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先声评论】必须让“招转培”骗局无可乘之机

2024-05-27 17:16:43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曹灿辉

据5月18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上海松江的一名在校大学生詹同学遭遇了诈骗。这一诈骗团伙以招聘培训为名实施诈骗,涉案金额共计2000余万元。目前,共抓获该团伙犯罪嫌疑人220名,其中195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事实上,以包兼职、包工作为诱饵,吸引在校大学生等群体关注,诱使受害者办理小额消费贷款,身边的这种“招转培”陷阱时有发生,值得高度警惕。不久前,去年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林欣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去年10月,她应聘了云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公司签订了岗前实训合同,并通过对方提供的贷款平台贷款支付了培训费。然而,实训结束后,对方未能如期提供一份不错的工作,她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下,大学生毕业谋求一份好的工作并不容易,对此,很多不法分子设下骗局,使大学生求职遭遇“招转培”骗局,不仅工作没有找到,而且还要因为入职前培训背上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实在令人痛心。不难看出,“招转培”骗局的发生,主要还是由于大学生求职者和招聘者之间的心理地位并不平等,求职者往往处于弱势,渴望让招聘者肯定认可自己,于是,招聘者利用求职者的这种心理需求,以提供工作需要培训提高技能为由实施骗局,一步一步诱导求职者掉入“招转培”陷阱不能自拔。

有道是,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意义之大,不言而喻。为此,必须打好“组合拳”,让“招转培”骗局无可乘之机。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行政许可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之间的沟通衔接,打造多部门协同执法监管机制,畅通信访投诉举报渠道,对违反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招转培”机构,依法加大精度处罚和打击力度,让不法分子既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又付出不轻的“诚信代价”,增强监管执法威慑力,以儆效尤。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规范网络招聘活动,指导和督促网络招聘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审查制度。网络招聘平台要加强对招聘单位的资质认证和信息发布人员的实名认证工作,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建立招聘企业“红黑榜”制度,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有效。

另外,高校还要守土有责,除了对大学生开展必要的反诈宣传,普及求职、贷款、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外,也要做好就业指导把关工作,及时发布求职提醒,针对求职风险和陷阱开展相应的讲座或培训,增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并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正规的就业渠道,为他们平稳步入职场“保驾护航”。

当然,大学生求职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随意轻信招聘机构的广告宣传,而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求职单位的真实情况。如不幸遇到“招转培”骗局,则要保存证据,及时向执法部门举报,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编辑:李薇薇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