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军峰)9月25日晚,“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政校同上“大思政课”在湖南工程职院培训楼学术报告厅精彩开讲。湖南工程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湖南省核地质调查所专家团队,通过核知识科普、科学家精神宣讲与育人使命解读,为现场师生打造了一堂兼具专业性与思想性的思政教育盛宴,引导青年学子读懂核事业背后的家国情怀,筑牢强国担当意识。
本次活动特邀湖南省核地质调查所核地质调查中心总工程师、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高级工程师刘广,科技合作室副主任李芬芬,湖南地质铀矿勘探陈列馆负责人匡慧丽,陈列馆专职讲解员李雅婷等嘉宾出席。湖南工程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文主持讲座仪式。
“一个鸡蛋大小的铀燃料,能提供一人一生所需能量,相当于 88 吨煤的效能!”刘广以生动比喻开篇,拉开“探秘铀矿”科普篇章。他从核技术是什么、核燃料长什么样、核燃料从哪来、湖南与核事业的渊源四个维度,为师生揭开核领域的神秘面纱。在核技术应用环节,刘广详细介绍了核技术在国防、民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硬核实力。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中国核司令’程开甲一生的写照。”李芬芬围绕程开甲院士一生的事迹开启“两弹一星”科学家精神宣讲。她通过老照片、手稿与视频资料,生动讲述了程开甲一腔赤诚求学报国、一生隐匿倾铸核盾、一片冰心不求名利的人生轨迹。李芬芬还介绍了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集体成就: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于敏突破氢弹核心技术,邓稼先带领团队研制原子弹…… 宣讲尾声,全体师生起立重温“爱国三问”,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爱国情怀在师生心中激荡。
活动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研室主任王晚英老师从 “科学家进校园的意义” 与“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两方面作总结。她指出,此次政校协同开展“大思政课”,既是核知识的科普课堂,更是精神的“补钙”课堂——湖南省核地质调查所的专家们将纸上的历史转化为鲜活的故事,让“两弹一星”精神从课本走进师生心里,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青年学子要以“两弹一星”科学家为榜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据悉,本次活动是湖南工程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深化 “政校协同育人” 的重要契机,更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思政课”、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的重要举措。后续学校还将与湖南省核地质调查所、湖南地质展馆等思政实践基地开展更多合作,通过实地参观、研学实践等形式,让“三光荣”“四特别”的地质人精神和“两弹一星”科学家精神教育持续走深走实,引导更多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建设者。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