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智库 > 智库·专题 > 详情

常德中建育英小学:增科学探索之翼,育创新素养之才

——常德市武陵区中建育英小学科技教育小记

2025-02-27 10:43:00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周君 褚欢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周君 褚欢)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技教育、着力培育创新人才的政策引领下,武陵区中建育英小学积极探索,以“增科学探索之翼,育创新素养之才”为导向,积极构建“课堂+社团+活动”三位一体的科技教育内容体系,通过课堂启思、社团筑梦、活动探奇等,将科技教育深度融入校园文化,为学生开启创新思维的大门。

图1.png

一、课堂启思:点燃科学探索之火

科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我们建构了创新素养观测指标,主动落实在科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构建创新素养观测指标。基于创新素养现有理论,结合科技教育特点,构建了基于创新素养培养的科技教育质量评价的观测指标。主要围绕创新素养内涵的三大维度,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构建了好奇心、意志力、主张性等 9个子维度,结合科技教育特点,分析归纳出了学生在科技教育中的具体表现。科学教师在备课、上课、反思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创新素养发展的观测指标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并通过科学实验(活动)评价表针对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进行评估。

图2.png

图3.png

梳理教材突出创新要点。科学组梳理了小学一至六年级科学教材中关于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学要点,找出每个教学内容对应创新素养的培养目标,并在教学提示中,详细预设出相应的实验、需要准备的多样化实验物品、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课堂实施提供了方向及教学策略。

图4.png

科学课堂培养探索精神。在科学实验室里,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实验探索,如探究电路连接、搭建与拆解物体、研究声音产生等,这些活动锻炼了他们的观察、思考与动手能力,培养了科学探索精神。根据素养培养的不同,构建了三类课堂:科学探究课堂、科学观察课堂、科学测量课堂,鼓励孩子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老师们也在课堂上飞速进步,近年来共有23人次教师获得各级各类创新教育比赛及指导奖,其中3人次获国家级奖励。

图5.jpg

图6.jpg

二、社团筑梦:拓宽科学认知之境

科学,是孩子们探索未知世界的魔法棒。学校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科学乐园,科技探索社团、科技制作社团、科技创想社团,开启一系列趣味盎然的科学体验,唤起他们对自然界奥秘的无限好奇,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激活空间,营造科创氛围。学校秉承“时时处处人人皆创造,随时随地随行皆学习”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校园环境,有意识地营造科创教育氛围。科技长廊、科创社团教室、科技制作区域、创客作品展示区,可视、可闻、可感,让孩子沉浸于科技的海洋。在这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与创造者。他们制作的各类模型展现了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成果,为科技长廊增添了更多创意与活力。

图7.png

创客作品展示区

社团活动,拓宽科学认知。科技社团课程是提高学生创新素养的有利补充,拓展了孩子们的科学认知。学校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特点,分层开设科技社团,让科技教育呈现阶梯性。如:低年级开设了疯狂科学、3D美术等科技探索课程。中年级开设了木工、陶艺、3D打印等科技制作课程。高年级开展了人工智能编程、无人机、电脑绘画等科技创想课程。丰富的课程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了科学素养。

图8.png


科技创想,展示创新思维。在全员科技普及的同时,学校又组建了无人机操控、人工智能开发、电脑绘画创作以及3D打印技术等科技兴趣小组。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学习各项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还能通过实践将创新思维转化为现实成果,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与追求。无人机飞行表演展示了高超的操控技巧与飞行编程能力;人工智能项目则体现了对智能算法与数据处理的深刻理解;3D打印技术更是将建模思想转化为实体模型,展现了科技与创造的无限可能。

图10.png

三、活动探奇:激发科技创新之潮

科技活动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学校通过科技体验、科技实践以及科技创新三个层次科技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科技的魅力与力量,点燃心中的创新之火,并培育出璀璨的思维之光。

科技体验活动,塑造创新之魂。在科技体验活动中,学生们近距离体验科技产品、科技成果或科学实验。

开学季的科技游园会,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等系列体验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科技的奇妙。寒暑假中的趣味小实验活动,“喷泉实验”“神奇的电磁铁”等激发学生浓厚兴趣。此外,学校还邀请农科所的专家、亲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现场的记者等科普工作者走进校园,宣讲科技创新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图12.jpg

科技实践活动,点燃创新之火。科技实践活动主要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校以科技节为契机,围绕“奇思妙想科幻画”“思维敏捷小发明”“逐梦蓝天小竞赛”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在“奇思妙想科幻画”活动中,学生们用画笔描绘出脑海中的未来科技世界;在“思维敏捷小发明”活动中,学生们从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出发,设计并制作出了“声控小汽车、迷你小风扇、自动补水机”等一系列实用性强、创意独特的小发明;在“逐梦蓝天小竞赛”中,学生们则通过动手制作和操控飞行器,深入了解了飞行器的科学原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

图14.png

水火箭打靶

科技创新活动,培育思维之光。科技创新活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发明、无人机竞赛、项目式学习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学校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方式,既有专业的科学骨干教师,又吸纳了美术、信息等多学科教师组建了跨学科的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团队。在科技发明活动中,学生们将创新思维转化为现实成果,如《地震逃生防护与信号收发头套》《共享(电动)自行车自动消毒装置》《智能跳高系统》等作品在国家、省、市各级发明大赛中屡获佳绩。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们从真实问题出发,围绕核心驱动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问题解决中锻炼了创新思维。

未来,学校将继续在科学教育之路上探索、创新,真正实现让科学实践渗透在学习生活中,立足核心素养,走向完整育人。

(本文系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创新素养培养的小学科技教育实践研究”(项目号:Y20230949)成果)

作者简介

周君 常德市武陵区中建育英小学校长。湖南省卓越教师领航研修项目小学数学核心成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常德市第三、四、五届小学数学市级骨干教师、武陵区“国培计划”培训者团队数学专家团队成员、省级优秀培训教师。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区级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多篇论文获奖。辅导青年教师赛课多人次获各级奖励。

褚欢 常德市武陵区数学骨干教师,常德市优秀青年教师,常德市教学能手,武陵区中建育英小学教科室主任。多次在市区级数学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辅导多名青年教师在市区级赛课中荣获一等奖;制作的微课、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省市级等奖励;在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主研省级课题3项。


编辑:范典

二审:王玉洁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