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事业高质量完成了“十四五”收官。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记者站特联合推出《“十四五”非凡教育答卷》大型报道活动,为高标准谋划“十五五”发展、锚定教育强国建设十年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民俗文化进课堂,校园文化焕异彩
——湘西民俗文化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探索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董树凤
怀化市锦溪小学位于人文荟萃的五溪大地,蜿蜒动人的舞水河畔。始建于1975年,前身为怀化市迎丰路小学,占地面积35708.4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86个,学生4600余人,教职工249人。
近年来,学校坚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五育并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学校特色内涵式发展,尤其在推进学校美育工作中立足于独树一帜的湘西文化,以地方民俗文化进校园为立足点,以学生素质发展为着眼点,以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为载体,坚持以学校美育为特色,打造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文化自信,引导儿童全面发展。
学校的美育成果始终贯彻政策方针,其中以《怀化名片》为亮点的民俗工作坊面向全市开放,以湘西自然材料的运用和民俗工艺创新为切入口,并将成果带入学校课后服务,落实在课堂实践之中。以校本教材为突破口,创新途径,开展了一系列以美育活动为主体的实践与研究,在传承与弘扬中华民俗文化的同时,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了怀化市锦溪小学特色美术课堂,学生的美育氛围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呈现了“民俗文化进课堂,校园文化焕异彩”的喜人景象。
“沿”循课标,创新教学
学校美术教研组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创新教学:定期学习新课标,讨论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模拟课堂突发情况并给出应对策略;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培训,拔节助力成长;开展区域大教研以及全市美育交流研讨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展示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成果。
2020年11月,学校举办“水墨丹青,五溪传承”市级区域美术大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立足传统文化进校园,结合怀化本土特色,把国画课作为本次美术开放课的主题,更好地促进市传统文化与美育教学的新发展;2021年5月,开展全市中小学美育交流研讨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展示学校美育创意画、泥塑、编织等教学成果;2022年10月,湖南省国画教学研讨教学活动在芷江召开,曾丽娜老师执教的国画示范课《红色传承,马灯静物》一课获得全场300余位教师的高度评价,获省优质示范课。
学校以民俗文化为依托,挖掘地方特色、提升文化内涵,编撰了民俗文化的校本教材用于课后服务教学,教材由湖南省著名画家杨国平先生作序,对教材的深耕探索给予高度评价。教材立足湘西民俗文化,课程内容均由本校教师创作并在学校和学生配合实地拍摄,具有真实性、地域性和特色性。国画、编织、泥塑、印染等内容推动了教学内容主题性整合,实现民俗文化深入课堂教学体系,推动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对接。

自然材料“怀化名片”展览厅
“研”究美育,团队创建
在湘西民俗文化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明确目标下,学校引导教师践行民俗文化教学,进行充分的理论研究,撰写论文、主持课题,参加教学比武,以多种渠道践行民俗文化的推进,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在研2项,美育获奖和发表论文若干篇,青年教师在期间刻苦钻研、成长迅速。
国家级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研究》结题,省级课题《红色绘本润童心:湖湘红色家风故事剪纸绘本创作研究》以及3项市级课题开题在研究。美术教师的论文、案例《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探析》《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情境教学对策分析》在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奖,案例《水墨写生、红色记忆》获省级优秀案例。教学比武成果也颇丰:在湖南省近两年的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中,团队老师分别获得2019年省级三等奖和2020年省级二等奖的好成绩。李仟伍等教师3人获市级教学比武一等奖;周鑫老师执教《水墨画螃蟹》、曾丽娜老师执教《家乡的民俗静物》获市级课改示范课,曾丽娜老师的《水墨写生、红色记忆》获省级优质课,李艳老师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美术年会教师现场比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校的鼎力支持,使得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长足进步:两名美术教师入选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李艳老师体现湘西民俗风景的《又见艳阳天》入选美术双年展;曾丽娜老师的《苗寨早春图》入选省级奖,曾国梁老师的首尾定位格书法获得专利。学校美育教学成果突出,美术组获市团委颁发的“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延”展生活,特色创作
在学校,教师会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习惯,引导孩子们将在地方上所看到的民俗文化设计进课堂,搭建学生创作平台,给予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灵活和直观的教学方法,更实用的教学形式,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与探索活动,使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
2020年5月,锦溪小学民俗文化美育活动面对全市对外开放活动,学校设计的“怀化名片”民俗工作坊立刻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自然材料,如石子、木屑、棉花等天然原始材料,采用切割、粘合、装饰等方法制作而成的手工作品,其中涵盖怀化市十三个县市的风景名胜、古典建筑和革命基地:洪江芙蓉楼、荆坪古村等。惟妙惟肖的艺术作品里传达的那份独特的热爱家乡的情感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这是孩子们日夜跟着老师粘瓦片、搓麻绳、绑柱子精心设计、制作的成果,孩子们自豪于自然美、家乡美,更惊叹于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屑也能表现美,创造美。《怀化名片》民俗工作坊得到同行、学生、社会的高度认可。2022年5月,还参加了湖南省美育成果展,获湖南省教科院颁发教学成果荣誉证书。
经过不断实践,学校形成了美育教学特色模式,地方民俗文化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成长。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创新发展,共享文化自信,共谋美育新发展。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