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汨罗,是一方教育的热土,在这片土壤上有一群特殊的耕耘者,他们不远千里,带着满腔热血和无私的爱奔赴偏远乡村,为当地的孩子们播撒知识的种子,点燃希望的火光,用智慧和爱心书写着最美的青春篇章。
湖南教育新闻网联合汨罗市教体局推出“汨罗支教人物志”系列专题报道,带您走进汨罗支教老师们的世界,聆听他们的心声和故事,感受他们的坚守和付出。
陈赞上门家访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许海文 谭雄虎
当听闻分配到新化县孟公镇明星小学支教的时候,李细军和陈赞眼中满是兴奋,明星小学,光听名字就显得高端大气。在前往这所学校的路途中,这对夫妻还给这座小学校取了个可爱的名字——小明星。
可当二人在校门口下车的时候,眼前这所“老、破”的小规模学校与他们的想象大相径庭。眼看着学校领导忙前忙后,为他们租民房、请厨工,夫妻二人也没闲着,将行李搬到升旗台旁,拿起扫帚便开始打扫。“既然不是‘明星’,我们就努力把它变成明星!”当晚,他们定下了这次支教的奋斗目标。
“学生报到手续不复杂,学生交作业、领课本,家长填三张表、扫码缴费就行了,原计划两个小时就能完成,谁知道整整忙活了一个上午!”回忆起学生报道当天的情形,陈赞感慨地说。原来,学校的留守儿童占据了绝大部分,当天到场的几乎都是爷爷奶奶,面对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家们,听不懂当地方言的陈赞和李细军,只能耐着性子一遍一遍讲解示范、帮忙填表扫码。
经历了学生报到,他们也了解了部分学情——留守儿童多、一户家庭多子女现象普遍,孩子们学习基础较差、家庭教育氛围不浓等等。“我和陈赞说,这或许就是我们来这儿支教的原因,我们一定要做些什么,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些许温暖和希望。”李细军说。
第一个双休日,他们没有休息,忙着备课、布置教室、翻阅学生档案……一心想尽快进入角色的他们,已然把自己当成了“明星家庭”的一份子。陈赞说:“细军要任教五个科目兼班主任,我也是三年级班主任,任教三个科目,每人每周22节课,教学任务比原来在汨罗任教重多了,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李细军与孩子们一起游戏
肖天识(化名)是李细军班上的一名特殊儿童,不会说也不会写,他奶奶在孩子报名当天就详细讲了孙子的情况,并表示需要老师多加费心。在教肖天识的时候,李细军一个字母要教几百遍,不会读就让他跟着自己大声读,不会写就握着他的手一笔一划教他写。
“李老师真的是个厉害的老师,我孙子现在回到家已经能自己写一点作业了,学校的老师是真认真负责。”面对肖天识奶奶的赞扬,李细军坦言:“哪有什么厉害的老师,我的‘厉害’之处无非就是多些耐心,多花时间罢了。”
陈赞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基础十分薄弱。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和学生谈心,给学生一对一的辅导。有时候,还需要给学生补习一二年级的知识,才能弄懂三年级的知识。他总是说:“这个知识点不弄懂,下个知识点也会弄不懂,必须学好每一个知识点。”
在开学典礼中,陈赞作为教师代表曾庄严承诺:“我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始终以校为家,与生为友,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同学们共同成长。”这份承诺,也正是全体汨罗支教人的生动写照。
编辑:曹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