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代跑”关键字,可以查询到不少“代跑”信息,价位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按公里数收费。近日,多所高校通报学生“代跑”作弊情况,呼吁学生诚信跑步。5月17日,南开大学发布信息称网络上有人发布特色马拉松课程的“代跑”信息。5月15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通报了27名学生的作弊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校为遏制“代跑”现象会开展诚信教育。(5月22日《北京青年报》)
事实上,高校“代跑”频现,还在其次,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在军训时中暑、晕倒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过学生在军训中猝死的悲剧。特别是,哪怕是学校一次常规的体育训练活动,站立几十分钟就有孩子坚持不住,或“累倒”,或“当逃兵”。以至于“军训安全”,成为当今学校的一个“警示语”。问题是,如今孩子们吃得越来越好,体质却不见提高,有的反而下降了,原因何在?这一现象除了教育部门、学校需要关注外,更要引起学生家长思考。
毋庸讳言,当今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令人堪忧。此前据媒体报道,四分之一受访大学生每周锻炼不足1次,60.%的受访大学生坦言自己不运动就是因为懒。另据湖南某高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2万本科生体质测试,仅19人达到优秀,2.85%在良好以上,而不及格率占23.05%。与此同时,大学生体质测试,请人“代跑”之风盛行,更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一种讽刺。特别是,大学生体质差,实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缺位留下的欠账,折射出了学校“重文轻体”积弊。
事实上,早在2019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2021年4月,中办、国办发文提出,中考体育测试将逐步提高分值,教育部表示,将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特别是,我国拟修订体育法,明确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学生体育课时不被占用。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体育锻炼和教学,仍未从根本上引起重视,学校开展体测之前,体测培训班火爆,便是一个典型例证。家长们花钱给孩子报体测培训班,其实也是为孩子的身体健康进行投资,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体育锻炼,本该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却演变成了临阵磨枪的突击补习。许多家长临考前才想起报班补习,说明这些孩子平时在体育锻炼上“欠债”太多了,需要在考前拼命“还债”。短时间过度锻炼,就和暴饮暴食一样,对孩子的健康是有损害的,也违背了体测的初衷。至于高校“代跑”频现,除了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之外,关键是自身体质欠佳。
可见,高校“代跑”频现,亟须中小学补齐体育短板。首先,开展体育教学,应成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必须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将体育学科纳入应试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计划,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同时,积极聘请体育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体育运动员、家长等担任课外体育教学兼任教师;学校和家长,要对体育家庭作业进行检查和指导。特别是,将体育学科课纳入中考、高考“必考课”,并提高体育技能占中考、高考总分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及家庭,更加重视体育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不再“重文轻体”。
编辑: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