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先声评论】高校设“正教授就餐区”该怎么看

2024-04-22 19:54:57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季萌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西北工业大学餐厅内设置有“正教授就餐区”。此举引发不少网友热议,认为“吃饭为何还要分等级”“设教师区就可以”。也有网友持认同的态度,“主要是看有没有必要设?要是教授们喜欢在吃饭时相互交流,我觉得可以。”(4月18日《鲁中晨报》)

从网络上曝光的相关内容看,在该校正教授就餐区,同时提供几十种菜品。不过从曝光的一份菜品看,与学生吃的菜品差不多,并没有什么质的区别。这样的就餐区类似于酒店等场所开设了一个VIP区,周围少了很多人打扰。

那么,高校特意设立一个“正教授就餐区”合适吗?据发布该帖文的网友认为,不同级别在待遇上有一定差别可以理解,甚至有必要,才能激励进步;但吃饭上不应该搞差别,“教授只能说明过去贡献大,现在和未来贡献大的可能是副教授和讲师。”该校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该餐厅确实有教授就餐区,相当于教授的福利待遇,在菜品价格方面,学校也有相应的补贴。对于在网上引起的热议,也会向上级部门进行反馈。

再综合网友的相关评论,笔者认为高校在餐厅设立“正教授就餐区”的做法需一分为二地看,不能直接说“合适”还是“不合适”。如果从尊重知识与人才的角度,此举倒也无可厚非,旨在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强化一种重视人才的意识。但如果从是否过于形式化的角度,此举确实值得商榷。一来正如有的网友所言,考虑到有的教授就餐时间不一样,单独设立一个教师就餐区即可,没必要非得细化贴上“正教授”标签;二则也正如有的网友所说,真正的知识大儒或科研工作者,其实是非常接地气的,大都更愿意走到学生或者普通科研人员中间,与他们交流,一起探讨感兴趣的知识。

实际上,媒体记者检索后发现,2021年上海某高校的“教授餐厅”也曾引发讨论,有赞同者认为“高级人才就该有更好待遇,不然拿什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餐的教授人数不多,无伤大雅”。但质疑声也有,认为“区别对待,容易搞特殊化,本身是一种打破公平”。

由上分析,笔者认为其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式有很多,倘若过于形式化,就显得有些造作了。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并不是只有教授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包括副教授以及其他教职工可谓都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式的背后往往是一种思想导向,因此从这一点考虑,倒不妨设立一些专门的教职工就餐区,为身体情况欠佳、工作忙碌和有特殊就餐需求的教职工提供便利,也会少些网络争议。

编辑:李薇薇

热稿排行