,各族师生共唱山河壮阔、同舞家国情怀,像一幅多彩的画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旋律与舞姿中绚烂绽放。
活动当天上午举行了短视频大赛决赛,《疆来》等20个作品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将三湘大地上的民族团结故事娓娓道来,以青春视角展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图景。
“这场活动让我们在文化交流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参与的高校学子表示,通过沉浸式体验,进一步增强了“五个认同”。各高校负责人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从主题讲座到实践体验,从线下互动到线上传播,从文艺展演到成果展示,湖南省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体验交流系列活动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这场跨越地域、联结民族、凝聚青春的文化盛会,不仅展现了湖南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丰硕成果,更凝聚起各族师生同心向党、共筑复兴之梦的磅礴力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春的奋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编辑:吴瑞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