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衡阳县实验学校四年级三班的王芸熙。记得刚当上小记者时,我举着采访本像捧着宝贝,可当真的要写报道了,那些句子却像调皮的小鱼,在脑海里游来游去不肯排好队。这时,指导老师何老师就会搬帮我把乱糟糟的词语变成亮晶晶的新闻!
记得那次撰写新闻稿,是在周一的午后,阳光悄悄爬上小记者社团的桌子。何老师把我们的采访笔记铺成一列,帮我修正错误。她的红笔轻轻批改,我的句子“运动员夺冠后激动地跳起来”就变成了“运动员红扑扑的脸蛋绽开一朵胜利的花”。
最有趣的是给新闻稿“穿衣服”。何老师说标题直击亮点,不过多赘述。我写《新团员入团》,她眨眨眼说:“不如叫《青春践行 扬帆起航》?”虽然这篇新闻稿没有被湖南教育新闻网选上,但我增长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每次修改稿子时,何老师的红笔不是严厉的老师,而是会跳舞的萤火虫。她在我的“同学们认真打卫生”旁边画了颗星星:“我们应该打扫卫生,而不是打卫生哦。”最近我们小记者社团开始学习如何把普通的新鲜事看得很远很深。报道科学课时,何老师让我把显微镜下的叶脉想象成“绿色小河的秘密地图”。学会了这么多生动的修辞后,我开心极了。
现在的我,终于明白写新闻稿不是抄作业,而是和老师一起用文字搭积木。这就是我,一个曾经被逗号绊倒的小记者,现在正跟着校园小记者们一起,学习把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变成星星般闪烁的新闻稿。
(作者 衡阳县实验学校小记者 王芸熙 指导教师 何雨欣)
编辑: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