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龙柳光)9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暨物流与供应链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人工智能+物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汇聚全国职业院校代表、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物流职业教育的新路径与新范式。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学院院长刘艳平应邀出席,并在会上作专题报告。
会上,刘艳平以《育“红石榴” 筑生态圈——现代物流学院师资团队与产教生态的同步构建之路》为题,系统介绍该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与产教深度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及典型经验,重点展示学院牵头建设的“红石榴共同体”(现代冷链物流与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成效与推广价值。她回顾,学院曾面临“体量小、底子薄、资源缺”的困境,此后通过三大举措实现突破,即深入实施“三精工程”,锻造“楚怡”名师教学团队,使“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提升至 83.3%;以“四链融通”为路径优化专业与产业生态,紧密对接湖南省“4×4”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覆盖技术、运营与管理的全链条专业群;以“三共三实”机制深化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建成4000平方米智慧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学院依托“红石榴”品牌打造育人新格局,实现从“五无”到“三有”的跨越式发展,为区域物流与供应链行业人才培养树立新标杆。
在育人模式推广层面,刘艳平重点阐述“红石榴共同体”的应用成效。自成立以来,共同体已吸纳全国104家成员单位,年均开展师资联合教研与技术培训 20 场,显著提升区域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方面,借助校企“三共三实”机制,学生得以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能力及数字化素养。数据显示,毕业生企业免试录用率从12%大幅提升至41%,3个月岗位胜任率达 89%,企业满意度连续3年保持在 96% 以上。
教学成果方面,该学院联合主持国家级“物流工程技术”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累计开发课程28门,注册用户突破 3.2万人;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承担省部级课题12项,出版专著与教材9部,获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项;为企业攻克技术难题4项,完成横向课题5项;与企业共建精品课程3门、微课程16门;联合华辰物流、中通物流等头部企业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年均承接实践教学超1000人次。
“红石榴共同体”的改革模式已形成广泛辐射效应,其成果经验作为典型案例被报送至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且3次在全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上作专题交流;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院校全面引入“三共三实”机制,12所院校采用《生鲜农产品数字孪生仿真》等微课程资源;中通物流、华辰物流等15家企业将“红石榴”党建融合机制纳入联合党支部建设标准,标志着该模式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新范式。
面向未来,该学院将持续以“红石榴共同体”为核心载体,聚焦“数字资源开发”“融合机制深化”“团队能力强化” 三大方向,推动产教融合从“松散型”向“实体化”转型。具体将加快建设产业学院与技术研发中心,实施领军人才引育计划,深化“教师—工程师”双向融合,弘扬“四劲” 精神,全力推进“五金”建设,为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与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刘艳平的介绍系统梳理该学院在师资建设、产教协同、育人机制领域的创新路径与突出成果,为职业院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获与会专家高度认可与热烈反响,也充分展现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创新实力与办学风采,显著提升了学校及相关专业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