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职教观察 > 详情

湖湘文化中的教育家精神

2024-12-05 14:10:44 来源:《湖南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李毅

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些也是对湖湘文化中教育家精神的现代诠释和提升。

在湖湘大地上产生的湖湘文化因“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成为中华民族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既积淀了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发展了光荣的革命文化;在尊师重教的湖湘大地上,形成了以“心忧天下”“磨血育人”等为特征的教育家精神。

一、心忧天下、至诚报国的教育情怀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楚文化为源头的湖湘文化孕育着一代代湖南人的精神特质。从屈原忧国忧民毅然投江以明志,到贾谊力求改革遭贬长沙;从曾国藩、左宗棠带领湘军崛起,到谭嗣同力主维新舍身变法;从黄兴英勇无畏领导武装起义,到毛泽东等革命家探索马克思主义真理建立新中国,湖湘文化的爱国传统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渌江书院的山长室内,挂着山长左宗棠的对联“身无半亩心怀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道破教书人的胸怀理想。近代胡元倓、朱剑凡、杨昌济等湖南的兴学人士,自幼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其办学实践也深受这一地域文化精神的影响。革命领袖黄兴重视教育,曾言“欲言建设,先得人才;欲得人才,先行教育”。周震鳞常以“创造有利于国家民族之事业”勉励学子,其言谆谆,意在激发青年为国家前途尽责。何叔衡在云山高等小学堂教书时深受民主革命思想感染,培养学生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抗精神,并在深感国家危难之际,毅然走上革命之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心忧天下、至诚报国”的教育情怀激励了包括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在内的湖湘学子,这些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革命家和国家领导人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磨血育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湖南自东汉初年开展学校教育起,广大民众便自发集资兴办学校。磨血育人、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不仅仅是湖湘教育家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追求。

胡元倓同黄兴谈兴学之事时说:“流血革命危而易,磨血育人稳而难。公倡革命,乃流血事业;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胡元倓无论时逢佳节之庆还是疾病之苦,都勤勉不辍、募资办学,人称“胡九叫花”,其创办的明德学堂为“磨血人”的磨子,以“磨血育人”为办学精神,以“坚苦真诚”为校训,造就国家英才。朱剑凡称“女子沉沦黑暗,非教育无以拔高明”,认为女子教育为国民教育之母,不惜捐宅邸、花园、田地,又投入其妻私蓄及金银饰物,毁家兴学,筹办周南女校,为湖南乃至全国的女子教育树立典范。陈润霖以“归国后不愿为官,愿以兴办教育为己任”为誓言,立志“教育救国、工业救国”,变卖祖屋,倾尽家财办学,并延聘名师,购置良器以资教学,推行贫困生免学费制度,吸引了大批平民子弟入学,形成楚怡“三校一园”的办学体制。徐特立为“开发民智”,积极发展平民教育,专为贫困劳工与平民子弟创办多所平民夜校。一代代湖湘教育家,以此般舍己为公、崇教尚学、呕心沥血、民主平等的办学精神,造就了湖南教育的光辉过往。

三、敢为人先、兼收并蓄的教育方法

三湘四水,人杰地灵。湖南人民自古以来就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善于吸收和融合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

“朱张会讲”开启诸学派自由论道、百家争鸣之风华新篇,岳麓书院张栻主张教育不应局限于科举和仕进,为的是“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进入近代,杨昌济先生大量记载并评述经史典籍,阐发儒家思想。他先行于新文化运动的浪潮,跨越重洋,东渡日本,西赴欧洲,广泛汲取“世界智识”,大力引进、评介西方多元学说,并将西方合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相结合,构筑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模式。何炳麟认为“欲兴邦国,必兴科学,欲兴科学,必先培育人才”,打破封建束缚,首倡男女同校,同时应社会之需试行分科制,以职业教育拓宽教育领域,对旧有教育体制进行了诸多开创性变革,引领教育进步。徐特立深受黄兴、宋教仁等进步人士影响,其时西学东渐、科学民主之风盛行,他便潜心研习,任教时避免讲授教条和大道理,而以自身生活体验和古往今来模范人物的嘉言懿行启迪学生。谢觉哉赞其授课为“新奇出腐里,贯穿辩证法”。湖湘教育家图变求新,不拘一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各类知识与思想融入自身教学,深入践行了“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

四、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教育态度

湖湘文化着重经世致用之实,鄙弃虚谈,主张知行合一。王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全面总结并反思了中国传统思想与历史文化,将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相联系,反对空谈义理,强调“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追求道统、治统、学统合一。陶澍、魏源等倡导经世致用之道,“务当世之务”,力戒空论。曾国藩主张“格物致知”和“身体力行”并重,正心诚意,其以圣贤自勉,打破汉宋的门户之见,倡导经济之学,以义理、考据、经济、文章四门并治,突出实务之要。曹典球重视实业教育,提出“教学以理论与实习相结合为主旨”。他增设实验仪器设备、请设实习工场,带领学生做实验;在教学中主张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读书的精髓在于灵活运用。谢觉哉曾对何叔衡言“吾人论学,当具纵横世界眼光,与其博古,不若通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认识与改造世界之本领,其强调事实、变革现实的进步观点,于教学中尤为彰显。宾步程所题的“实事求是”匾额,不仅是对岳麓书院办学宗旨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湖湘学子力学笃行、求真务实的价值导向的生动体现。实事求是,是湖湘文化之精髓,亦为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关键。毛泽东、刘少奇等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务实观与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原则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

师道传承,弦歌不辍。湖湘教育家立足湖湘大地,重教兴学,“心忧天下、至诚报国”“磨血育人、有教无类”“敢为人先、兼收并蓄”“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治学智慧,历千余年而不衰,与教育家精神交相辉映。湖湘教育家扎根湖湘沃土,厚植教育情怀,以“经师”传道授业,以“人师”立德树人,矢志求道,启迪民智,在新时代教育星河中亦焕发璀璨光芒。

(作者系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编辑:谭尔豪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