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空气炸锅飘散出阵阵糯香,焦糖色的蜜烤栗子正以现代烹饪的方式,唤醒张家界山林深处的自然馈赠。看似平常的家常小食,蕴藏着属于家乡最鲜活的味觉密码——武陵山脉的板栗,是山水孕育的“大地果实”;山民手作的土蜂蜜,是时光沉淀的“草木精华”;而空气炸锅的快捷,让这份源自山野的风味,悄然成为了千家万户的日常零嘴儿。
张家界的板栗,从不是流水线生产的“标准品”,而是长在山林间的“精灵”。虬劲的枝干斜斜探向峡谷,小刺猬般的栗苞挂满枝头,山风劲劲地吹,吹露出裹着褐红衣膜的栗子。这里的板栗不靠化肥催长,全凭雨水浸润和腐叶滋养,裹挟着阳光晒透的草木清香。小时候我随奶奶捡板栗,总忍不住偷吃刚剥出的生栗子——清甜中夹着山野的微涩,那是超市里买不到的自然本味,一如张家界的山,不事雕琢,却自有千峰竞秀的底气。
如果说板栗是这道美食的“骨”,那家乡的土蜂蜜便是为其点睛的“魂”。张家界的土蜂蜜,由中蜂采集武陵山脉的百花酿成。春夏秋三季,杜鹃、野枣、彼岸花,以及无数无名的山花,皆为蜜源。养蜂人从不追逐花期,只在秋末割取蜜脾,小心筛滤——无添加、非浓缩,蜜色澄澈如琥珀,倾泻时可拉出细长蜜丝。奶奶常说,好蜜须能“挂壁”,黏连瓶身,缓缓流下。如同张家界人的性子:醇厚、绵长,不慌不躁。用这样的蜂蜜裹匀板栗,绝非简单的加糖调味,而是让山野之糯与百花之甜彼此交融:入口先是蜜的焦香,继而是栗子的清甜,尾调留下一丝若有似无的花息,层次丰富如张家界的云海,时浓时淡,轻盈亦深沉。
当这两种风物遇上空气炸锅,传统滋味便拥有了当代的表达。不再需要柴火慢炒,也不怕火候过猛导致软烂,只需将板栗切口、裹蜜,设定180度二十分钟,便可得到外皮微焦、内里粉糯的蜜烤板栗。热风循环带走了多余水分,却锁住了糯香与甜润。咬开时“咔嚓”轻响,蜜浆半融,烫口却让人馋得停不下来。如今,奶奶也学着这样制作,她看着栗子在锅中渐渐染上蜜色,常常一边操作,一边感叹现代生活的便捷。山林与时光的馈赠,的的确确为家乡增添了一抹烟火新意。
有人说,想要读懂一座城,先要尝懂它的味道。这道蜂蜜板栗,便是张家界的“味觉名片”:土蜜的醇厚,是它的风骨;板栗的粉糯,是它的温度;而空气炸锅的快捷,则是它从容拥抱当下的姿态。张家界从不只靠风景成为“网红”,它的魅力,源于自然的慷慨,来自山民的坚守,藏在一阵阵蜜裹栗香里······
远道而来的友人们!欢迎你在金秋时节去品尝我们这儿的蜜烤栗子,也许你可以闭上眼,从蜜甜与栗香中,想象张家界的秋天:板栗叶在风中轻摇,土蜂徘徊于野花间,山民站在竹篓边,笑盈盈地唤着小童:
“慢点儿跑,到家就给你烤蜂蜜栗子哩!”
(作者 慈利县第三中学小记者 田梦岚 指导教师 杨璇)
编辑:王诗蕾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