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相遇
文/曹映雪(衡东县职业中专学校学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经历一次次相遇。有些相遇如同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又耀眼;有些则如细水长流,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心灵。而我与他的相遇,短暂而又美好,没有轰轰烈烈,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凡的意义。
这几日心里颇不宁静。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坐在书房,渴望着有什么能安抚内心的烦闷。目光在书柜上攀爬,想要寻觅一本书,让心灵暂得栖息。突然我注意到了一本落满灰尘的书,原来是苏轼的诗文集。
坐在书桌前,一页页翻阅苏轼的诗文,纸页摩挲,与窗外风拂树林的声音和谐相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透过这些纸上的文字,我想象着苏轼的人生:为何他一生历经坎坷,却依然能笑对人生?我渴望从诗句中找到苏轼的答案,不经意间抬头,却看到皎洁月光洒落窗台。既然月色正好,与其呆坐书房,不如出门赏月。
推开房门,一轮明月悬在夜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竹林的气息。当我正沉浸于这份美好中时,忽然见到一位身着长衫、手持折扇的中年男子面带微笑,正缓缓向我走来:“如此良夜,何不同游?”又抬头望月,吟道:“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是苏轼《赤壁赋》中的佳句,这人是谁呢?当我状似不经意间问起:“您贵姓?”他却笑而不语地岔开了话题,而我也并没有继续追问,因为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
我们边走边谈,一同漫步在乡间小径。田垄中禾苗正在生长,月光映在稻田的水中,如同清透的琉璃,又似打磨过的明镜。而后,一抹淡淡的云笼住月亮,染上彩色的月晕,为这方天地增添了几分如梦似幻的朦胧。
我不禁感慨,要是这世间所有事情都能同这月色一样美好就好了。他感受到了我的苦闷,便开口询问:“你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不妨说来听听。”我犹豫了片刻,便道:“现在上了高中,到了新的环境,进入了新的阶段,日复一日的学习,使我身心疲惫。学习和生活就好像两座无形的大山,压得我喘不上气来。”他耐心地听完我的诉苦,抬头望向月亮:“人生就如这阴晴圆缺的月亮,时而皎洁美好,时而晦暗不明。遇到坎坷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倘若你觉得眼前的困难是绝不可能翻越的崇山峻岭,那你的内心就会被大山压住;倘若你觉得眼前困难不过是轻描淡写的斜风细雨,那么你便能轻松向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请你相信,人生不会被几次挫折轻松击垮,这是我的人生经验。”听完他的话语,我豁然开朗。对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它,要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不要逃避。
此时,月光穿过层层枝叶,照在他的身上。我忍不住问:“请问您是苏轼吗?”他温和一笑:“我是谁并不重要。你记住,人生遭遇层峦叠嶂的困境时不必慌张苦闷,那一段皎洁月光会穿越迷茫,陪你到天亮。”说罢,月光仿佛流水般泛起波痕,整个天地也在这波痕中变得朦胧虚幻。而他一袭白衣独立于月下,仿佛一身白羽的孤鹤,又似一张飘飞的书页。
迷迷糊糊间我似又回到了书桌前,睁开眼睛,原来是一场梦啊。我晃了晃脑袋,细细品味着苏轼的豁达开朗。尽管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方,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深深折服。我决定以苏轼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微风袭来,吹动了纸张,我的目光也随之移动,最终停留在那个印刻着他名字的地方。我缓缓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着那位文豪的名字,心中涌起无尽的敬仰与感慨。这场相遇梦幻而美好,如月光般照亮我人生的道路,我将诗句收拾进行囊,大步向前。
(指导老师/侯天啸)
本文选自《年轻人·职教创客》2025年2月刊:
编辑:刘静澜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