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教育快讯 > 详情

书香润美阅启成长 |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美是需要审视的

2025-05-18 19:50:36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杨丽芳

微信截图_20250518194535.png

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作主旨演讲

湖南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杨丽芳)5月18日,“书香润美 阅启成长”湖南省第三届大中小学阅读教育论坛(美育专题)在长沙举行。本届论坛聚焦美育与阅读融合,国内著名教育、美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索阅读与美育融合新路径。

论坛上,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以《用审美的眼睛寻找优秀儿童文学》为题发表主旨演说,呼吁大家审视美,从好的作品中寻找美。

审美生成,从“观物”到“观心”

“教师要有一颗能感受文学美的心。”演说伊始,汤素兰指出教师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传播者,需具备儿童文学素养,如鉴赏文学美的能力、了解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懂得分辨与欣赏什么是优秀的儿童文学等,以学习创造美的文学、做美的传播者。

“美从何处来?”接下来,汤素兰以“古松树的三种态度”为喻,解析审美的本质。她认为用审美的视角来看万事万物,都可以同时联系到自身。她希望大家感受借物之美,借助它物成就美,譬如可以借助夕照、月明、灯光、烟雨、晴岚、帘幕、薄纱等,筑成美的世界。

汤素兰带领大家体验移情之美。她指出人可以通过联想与想象,将事物烙上自己生命的印记,产生“看花不是花,看山不是山”的美。她介绍,《蚕豆花儿》这一童话,就是她从蚕豆的成长与自己怀孕一事联系起来写就的——当蚕豆成熟时,花儿已经不见了,但会有风、雨、阳光、小粉蝶将妈妈的故事告诉蚕豆。

汤素兰倡导大家修炼心灵之美。她认为心灵的修养与锻炼是发现美的前提,就如宗白华所言“美,一半在物,一半在你”,需通过阅读、阅历积淀审美敏感度。

文学欣赏:从愉悦到懂得

“美是需要审视的。”汤素兰觉得,审美的落点是愉悦,认知的落点是懂得。就文学欣赏的实践方法,她分享了自己在语言、叙事、主题挖掘等方面的经验。

在语言艺术上,要让文字有雕塑的造型、绘画的色彩、音乐的联想。她以康拉德“迫使老词闪现神奇联想”、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等为例,强调语言鉴赏的重要性,并以童诗、学生诗作等作品,展现语言创新的可能。

在讲故事的艺术上,要让形式与内容有“化学反应”。汤素兰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需兼具“火的热情”与“代数的严谨”。她举例说,《绿野仙踪》中“离家-历险-归家”的结构配合性格各异的人物与必须完成的任务推动主人公成长——我们寻找的东西就在自己身上,即儿童文学是面向未来、相信未来、相信孩子的文学。

在主题挖掘上,于“熟悉”中发现“陌生”,展现独特的生命感受与对生活的思考。汤素兰说,文学的价值在于提供“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鞋》将“脱鞋”场景想象为“一家人依偎的港湾”,《笨狼的故事》传递了“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好奇心比知识更重要”“当一个好哥哥比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等独特教育观,经久不衰。这些美好的作品皆是从日常事物中提炼出的哲思。

在感染力法则上,汤素兰指出文学作品要唤醒情感共鸣。她介绍童诗《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就是9岁女孩阅读《卖火柴的小姑娘》后的童真善念,亦是不加修饰的真诚引发的共鸣。

“文学的目的是让人变得更好,儿童文学就是通过感染与熏陶让孩子变得更好。”汤素兰说。

微信截图_20250518194103.png


小读者与汤素兰合影

审美素养:从阅读到实践

“文学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审美的世界。”汤素兰说,文学阅读是审美,要让人心生愉悦——愉悦不一定是笑,也可以是泪,不一定是快乐,也可以是震惊。就“如何提升审美能力”,她提出了四条实践路径。

一是比较阅读,她举例可以通过《猜猜我有多爱你》与《逃家小兔》对比,从小兔子与妈妈的故事理解“母爱”的不同表达;二是经典浸润,通过阅读练成一颗感受文学美的心,她举例,一个人从小诵读诗词,童年背诵“粒粒皆辛苦”,成年后遇景方懂“谁知盘中餐”的深意;三是艺术跨界,可以从音乐节奏、绘画色彩中汲取审美养分;四是生活实践,在广泛的真实场景中深化审美认知。

“让我们一起用审美的眼睛为孩子也为自己寻找好作品,让我们的心灵里充满美的感受,让我们的世界有更多的美。”汤素兰呼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过真正的、丰富的、审美的生活。

编辑:李薇薇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