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同研讨人才培养
企业专家进校讲座
企业导师来校授课
学生在企业实践
学生在企业实践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亚南)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的车间里,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风电2301班的齐惠民正全神贯注地进行风机前机架预装作业。两年前,他还对风机内部结构一无所知,如今已能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装配作业。这一蜕变,正是该校风力发电技术专业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生动缩影。
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落实国家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瞄准新能源产业技术升级需求,以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为试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引企入教、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等系列举措,着力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为风电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破局传统:校企协同构建“双元育人”模式
针对风电行业技术迭代快、岗位复合性强等特点,该校打破传统单主体育人壁垒,联合国内龙头风电企业——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所风电事业部等,签订《现场工程师培养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制定《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方案聚焦制造、检验、运维等核心岗位能力需求,将企业技术标准、生产案例、认证体系融入课程模块,构建“基础能力+专项技能+岗位实战”模块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
双向赋能:企业导师进课堂,学生实战入车间
“课堂上就能接触到最新的风机故障诊断技术,企业导师的案例讲解让我们对行业动态有了直观感受。”2023级风电现场工程师班学生周瑜姿在“风机叶片基础”课后感慨道。该校聘请风电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导师,通过“模块化授课”“项目化实训”等方式,将风机叶片检测等真实任务引入教学。同时,企业导师参与开发“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风电场运行与检测”等4门课程,建设虚拟风电场运维仿真实训平台,实现“课堂即岗位、学习即上岗”。
为提升专业技能,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组织风电2301班51名学生在中车所风电事业部进行岗位实践,主要集中在叶片制造、机舱布线、主传动装配等岗位,“从图纸分析到现场调试,企业师傅手把手指导,这种实战比模拟训练更有挑战性!”学生朱哲涵说道。
师资锻造:教师下车间,教学接“地气”
为破解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痛点,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近两年累计选派6名专业教师赴合作企业开展岗位实践,深度参与机舱布线、轮毂装配等工程实践任务。该校赵骅老师表示:“在企业的跟岗经历,让我掌握了风电行业最新的技术,这些经验反哺教学使学生学习的项目更实更新,实操能力显著提升。”
成效初显: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蜕变
自该人才培养项目改革实施以来,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学生通过考试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谭玉等学生获“助融职教公益计划奖学金”,多名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获奖。据该校相关合作企业反馈,学生上岗适应期大大缩短,真正实现了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快速转变。
“职业教育必须紧贴产业脉搏,与行业共成长。”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探索‘现场工程师班’定向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模式,为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悉,2022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成功立项湖南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同时入围教育部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编辑:张叶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