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水华 赵荣华)6月30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青衿远行,拾萤筑梦”教育关爱服务团走进衡阳市第六中学,开展“非遗绮梦,植拓传情”植物拓印志愿活动。16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非遗技艺教学,让初中生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推动生态文化传播。
活动现场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在衡阳市第六中学2401班和2402班的课堂上,主讲人黄婷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同学们介绍了植物拓印的历史渊源和技艺特点。她结合初中生物知识,生动讲解了植物细胞结构与拓印原理的关系,并展示了古代植物染技艺的珍贵图片资料。
“植物拓印就像大自然的印章”“叶脉是植物的'身份证”,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实践操作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志愿者一对一的指导下,同学们将叶片放置在帆布包上,用拓包轻轻敲打。随着"咚咚"的敲击声,银杏、三叶草等植物的纹路逐渐清晰呈现。有的同学发挥创意,将不同叶片组合成太阳、动物等图案;还有人添加彩绘,创作出个性十足的作品。
“看着叶子图案慢慢出现在包包上,感觉特别神奇!”初2401班学生王同学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50余名同学都完成了独具特色的植物拓印作品。
活动最后,志愿者与师生们合影留念。衡阳市第六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近距离感受非遗,非常有意义。”
“青衿远行,拾萤筑梦”教育关爱服务团指导老师李国光介绍,此次活动是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非遗技艺传承,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后续团队还将开展更多传统文化推广活动,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编辑:实习生李典茜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