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市县联播 > 详情

怀化市:聚焦项目式学习赋能数学教育新发展

2025-04-15 18:28:52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龙俊杰 杨浏成 陈桂林 杨静

ac4cdd2c753e32fcef67dae22798a03.png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龙俊杰 杨浏成 陈桂林 杨静)为推动教师深入践行新课标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升课堂实施能力。4月10日至11日,由怀化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怀化市谢非小学数学工作室联合主办,怀化市雅礼学校承办的2025 年怀化市集成化教研系列活动暨怀化市谢非小学数学工作室研修活动在该校报告大厅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以“聚焦项目式学习 赋能专业化成长”为主题,全市各县市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骨干教师及工作室成员共三百余名教育工作者汇聚一堂,通过专家引领、课例研讨与实践任务驱动的方式,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的创新方向。开幕式上,怀化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钟芳萍出席会议并强调培训要求,怀化市雅礼学校校长张一军致辞。

活动特邀湖南师范大学袁智强教授、宁乡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正高级教师熊瑛、怀化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邓蓉蓉等知名专家,为参培教师带来前沿理论与实践经验。袁智强教授以《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新引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为题,深入解析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数学课堂,提出“AI+教育”的实践框架。

熊瑛老师结合“语文+”项目式学科案例,分享了《新课标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理论与实践》,以跨学科融合视角为项目化教学提供了指导方向,讲座后,组织全体学员按照县市区分成13个小组沉浸式体验了项目化教学研究过程,并对部分小组生成的项目式方案进行了解析指导。

“熊瑛老师的跨学科案例让我深受启发。过去总认为项目式学习是数学课堂的‘附加任务’,但通过语文案例的拆解,我发现学科融合能自然激发学生的综合思维。比如设计‘校园绿化规划’项目时,可以融入测量、统计和语文写作,让学习更贴近生活。”会同县城北学校数学教研组长粟梅花分享。

工作室首席谢非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式研究》为主题,展示了技术工具在数学问题探究中的创新应用,引发教师热烈讨论。

在课例展示环节,怀化市人民路小学刘彪老师执教入项课《包装盒中的数学问题》,通过真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绿色包装项目化研究,课后围绕“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要点”“如何让深度学习发生”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现场氛围活跃。

参培教师纷纷表示,两天的学习既拓宽了教育视野,又收获了可落地的教学策略。 “袁教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AI不仅是工具,更是推动教学创新的催化剂。未来我将尝试将生成式技术融入课堂,让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沅陵县数学学科带头人刘遥分享。

怀化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邓蓉蓉表示,本次活动以‘专家引领+案例实操+任务驱动’的模式,切实提升了教师的项目设计与实施能力,为后续教研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是怀化市小学数学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教研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新动能。市级谢非小学数学工作室将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项目式学习研究,定期开展校、县、市区域联动等活动,助力区域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编辑:余杏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