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激励。积分系统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成长的刻度尺。”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章挺在电脑显示屏前,凝视着每周更新的学生成长数据说道。近年来,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中学“学生善美储蓄银行”成长评价系统历经迭代,正以3.0版本的全新姿态,将瑶乡人世代相传的“积善存德”传统与数字化管理思维相结合,构建起“‘五育’可量化、成长可视化”的新型育人模式。
德育筑基:以“善”为根,浇灌品格之花
该校为了深入推动学生德育工作发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三年计划实施方案》《学校德育主题工作实施方案》《善美储蓄银行德育积分实施方案》《学校班风建设评比实施方案》《学校仪容仪表考评实施方案》《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实施方案》以及评比细则,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学校定期开展德育主题、道德讲堂、社区志愿服务、红色教育基地参访、公益服务打卡等积分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
七年级的吴濛凡同学,通过参加校园助人为乐公益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烈士陵园祭扫活动,上个学期共赚取德育积分2141分,连续4个月排班级榜首,学期年级第一名,荣获十星荣耀少年勋章,带领班级多次取得流动红旗。“德育不是口号,而是日常点滴的浸润。”该校德育工作负责人介绍,学校结合善美储蓄银行系统,开设善美先锋榜,评选“荣耀少年”“全能之星”“优秀干部”“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积分荣誉勋章,鼓励学生用善行兑换成长勋章,让美德成为看得见的“财富”。
智育创新:以“思”为帆,激活思维之海
实验台前的显微镜与窗外的爬山虎共享同一缕阳光,学生低头记录数据的间隙,瞥见叶片脉络与细胞结构的影子在稿纸上悄然重叠。走进生物实验室,学生们正围绕“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项目展开讨论。“智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李晓青表示。学校充分结合善美银行学生成长积分制度,打破学科壁垒,开设跨学科融合奖励课程。
九年级的蒋湘勤同学,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学科竞赛、创新科学竞赛等方面,上学期共赚取智育积分3751分,荣获十星荣耀少年勋章、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干部、单科王,被学校推荐参评省市三好学生。作为智育奖励积分重要指标,鼓励学生学术探索与深度学习。
体育强魄:以“动”为桨,锻造坚韧之魂
“自从参加阳光体育计划,我的1000米成绩从5分40秒提升到3分45秒,更重要的是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健康作息。”这是该校创新体育育人体系的生动缩影,每天15分钟课间活动、30分钟“阳光大课间”跑步活动,45分钟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单杆等9门选修课程,体育室白天全程开放,供学生、校队和社团每天运动与训练。该校体育教研组长介绍,通过构建“素质基础+体育特色+积分激励”三维培养模式,将速度、耐力、协作、创意、毅力量化为可记录成长的体育积分管理,在善美储蓄银行的“能量加油站”,学生可用积分兑换定制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对学生取得的成就给予奖励。根据国测数据显示,该校学生身心健康幸福指数提升31%,体质测试优良率达85%,体育技能测试优良率达92%,参与阳光体育运动覆盖率达100%,在县运动会上,乒乓球校队荣获团体总分冠军。
美育润心:以“美”为桥,唤醒心灵之光
“美育”本身就是可贵的课程资源,该校以美育元素为内容开发特色课程,着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植入校本课程,集中构建了特色才艺课程。刺绣工坊实行“技艺段位制”,绣出达标作品可获5-10分不等;校园“晒秋艺术节”中,用玉米、辣椒创作的拼贴画直接计入美育考核。学校还开设有神岗龙狮、书法、合唱、美术、剪纸、竹竿舞等文化艺术类社团活动,让特色课程成为传播文化的驿站。
通过举办向日葵成果展、一班一特色成果展、诗词朗诵竞赛、红歌竞赛、艺术节竞赛,每学期吸引18个班级艺术竞赛,24支社团队伍评比,200多件手工艺术品展出。音乐教师邓珍屏认为:“美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走廊里,学生的歌声从教室窗棂漫出,如初春解冻的溪流撞响山岩,清洌中带着未经雕琢的生机。
劳育践行:以“行”为犁,深耕成长之壤
清晨8点,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领取工具、划分区域,迅速投入劳动。教学楼内,学生们分工协作,有的擦拭窗台、清洁黑板,有的整理讲台、归类教学用具;图书馆中,志愿者小队仔细整理书籍、修补破损书页,并设计分类标签;操场上,同学们清扫落叶、捡拾杂物,为校园环境“美颜”;而最热闹的当属学校开设的烹饪社团,学生们洗菜、切菜、炒菜,在社团老师的指导下教会做菜的技能。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劳动日记”环节,鼓励学生记录体验与思考,建立劳动积分评价制度,劳动实践常态化,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亲手种下种子,才懂得‘粒粒皆辛苦’不只是诗句,更是对劳动者的尊重。”许多学生坦言,通过劳动实践,不仅掌握了生活技能,更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五育”融合不仅是一场教育理念的革新,更是一场回归育人本质的觉醒。该校以实美教育为核心理念,善美储蓄银行为前沿阵地,深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当教育挣脱“唯分数论”的枷锁,当德行的根基、智慧的枝叶、体魄的土壤、美育的雨露与劳动的养分真正交织共生,教育的原野才能长出姿态万千的生命之树。
编辑:余杏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