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娟 边佳慧 赖胜兰)“老师,这个剪纸课太有趣了,我要回去剪给爷爷奶奶看!”近日,花垣县溜豆村小学的教室里,是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与剪刀裁纸声。湖南女子学院沐晨支教协会的志愿者们如约而至,为孩子们带来为期21天的爱心支教,这也是该协会连续第十二年在这片土地播撒知识与爱的种子。
与传统支教模式不同,沐晨支教始终践行“基础+特色”双轨课程体系,让山区课堂既夯实根基又绽放活力。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教学中,志愿者们摒弃“填鸭式”讲授,结合山区孩子认知特点设计互动环节——数学课堂用山间野果演示加减运算,语文课本里的课文被改编成情景剧,英语单词通过趣味游戏加深记忆。
特色课程更是成为点亮孩子们暑期生活的“关键一笔”。手工课上,彩纸在稚嫩的指尖折出小船、飞鸟,承载着对山外世界的向往;音乐课上,《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从教室飘向山谷,清脆童声里满是朝气;安全教育课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模拟“遇到陌生人怎么办”“火灾逃生”等场景,让自我保护技能在实践中内化;心理辅导课上,“悄悄话信箱”与一对一交流让留守儿童敞开心扉,志愿者的耐心倾听化解了孩子们的孤单;国防教育课上,戍边英雄的故事与航母下海的视频,让爱国强军的种子在心中萌芽;剪纸课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指导的纹样在孩子们手中成型,传统文化的温度悄然传递;手语课上,“谢谢”“加油”的手势比划中,无声的温暖在彼此心间流动。
“每年夏天最盼的就是哥哥姐姐们来,教我们唱歌、做手工,听我们讲心里话,陪我们玩。”溜豆小学学生龙妤蝶的话语,道出了孩子们对支教活动的期盼。而对志愿者而言,这段旅程更是双向奔赴的成长。“看到孩子们眼睛里闪着的光,听到他们追着喊‘老师、老师’,所有的奔波与辛苦都烟消云散了。”支教点负责人边佳慧说,每次离别时孩子们塞到手里的野花、画满笑脸的信纸,都是志愿者们年复一年前来的动力。
自2013年成立以来,沐晨支教协会以“爱心汇聚沐晨间,支教点亮山区梦”为初心,十二年如一日扎根湘西。期间,100余人次志愿者带着青春热忱而来,将足迹深深印在溜豆村的田埂与校舍间;500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在他们的陪伴下开阔了视野,有的孩子因为一堂音乐课能勇敢大声歌唱了,有的因为国防课立志“长大后要入伍当兵”。
如今,这支年轻的队伍仍在续写与湘西的约定。“支教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用我们的青春为孩子们的梦想搭一级台阶。”未来,沐晨支教协会的志愿者们将继续握紧爱的接力棒,用知识和温暖陪伴山区儿童。
编辑:余杏 实习 杨欣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