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学生捧着书本在绿荫长廊驻足阅读;午休时分,教室角落里小书架上的书籍流转不息;夜幕降临,校园广播里传来学生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千年文脉在现代化校园里流淌……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场景已经成为沅江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将读书活动融入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学校通过构建“书香浸润校园,阅读滋养人生”的立体化阅读生态,不仅让书籍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还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人、以文育技的特色教育之路。
一是以硬件升级与空间重构,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学校以“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能阅读”为目标,对阅读空间进行改造。传统图书馆突破“藏书阁”的局限,变身集阅读区、研讨区、数字体验区于一体的复合空间,智慧校园智能荐书系统会根据学生兴趣生成个性化书单。此外,学校每个班都增设了24小时自助阅读电子班牌,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通过实时互动与资源共享,学生能够更专注于学习与成长,家长也能通过关联平台同步了解校园动态,真正实现阅读场景的全覆盖。
二是以制度保障与体系创新,编织立体化阅读网络。学校构建“三维阅读推进体系”,纵向贯通晨读、午阅、夕会三个时段,横向融合课堂渗透、社团活动、家庭共读三大板块,立体覆盖必读书目、选读书单、定制化阅读包三个层级。每周三下午的“国学阅读嘉年华”成为校园特色活动,涵盖读书市集、“剧本杀式”文学体验、跨学科主题辩论等18个特色项目。学校独创“阅读积分银行”制度,将阅读时长、分享质量、创作成果进行量化积分,积分可兑换成实训室使用权、名师指导机会等奖励,有效激发了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
三是以活动创新与品牌塑造,激活多元化阅读体验。学校连续五年打造的“书香节”已成为区域文化名片:开展“技文融合”特色活动,机械专业学生用现代加工技术复刻《天工开物》中的古代机械,旅游专业学生将《剪纸史话》中的“非遗”剪纸文化搬进校园艺术节;开设沉浸式阅读剧场,学生改编《金色鱼钩》《大国工匠》等经典作品,在角色扮演中感悟人生哲理;开展产教融合阅读实践,与地方企业合作开设“订单式阅读”项目,如为沅江市文旅企业策划“‘非遗’剪纸技艺”主题阅读路线,为合作企业编写《机械发展简史》科普手册,实现阅读成果转化。针对职业教育特点,学校还联合行业专家开发“技能人才成长书库”,内容涵盖基础层、专业层、拓展层三个层面,让学生在阅读中锻造职业素养。
此外,学校通过实行文化浸润与技能培养双轨并进,创新推出“三维诵读法”,一是凸显音韵之美,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让国学经典的韵律在校园回荡;二是凸显意象之趣,结合数字技术再现古诗词中的山水胜景,增强学生阅读的沉浸感;三是凸显思辨之智,开展“经典辩论赛”,引导学生用现代视角审视传统智慧。
近五年,学校阅读活动累计覆盖学生3.2万人次,学生文化课普测合格率从82%提升至96%,技能竞赛获奖率同比增长40%;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参与深度阅读项目的学生职业发展满意度达9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深化“阅读+”战略,探索人工智能辅助阅读、元宇宙阅读社区等创新路径,让书香真正成为滋养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沃土。
(作者系沅江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职业教育》2025年6月D刊
编辑:谭尔豪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