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文媛 刘雨佳)焊花飞溅,焊缝在机器人手臂下缓缓成型……这是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管板接头机器人焊接”课堂教学现场,陈万新老师正向同学们规范操作编制焊接程序。
陈万新老师演示不同参数的焊接效果
教学中,就如何理解电压与电流正确匹配才能确保电弧长度稳定进而保证焊缝质量。陈老师形象地将焊丝熔化形成的铁水过渡到熔池的过程比喻为自来水管的水滴滴落地面的过程。水管离地面越高,水滴落下时润湿的面积就越大,飞溅也会增加。由此类比,焊接电流对应送丝速度,电弧电压对应焊丝的熔化速度,只有送丝速度和熔化速度一致,电流与电压匹配,才能让焊缝“姿态优美”,质量可靠。“陈老师的这一讲解很生动,让我很快理解了这个原理。”钟怡同学说道。
陈万新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同学们,转弯半径参数是选定0mm还是50mm?”在程序数据知识点讲解中,陈老师快速提问,同学们积极回应。针对本堂课的核心任务“编制焊接程序”,从机器人焊接轨迹规划、坐标设定、程序调试,陈老师结合生产实际中的案例、身边的大国工匠事迹予以解析,帮助学生建立规范的编程思维,树立精益求精地匠心精神。
焊接自动化技术及应用作为机电工程系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学院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设了焊接机器人实训室,并购置一体机进行教学,形成“理论+实操+案例”立体化教学模式,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夯实课堂教学基础。
“作为小组长,我不仅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还要把操作技能传递给组员,不让任何一位掉队。”工匠组小组长邓乐佳介绍。在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方面,陈老师采用全过程评价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实现无纸化考核,边学习边考核,累计项目考核分为课程考核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水平。
据系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系部大力推动“金课”建设,探索搭建“党建+专业”融合育人平台。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